这个结局传到于素娟耳朵里时,她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其实,她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
于素娟特地跑去喝了喜酒。
新房虽然到处贴上了大红双喜字,床上也堆满了花红柳绿的被子,但寒酸之气还是遮也遮不住,没办法,新郎家穷啊!
不但穷,还欠下一屁股债,够胡春生和于素慧还上好久了!
于素慧的脸上,半分也没有新嫁娘的喜气,一双眼睛好象随时要流下眼泪来似的。
于素娟偏要上前对她说:“堂姐,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嫁人了。你和胡春生,真的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呢!还好,上次你问我借的三百块钱没借成,要不然啊,哪有今天的花好月圆?”
气得于素慧险些喷出一口血来:天晓得她有多不情愿嫁!
要不是这桩丑事传开了,打死她,她也不愿嫁到胡家来的!
不过,于素慧不想让于素娟看笑话,所以挤出一丝笑容说:“素娟,我还记得你当初暗恋过胡春生的,现在,你可不能再想他了,毕竟他是你的姐夫了!”
于素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我年纪小不懂事;堂姐,你放心!我要嫁的人啊,绝对比胡春生长得高,长得帅,比他有钱,比他有出息!”
于素慧的脸在扭曲,不过她极力保持着微笑的表情:“是吧?希望你不是白日做梦就好!”
于素娟的桃花眼水汪汪的:“当然不是。我可没有白日做梦的习惯。”
说完这句话,于素娟笑眯眯地走了,离下于素慧暗暗咬牙切齿,把于素娟咒了一百多遍!
这些日子,于素娟可没有在家吃闲饭,她忙得是脚不沾地。
于素娟先是问陈志辉借了他家的三轮车,然后踩着三轮车走村串户,开始收起木桶来。
乡下人谁家没几只木桶的?
以前挑水,家家户户都要用到木桶;这几年很多人家打了压水井,不需要挑水了;再加铁桶的普及,木桶就更没人用了。
放在家中没用,还占地方,这会子竟然有人上门收购,自然就乐得出手了!
所以于素娟一天下来,就收了三十几只木桶。
要不是三轮车实在堆不下,于素娟还能收更多。
价格嘛,五元一只居多,也有四元的;三元以下,人家一般就不太愿意卖了,要卖也是残破的。
于素娟算了一下帐,收来五元一只,转手八元卖给徐宝清,就等于赚了三元一只,三十多只木桶,好家伙,一天能挣上百元哩!
但是,于素娟准备把这项生意承包下去。
这样既可以发动更多的人来帮她干活,也可以借此赚来更多的钱!
她一个人辛苦一天,收三十来只木桶;如果十个人呢?那岂不是有三百只,哪怕一只赚一元,她也能赚三百元不是?
话又说回来:收木桶这活儿,恐怕也是做不长久的。
虽然家家户户都有木桶,卖掉之后,就没有了呀!
徐宝清之所以要收旧木桶,而不是重新制作一批新木桶,恐怕就在于这些木桶是老物件吧?
由旧木桶,于素娟想起了自己拣到的笔筒。
由于不识货,值钱的笔筒竟然被扔进了垃圾堆;由此可见,或许很多人家中藏着老物件,却有眼不识金镶玉!
如果能在收木桶的同时,也一并收购老物件,或许真能从中淘出不少宝贝来呢!
想是这么想,于素娟只恨自己没有一双慧眼,不具备这方面的学识,否则的话,她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陈志辉听了于素娟的想法,也表示十二分地赞同说:“你别小看老百姓,许多人家中,或许真藏着好东西的。可惜的是,许多人根本不晓得这些东西的价值。”
他给于素娟讲了个故事,说是一个老头儿家里养了一只猫,特别可爱,有人花大价钱问老头儿买。
老头儿高兴地答应了,那人随口说,猫既是卖给我了,这猫食盆也顺带着送我吧!
老头乐呵呵地说:不成啊,我就靠这盆,卖出去十多只猫了!
原来啊,猫食盆其实是一件古董瓷器。
于素娟听得笑了起来:“你这么一说,我就更有干劲了!”
不过,目前她要做的事,是把收木桶的任务给分派下去。
这肯定赚钱的事,于素娟自然也想到了大舅一家。
她向大舅李成仁提议:“您可以学我的样儿,骑着三轮车出去收购木桶,不管您收来几块钱一只,到我这儿,我都给您六元一只的价,您觉得怎么样?”
李成仁也听说于素娟出去走村串户地收木桶来着,他还奇怪呢:“收这个东西有啥用啊?现在谁家还用木桶的?”
于素娟就告诉他:“你不用担心这个,反正你只要收来了,卖给我就成!钱给您现结!”
李成仁听说现结,再加上他认可于素娟是个做事靠谱的人,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第二天就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车回来,开始收购木桶了。
除了李成仁,于素娟还去找了李茶青。
李茶青听了于素娟的主意,愣了半天:“我也没干过走村串户的事情,我怕我干不来!”
“有啥干不来的?我之前不是也没干过?可是我第一天出门,就收回了三十多只木桶哩!”于素娟开导李茶青。
李茶青还在犹豫:“可是,我婆婆不会同意的。我在村里同个男人说话,她还要追着那男人骂上一通,我要是出门收木桶,她指不定要怎样胡思乱想的!”
于素娟问李茶青:“你是为你婆婆活着吗?”
“那当然不是。”
“如果你赚到钱了,日子过得好了,说不定你男人就不用出去打工了,一家子团聚在一块儿,你觉得不好吗?”
“当然好!可是……”
李茶青自然巴不得自己和丈夫可以不用两地分居,孩子们可以天天看见爸爸。
“可是什么呢?你有钱了,你婆婆也可以跟着享享福啊!”于素娟又添了一句。
李茶青心里想去的,可脸上却是犹犹豫豫的神情。
最后于素娟拍板说:“这样吧,我去说服你婆婆。她要是不放心呐,她可以跟着你一块儿去收木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