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听到这名字,知府握笔的手一顿,这李清的大名这段时间在京城可谓是众人皆知,也算是名人了,知府虽身在京城之外,也没少听到官场之事,对李清也有所耳闻,自称是从京城来的,也就只可能是这个李清了。
思及此,知府便简单收拾了一下仪表,快步赶了出去,想要看看这个所谓的京城名人。
知府也是穷苦书生出身,一直靠着自己的才能才坐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一向对真正有才能的人另眼相看,对李清这种和自己出身相似的人,也颇有同道中人之意,打心眼里赏识他。
一见面便分外亲切,李清见知府出来,便先行拱手行礼。
“知府大人,李清此次前来是有要事在身,这段时间还请大人多多照拂,李清感激不尽。”
李清来之前对这里的情况大致有个了解,这知府也算是难得的清官,这地方如此富庶和知府廉洁的管理脱不了干系,所以径直点名道姓找到了知府这里。
就算没有手谕,知府也能确认,眼前这人就是京城传闻之中的李清,位居高位还能如此谦卑有礼,对得起那些百姓的拥护,知府的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可见李清一身布衣,便知这次出行怕是暗自进行,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沉声道:
“李兄还请屋内详谈。”
李清见知府如此态度,便知自己找对了人,要想在地方进行政策,必须得有当地官员的支持,天高皇帝远,当地官员的帮助有时要比皇帝的命令来的更加有说服力一些。
一进门,李清便将皇帝的手谕交给了知府,分析着当地的情况,做出了自己的一番判断。
“这地方虽说富庶,可却没有出过多少科举人才,每年参加科举的人这里比例最小,若是长此以往下去,这富庶也继续不了多长时间,不能一味看重眼前的利益,得多考虑考虑子孙后代。”
见知府蹙眉开始沉思,李清趁机继续说道:
“我若是没记错的话,您也是从秀才读上来的,自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不能让本地的百姓都做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啊,况且只有教育才能让人识礼节,懂礼法,犯罪率也会大大下降。”
更重要的是,忠君思想的传播也会更为方便,这地方的人大多经商,但却都对上学没什么意识,认为经商才是发财之道,这种思想稍微经人挑拨,就会酿成大祸,日后后患无穷。
知府自然知道这些,可一时半会又扭转不过来大家的想法,既然皇帝亲自派了人下来,看来也是下了功夫要做整改,知府将手谕还给了李清,正色道:
“李大人想要怎么做?下官定当配合。”
有了知府的应答,李清接下来的动作就顺畅了许多,且不说知府是当地最高官员,光是这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就足够了。
一系列的普及教育和忠君政策实施下去,为了实施顺利,李清亲自下去监督,一点点的看着政策推行下去,多次在知府的帮助下集结百姓来讲政策的好处,李清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推行政策也不是一次两次,可是能塌下心来日日盯进程的,李清还是头一个,前几日的推行并没有十分顺利,李清却没有知难而退,继续日复一日的以理服人,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次任务是暗中进行,未知的危险也更加的多,李清便刻意隐瞒了其中的险情,把妍晗留在了家中。
那段时间正是苏婉儿家中刚刚倒台,可上次店铺的**力也让谢妍晗意识到了不能一味的停在原地,否则再出来下一个模仿的苏婉儿,可能就没有这么好解决了。
趁着李清外出的时候,妍晗也就在家里琢磨起了如何改进店铺的经营方式,做出革新。
在多日的研究之下,妍晗发现大家多数喜欢搭配饮品和主食一起购买,可有些食物大家却是不敢尝试,所以销量不太高,妍晗便萌生了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组成套餐进行贩卖。
既能顺带着卖出销量不好的食物,让大家尝试一下新品,又能增加营业额,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为了吸引顾客,妍晗将套餐的价位降低了一部分,还发行了一些可以用于购买套餐的优惠券,当天就有许多百姓拿着优惠券来尝试新的品种。
这一方式推行下去,妍晗的店铺又一次的生意火爆起来,连带着那些滞销的食物也买的快了起来。
而另一边,就在李清让众人接受了政策内容,一切朝好的方向发展之时,有人刻意传出来李清贪污的消息。没过多久便在百姓中散开。
“我就说这么高的大官,怎么会每天和咱们这些平民百姓待在一起,就为了宣传一个政策?原来是为了更方便捞油水,果然当官的都一个样,也就咱们知府大人信了这人的鬼话,还说来帮咱们,我看不害咱们就谢天谢地了。”
这类的话最近这段时间李清没少听到,可都充耳不闻,用实际行动向众人证明自己的清白,依旧每天朝九晚五的推行着政策,甚至自己开始给适龄儿童上课。
流言也就不攻而破,虽说知府鼎力支持李清的做法,可知府手下的一些官员却对李清颇有微词,原本知府一直在上面压着他们就心有不满,现在又来了一个李清,更是让他们丝毫捞不到油水,还加倍的干活,干脆撂了挑子。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李清这却是没有一点用处,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一半,李清断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放弃了之前做的那么多准备,自己担下了大部分事情,忙前忙后的安排着。
这地方富庶,可周围的几个城镇都是出了名的受灾地,由于他们这块经商,天灾根本对他们影响甚小,周围的难民对这便都是虎视眈眈。
纷纷往这里逃来,企图能够获得一些帮助,可却被拦了下来,禁止进入,一些人趁着此地推行政策,无暇顾及他们,便纷纷逃了进来,走投无路之下准备打劫官府。
李清刚刚准备回官府,便瞧见衣衫褴褛的难民叫嚷着要**官府,官府的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准备好了武器呼之欲出。
李清这才想起当日小厮为何如此谨慎,怕是这些难民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闹事了,眼看着官府里的人就要和难民动手,李清来不及顾及其他,连忙出面阻止。
“且慢,他们都是难民,走投无路才想到这种法子的,莫要伤了他们性命,给他们安排到安全地便好。”
见李清如此说,大部分难民也有些退缩,有些干脆放下了武器,他们本就是为了活下去,若是可以有地方住,有饭吃,谁会不要命与官府作对。
对峙片刻,双方都做了让步,李清回去之后便把这事上报了朝堂,用密信告知了皇帝,若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难民暴乱,他怕是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