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村长所说,苏音他们一路走来,见到的全是老人和小孩,年轻劳力全部都去外地打工了。
苏音早就猜测过,这里的教学条件会很落后,却没想到差这么多。
有好几个孩子,都十几岁了,连英文字母都不会说,更严重的是,有很多连普通话都不说。
简直匪夷所思。
“山区不是有信号锅吗?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电视啊!”也不至于连普通话都不会。
“是有,但很少有人看,一是孩子们要干活,平时除了上山采药,还要把晒干的药材拿到镇上去卖,根本就没时间,二来村里都是老人,他们自己都不会说普通话,孩子们就算学了也没人对话,久而久之就不学了,自然也不会说。”
越是听村长说,苏音就越觉得难以接受。
她从小在皇城下长大,见惯了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
以前听过不少山区贫困儿童的事情,也有了心理准备。
结果等亲眼所见,才知道贫富差距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不过也没那么差。”村长指着不远处半山坡的一间屋子,“看到那没?小美就住那,她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还肯回来山里教孩子读书的人,对了,她也是你们美院的学生,今年正好读大三。”
苏音很惊喜,人在陌生地方对自己的校友,有着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于是问道:“她家就是这里的?”
“对,她是个孤儿,只有一个婆婆,当初她能读美院,除了天分我们全村的人都出了不少力,咱们这地方穷啊,又穷又偏僻,能出去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大家伙儿也就没想着要啥回报,但这孩子有心,从初中就在外面勤工俭学,每年都拿奖学金,只是她婆婆身体不好,两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村长口中的婆婆,就是奶奶的意思。
其实不止是小美她们,在山里的人都不好过。
苏音就见到好几个才五六岁的小孩子,背着一人多高的背篓,里面装满了柴火跟药草,压得小孩子背弓成了虾米,直不起腰。
心酸极了。
“村长,我想去小美家看看。”
既然小美是这里的人,又是她的校友,那她去找小美一定能了解到更加具体的情况,而且还能制定出相应计划。
此时此刻,苏音心底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等她回去以后,她一定要给村子里捐钱,并成立一个项目。
她要帮助这里的孩子走出去!
“小美她现在不在家。”村长说,“你要找她就明天来,她明天要去学校给孩子上课,到时候你就见着了,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看看,你们辛苦一天了早点睡,这里条件艰苦,有什么需要你们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满足你们。”
其实已经很好了,这里靠山,多的是野味,晚饭就是竹筒米饭和各种野菜,以及一些野生的兔子,鸡肉,猪肉这些。
山里的人对苏音一行人很重视,他们越是热情,苏音心里就越难受。
因为他们太渴望这些老师留下来,能够给这里的孩子们带着新的知识,叫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那天晚上,苏音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到:只有看到过,经历过,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