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的房子建设比较宽松,农户提出申请,村里批准即可,乡里和县土管局的手续,基本上以村里的意见为准。
具体规定还是有的,比如说建新房不能占用粮田耕地,不能占用村道和他人的宅基地,每间房子的长宽和总面积都有限制等等。
但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以儿子的多少,决定房子的间数。
像李晴天一家,他的父母能分得一间宅基地,抵原来的一间老房,而爷爷奶奶年满六十岁,不能单独立户,造新房时就没有宅基地分配。
李晴天的二叔,户口不在本地,但有一间老房,他就能分得一间宅基地。
老叔原有一间老房,按他家的人口结构,能分到两间宅基地。
家里的旧房子,还有堂屋和爷爷奶奶的一间,可以建两间新房,这次都划到李晴天的名下。
还有,李晴天兄弟四人每人一间,本来李晴天和老二李文栋考上大学,户口外迁,是不应该分配宅基地的。但李晴天精明,建房的申请,是去年上半年递上去的,那时他和老二都还是农业户口。
这样算下来,李家可建新房十间,其中李晴天名下就有四间。
设计图上的房子共是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本来李晴天是想多建两层的,但河东村一带,夏季台风多,房子造得太高了吃风,危险性很大,李晴天才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李晴天只是负责设计,造房子有老叔管,无需他多操心。
过年在农村是件大事,更何况过了年马上又是大妹出嫁,李家一直是热热闹闹。
按照风俗,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之后,从初四开始就是走亲访友,这风俗叫做“拜岁”,先是晚辈到长辈家,再是长辈到晚辈家。
今年的李晴天没走亲戚,他把这个任务交给老三老四,由他俩陪着老爸。
他自己也出门,去的是那些关系户家,从河东河西两村的村干部,到认识的乡干部、区干部和区工商所,再到县一中的郭校长和认识的老师,家家走到,都有礼物。
最后是正月初八去了天州,先拜访地区外贸公司的领导们,再去肖家拜访老俩口。
因为明天是大妹出嫁的日子,于是李晴天带着肖雨婷,乘最后一班公交车匆匆的赶回家里。
家里早已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院子里,沙厂里,门前的村道上,都摆满了酒桌,亲戚和乡亲正在大吃大喝。
穷人亲戚少,富家多亲戚,现在的李家,只要有喜事,该来的必来,不该来的也会不请自来。
整整一百五十桌啊。
肖雨婷不相信,她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像个孩子似的数了一遍,确认是一百五十桌后,她非常的惊讶。
李晴天拿了一点蒸热的年糕,和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白菜汤,肖雨婷拿着两双筷子两个汤勺,两个人躲进了小楼,因为那些酒桌已没了他俩的位置。
“晴天,这也太夸张了吧,我看过了,你的酒桌是九个人或十个人一桌,全村只有一千多人,怎么会有一百五十桌呢?”
李晴天乐了,“我还有亲戚啊。”
“你家能有这么多亲戚?三四百个?”
李晴天摇着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会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的亲戚来,反正大部分我是不认识的。”
“哎,你妈的娘家亲戚多吗?他们来了吗?”
李晴天道:“应该来了。我妈的娘家在城北区泽水镇,都是镇上的人,我只知道那也是个大家族,光我妈就有五个姐妹六个兄弟,因为我外公先后娶过两个老婆。但是,我基本上都不认识,因为他们嫌我们家穷,已经有十几年不与我们家来往了。”
肖雨婷问道:“还有一个问题,明天才是大妹出嫁的日子,干吗今天还要摆酒。”
“姐,你是城镇人,这你就不懂了。”笑了笑,李晴天道:“男女结婚,规矩忒多。男方要办三场酒,今天晚上、明天晚上和后天中午。女方要办两场酒,今天晚上和明天中午。”
肖雨婷道:“这排场太大,你要注意影响。”
“我也没有办法。这是我们家我这一辈的第一场婚嫁酒宴,老人们重视,我不能扫他们的兴。再说了,我们家穷,以前在村里和在亲戚那里的地位不髙,长辈们想扬眉吐气一回,我也不能反对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的时候,迎亲的队伍来到李家,除了新郎官于小春,还有两位媒人,仙婆婆和丁婆婆,以及新郎官的六个朋友,和十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
还有“洋鼓洋号”,一个指挥,一个大鼓,两个小鼓,以及十二个吹号的,共十六人,是最大规模的配置。
开着六辆拖拉机前来迎亲,在河口乡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中午的酒宴持续到下午两点多,新娘终于出门,鼓号齐鸣,鞭炮阵阵。
该走的仪式一一通过,大哥李晴天将新娘抱上了拖拉机。
送亲的人数也不少,新娘的十二个朋友和两个表妹及肖雨婷,加上新娘自己,凑足了十六个。
李晴天也要去,他和两个弟弟两个妹,要陪着父亲去男方家,这叫做“随亲”。
迎亲的六辆拖拉机,送亲的也有四辆拖拉机,其中一辆装满了新娘的嫁妆。
初十中午,喜事才告一段落,两天后,新郎新娘还得回娘家一趟,这叫做“回亲”。
可李晴天要马上动身去省城,因为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
这次去省城宁州,可谓是浩浩荡荡,除了李晴天自己和肖雨婷,还有二叔一家,小姑夫徐国良和八斤叔及工程队的三十五个成员。
春节期间,长途汽车站增开班车,李晴天干脆包了一辆客车,顺便把大家的行李也直接捎过去。
一路顺风,因为是包车,提前两小时出发,抵达省城是正月十一下午两点半,没耽误李晴天和肖雨婷回校报到。
让李晴天没有想到的是,刚把大家安顿定当,麻烦事就来了。
学姐蒋玉瑛找上门来,她告诉李晴天,工程队租住的房子,房管局要紧急收回。
李晴天当即皱起了眉头,“学姐,公家应该更讲信誉,我们可是签订了一年的租房合同的。再说这春节期间,让我到哪里去找房子呢?”
蒋玉瑛也很不好意思,“学弟,实在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不过,房管局的人也没有办法,因为房子的真正主人找上门来了。”
李晴天立即好奇起来,“怎么回事?那房子原来不是公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