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饶来到石鱼村之后,没有直接去找杨森林,而是先在寨子上摆开阵势,发表了一番演讲。
李书记抑扬顿挫地述说了今年清河县遇到的旱情,声情并茂地表述了清河县人民的苦难。又表扬了石鱼村的村民,说石鱼村因为靠着清水河的关系,做好了引水灌溉的工作,迎来了大丰收,是清河县人民的表率云云,狠狠地拉了一波好感。
李沛饶带来的人群中,除了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之外,还跟着专门记录书记语录的秘书,还有专门拍照采访的摄像师和记者等等。
杨森林一看这阵势就知道,这厮是早有准备,并且这次过来也是有所图谋的!
在李沛饶演讲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当时,李书记声情并茂的演讲让围观的群众不停地鼓掌,反应十分热烈——这可不是那种安排好的或者无可奈克的鼓掌,而是真心实意的鼓掌。因为上一次引水灌溉的时候,李书记就特地过来打探过一次,所以大家对他都有很深的印象。
众人的捧场让李副书记心中得意,他在看到人群中的杨森林的时候,一时兴起,给了少年一个傲娇的小眼神。
杨森林也是礼尚往来,立即就回赠了对方一个白眼。
双方算是老熟人了,两人都明白这个眼神就是打招呼的意思。但其他人不明白,这就产生了误会。
随行跟拍的一名摄像师,恰好就拍到了杨森林翻白眼的那一幕。摄像师大为惊慌,马上就把这个情况悄悄上报,当即就有人过来找到杨森林,问他是不是对李副书记有什么意见。
杨森林被这个问题问得哭笑不得,好在李沛饶随时注意着杨森林的情况,立即就走过来,将这件事情“小事化了”了。
李书记顺水推舟,随后就宣布打谷机从杨森林家开始投放,并且他要亲自下田!
这个决定,再一次引起一阵轰动和掌声,直接将这次农村演讲推向了最高-潮。
李副书记要亲自下田,其余的随行官员们自然也不能站在旁边观望。一时间,个个都挽起袖子和裤腿,兴致高涨地说要下田劳动。
这群县里和镇上的官员们,大半都是农民出身,虽然已经有很多年没下过地了,但毕竟是从小干活长大的,对镰刀和打谷桶之类的器具都十分熟悉,直接就能开始贡献力气。
打谷桶是一种类似于小木船一样的东西,船底呈弧形,四周各用一块不足一米高的木板钉上去,看起来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木船。站在远处看去,又像是一个大水桶被削去了上半部分,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地方又把它叫做半桶。
用一个跟五六十公分的木条横贯在两块木头之间,做成一个打谷板。将打谷板斜着放在半桶里面,一个简易的打谷桶就组装完成了。
为了防止谷粒溅飞造成浪费,半桶的其余三个方向,还会围上两米多高的防漏板。别看防漏板长得高,都是由竹条编织而成,远没有半桶那么沉重,携带起来十分方面。
农人站在打谷板的两旁,手持谷把用力砸下去,成熟的谷粒砸到木条上面的时候,就会自动脱落,落到半桶之中。
当农人每一次将谷把举起来,再用力砸下去的时候,最能够体现出“打谷子”中这个“打”字的精髓……
这都是属于老派的做法,今天李沛饶带来了打谷机,就不需要那么费力了。
只需要将柴油发动的打谷机放到半桶里,拿着谷把放在打谷机上轻轻一扫,谷粒便能全部脱落。跟传统的人力“打”谷子比起来,使用打谷机就轻松了很多。
当然,这最多也只能算是半机械化,跟东北平原上那种全机械化操作比起来,又算是很费劲的。
清远市毕竟是属于丘陵地带,很多机器都无法施展,能够做到半机械化,就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
寨子上刚开始呼喊起来的时候,胡桂贤看着众人摩拳擦掌的场面,有些蒙圈。还是杨森林喊了好几遍才将自己的祖母喊醒,老人这才开始带着众人去家里搬半桶。
一群人涌进杨森林家,三下五除二,直接就将屋檐下放着的几把镰刀抢了个精光。胡桂贤本来也想要拿一把镰刀下田,不过被热情的众人拦住了。
杨森林带路,将众人引到自家的水田里。立即就有几人跳进去,开始割谷把。
后面陆续跟着十来个人,分别抬着半桶和打谷机过来,下田组装上。不知是谁发动了打谷机,一阵啪啪啪的声音开始在田间响起来。
一名长得又黑又壮的乡镇干部似乎是热血上头,急着跳下去就要去拿谷把开打,不过被杨森林及时拉住,拦了下来。
少年提醒对方,要让李书记打第一把,那黑壮干部才恍然大悟。他也不笨,顺手便将手中的谷把递给李沛饶。
李书记没客气,挽起裤腿走下田之后,接过黑壮干部递过来的谷把,放到打谷机上轻轻扫了一圈。然后他又举起谷草,炫耀似的扬了扬,周围顿时便响起一阵躁动的掌声和欢呼声。
李沛饶自然是不会一直打下去的,他随意打了几把之后就上来了。紧接着便是后面一群人蜂拥而下,有人割谷把,有人打谷子,有人帮着推半桶,有人在旁边端茶送水,场面十分热闹而火热。
李沛饶随手做了些安排,故意把身边的人都支开,然后跑到树荫下跟杨森林一起闲聊。
连摄影师和记者都被他支开了,跟着过来的,就只有那位记录书记语录的秘书。不过,这一位跟杨森林都已经见过两次面,也通过几次电话了,相互之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怎么样,森林,你是不是该感谢我啊!”
杨森林却不为所动:“你这么大张旗鼓的过来,敢说自己没有其他的意图吗?”
“哈哈,果然还是森林你了解我!”李沛饶笑道:“不过,物品到底还是帮了忙的,让更多的人知道也是应该的啊。而且,上一次引水灌溉的事情,我都还没跟你邀功呢!”
杨森林无奈地撇了撇嘴道:“好吧,下次我去清远市见范老师的时候,争取多帮你说几句好话!”
李沛饶顿时便喜形于色,还有些不放心地提醒道:“森林你说过的话,可一定要记得哦!”
“放心吧大叔,我可是天才学霸,记忆力很好的!”
李沛饶突然沉默下来,望着水田中有些干涸的表层感慨道:“其实,引水灌溉的事情,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幸亏你及时提醒了我,我才提前让各地乡镇各自开始引水,这才有效地抑制住了今年旱灾的灾情。我上个月去其他临县考察过,跟附近的几个县比起来,我们清河县今年的收成,算是最好的了!”
听到这段话,旁边正在记录的秘书微微一顿,继而就用一副请求的眼神看过来。
李沛饶点点头道:“把这句话也如实记下吧。这样的话,等将来我能名留青史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带着森林,让他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杨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