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点翠头面
望月2019-06-13 11:442,647

  “没错!”

  方昊点了点头,然后又问她:“敢问这位老板,贵姓啊?”

  老太婆那画上去的弯月眉一挑:“你知道我是梨园行的?”

  “知道!”

  方昊又点了点头,然后对老太婆说道:“生前风光,死后落寞”,戏再好,也有落幕的时候,你何必如此执着呢?”

  “哼,她拿了我最心爱的东西,我就要让她不得安宁!”老太婆突然狞笑起来。

  “哦?她拿你的东西,也是无心之过吧?你又何必如此较真呢?”

  方昊皱了皱眉头,然后这样对她说道。

  “她得了我最心爱之物,却不知爱惜,竟然还把它给弄破了!”

  老太婆闻言突然激动起来,然后霍然站起身,在抽屉里取出一个物件往桌子上一摆。

  那是一顶京剧演员配戴的头冠,看上去做工极其精美,而且色泽绚丽,很像古代宫廷皇帝后妃的凤冠。

  不过方昊也注意到,那顶头冠上绚丽的羽毛,破损了一个洞,里面的丝线都露了出来,看上去甚是突兀。

  看这情况,好象是不小心被锐物钩破的…

  “这应该是她不小心弄破的吧?再缝补起来就可以了嘛。”方昊这样说道。

  “你懂什么!”

  老太婆一听到方昊这话,情绪立即激动起来,显得非常生气。

  这时候,边上的傅明霞马上就观察到,老太婆在生气的时候,附在她身上那道黑影,突然变幻了颜色。

  方昊也注意到了异常,眉头皱了起来,因为他发现,附在老太婆身上这邪灵,可不太好对付!

  其实邪灵鬼物也分有不同的等级,三等以下的,一般不会害人,三等以上的,就是冤魂了,一般都害过人

  而邪灵鬼物的等级,一般是按照颜色来划分的,最低等级的游魂的灰色的,这一类是鬼性格温顺,普通二若是时运低,容易见的鬼,大多就是这种。

  第二种是白色的鬼,这些通常是一些新魂,也是刚刚死了不久的人的魂魄,一般不会对人有伤害性,也没什么怨气,头七回魂以后就去投胎了。

  第三种是橙色的鬼,这一类鬼主要就是因财而死,被金钱或者物质生活问题所困扰的人,会特别容易见到这种橙色鬼。

  第四种,是黑色的鬼,也就是黑衣老太婆那种了,这种等级的鬼,生前都是由于郁郁不欢,又或者生活不如意,含恨自杀而死的人而变成的,这一类鬼怨气比较重,而且心有不甘的话,会进不了地狱,徘徊在死去的地方,日夜受着煎熬,于是就会吸生人的阳气进行修炼,普通人遇上这样的就有危险了。

  第五种是红色的鬼,也就是厉鬼,据说枉死或因感情问题自杀而死的人,就会变厉鬼。这种鬼不多,倘若遇上,都会是不死不休的结果。

  还有一种是蓝色的鬼,这就是厉鬼在害人性命吸食怨全,又或者吸人阳气进行鬼修,达到一定境界以后,就会变成蓝鬼,这一类鬼的鬼力很强,已经能够白日显形,不畏惧阳光,修为不足的道士都不是其对手。

  最后一种,是青色的鬼,由于这种鬼的血是绿色的,也叫摄青,是法力最高的鬼,不但能吸人阳气,还可附身化身为别人,且能吸人灵气,穿墙破壁,怨气极大,能尸变成妖,力大无穷,甚至也能鬼魂离体,杀人于千里之外!

  摄青已经超出了鬼的范畴,成为了传说中的鬼王,普通人不太可能遇上它…

  而老太婆身上那道影子,一开始还是黑色的,但是随着她的情绪变化,颜色迅速变红,然后发蓝,眼看着已经很接近青色了!

  这让方昊心里头暗自担心,老太婆身上附着的,如果是一只摄青鬼王的话,那麻烦就大了!

  因为摄青鬼王,怨气极深,又不是正式的鬼,也不是人,而是超出三界之物〔即神界、人界及鬼界〕,很多法器也不能将它制服,而且要和摄青鬼斗法,很大可能会给它列入为报仇对象之一,因此法师要制服摄青鬼,一般都要签生死状。

  在修真界,若是一名法师能够杀死一只摄青鬼,那么这位法师立刻就会在界内扬名!

  就连方昊,也只是在天罗界在遭遇到过一只摄青鬼王,并与之激战,当时他就是化神境的修为,依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那摄青消灭掉。

  而附在老太婆身上这邪灵鬼物的颜色,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深蓝色,很有可能化为摄青,这说明它的怨气非常大。

  更加麻烦的是,由于这东西附在老太婆身体上,方昊想要对付它的话,只能小心翼翼,而不能大施法力,毕竟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及老太婆的肉身。

  这也是让方昊感到颇为头大的地方…

  因此,方昊觉得,还是再跟这邪灵好好的谈一谈…

  “我…对京剧方面的东西,包括饰物之类的不是很懂!还望前辈能跟我说说,让我也开开眼界…”

  方昊想了想,然后这样对老太婆说道。

  听到方昊的语气还算客气,老太婆身上的变幻颜色又稍微变淡了一些,然后她才用冰冷的语气解释道:“我这头饰,可是点翠头面!从活的翠鸟身上直接拔取,然后编织而成,根本缝补不了!”

  “点翠头面…好象很贵重的样子!”

  方昊确实不懂这方面的东西,不过见到老太婆郑重其事的说出“点翠头面”这件东西,他自然猜得出来,应该是很贵重之物。

  “岂止是贵重!这可是雍正朝内务府造办处的点翠大师王明山亲手制做,珍贵无比!”

  老太婆说出了这顶“点翠头面”的来历以后,竟然还比较详细的说出了“点翠”工艺的复杂和繁琐…

  原来,犁园行里有一句俗语叫做:“宁穿破,勿穿错”,京剧人物的穿戴,也自有一套规则。

  以旦角的头面,即头上饰物为例,京剧旦角头面分为软头面和硬头面,软头面是头发的基础部分,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

  硬头面则类似于钗环簪花,分为点翠、水钻和银泡三种。选择硬头面,当然不是什么贵就戴什么,而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而定。

  而点翠头面,适合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这与古代的贵族妆奁风尚息息相关。点翠工艺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明清时期最为盛行,且主要用于宫廷饰品。

  “点翠”中的翠,特指雄性翠鸟的羽毛。古人很早便认识到翠鸟的羽毛的魅力,唐《异物志》中载:南蛮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

  清代宫廷中大量使用点翠首饰,京剧发端于1790年徽班进京,其发展和兴盛与清朝宫廷密不可分,京剧人物中的穿戴规则也受到当时的历史影响,所以,在贵族妇女的戏曲扮相上使用点翠头面,绝对不只是一种“角儿的炫耀”,更多的是对于人物本身身份的认定和规范。

  因为雄翠鸟羽毛的不可得,市面上也出现了替代点翠的点绸,但是翠鸟羽毛制成的头面,显得愈加的珍贵了。

  即使在戏曲舞台上,艺人的行头全由自己购置,也只有成为名角的京剧演员,才可以置办得起点翠头面,当时只有“四大名旦”这样的著名演员,才有经济实力拥有点翠头面。

  拥有一顶点翠头面,就等于“成为角儿”,而这四个字,是数代梨园子弟们挥汗如雨练功时的支柱…

继续阅读: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确实是在骗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色女神的修真狂徒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