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差距
老巷2019-06-13 16:362,383

  “咚……”

  随着一道雄浑悠远的钟声响彻了学宫,会试青年学子们陆陆续续的到达了考场之中。

  而人数已经缩减了很大一部分,曾经的座位也是空出了很多。

  这时候学宫祭酒再次登台,他看到如今考场中还有着成百上千人,有些欣慰的点点头,江山代有才郎出,经过一轮的筛选,还能留下这么多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他振臂一挥,朗声高呼道:“在场的诸位学子们,相信经过一轮的筛选之后,在场留下来的都是江宁道的精英才子,不过举人的一百三十个名额,便是从你们之中选拔,究竟谁能从中脱颖而出,本祭酒还是那一句话,全凭各自腹中的才华了。”

  说完后,祭酒尤昌浩捋着胡须,目光缓缓的扫过场中备考的学子身上,最后停留在一脸风轻云淡的周易身上。

  他的面色略微有些复杂,最后微微叹息。

  他本以为周易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浪子,只是偶然攀上了归德侯这个高枝而已,没想到他自身的才华,竟然比起那名副其实的大才子徐兴安都不遑多让。

  这真是一个让他难以意料的结果。

  随着他的挥手,差役再次涌进了考场,将一张试卷发放了下去,第二科考试算是正式开始了。

  那些京都前来的官员们组成监考官,再次巡视着考场,依旧是前几天那位古板老者,他在巡视道周易的考桌时候,直接停留了下来。

  周易淡淡望了他一眼,无喜无忧,默然不语。

  那位监考官见到周易这幅处事不惊的模样,微微点头,十分认可他的这种风度,轻语道:“孩子,不必慌张,凭你那腹中的才华,照常发挥便可,若是能进的了武朝殿试,尽管你出自寒门,届时老夫也愿亲自出面做你的担保人。”

  曾见到周易在第一场考试中的表现,监考官已经对周易的印象深刻,认为后者是一个可造之材,若是能为武朝所用,必定是一位能够治理一方的栋梁之臣。

  周易依旧没有说话,他明白老者的一片好心,但对于在朝做官,他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在那殿试期间,他倒是可是帮他的亲哥哥一把,了却后者前世今生的一番心愿。

  而之后的京都之行中,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他哥哥周恒铲除身边的那些障碍。

  而在那前世之中,害的他家破人亡,父母悲惨死去,哥哥发配边疆的真正罪魁祸首,徐家,他们的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想到了这里,周易脸上浮现出冰冷的杀机,他有一份大大的礼物,已经为徐家准备了好久了。

  会试第二科,考诗词,考官出固定的题目,由学子自行作诗作词,必须对句工整,必有带有押韵,必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以及种种要求。

  这些要求合在一起,可是难倒了大片的学子。

  才子诗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的,大多数学子可以根据古典上的内容死记硬背,但这种自主创作的事情,却是难上加难。

  对此,考场中许多学子都是一副抓耳挠腮模样,提笔后久久不知道写什么,以至于有些人长久未动笔墨水都落在了考桌之上。

  更有甚者,一首诗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以至于试卷上满是涂抹的痕迹,显得乱糟糟的,让人看到皱眉。

  而对于这次的题目,连大才子徐兴安都是眉头微皱,沉吟许久后,他想了大量的的修辞之语后,才缓缓提笔。

  而周易在看到这题目之后,根本不屑,像这种简单的试题,根本让他兴不起动脑的心思,直接写下了曾游历过某一界时,一位大诗人所作绝句。

  当提笔写完诗句之后,他端坐在此,缓缓闭上了眼睛,再次进入了入定的状态,对于此地的状况毫不关心。

  场中的众学子心急如焚的想诗句,而周易坐在那里闭眼似在假寐,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这无疑引起了巡视监考官的注意。

  刚才的那位监考官眉头皱了皱,心中不禁想到,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他?

  作诗写词讲究的是押韵,思考的越久做出的诗越是令人寻味,那少年如此一副托大的模样,难道是词穷,而且已经对自己丧失信心?

  思绪停留在了这里,监考官皱着眉头再一次向周易的方向走去,略微弯腰,随即拿起了那张被砚台压住的试卷。

  他见到考纸上并非空空如也,而是写了字迹工整的四行诗句,他随之默念了出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监考官眉宇间的那丝怒气骤然间消失不见,他的面色由先前的失望变成了惊讶,而后又由惊讶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赞叹,周易的这首诗只是寥寥几十字,若是拆开来看,每一句都显得有些普通,但若是结合起来,却是一首极为精妙绝伦的好诗。

  “好,好,好!”

  “好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监考官激动非常,仿佛见到了书中的颜如玉般,历来古板的面容此刻却是笑逐颜开,直接对周易大为赞叹,丝毫不顾及场合。

  周易对于这监考官会是这幅表情,丝毫不感到意外,当初他修为大成的时候,在游历大诗人那一界时,在听闻到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微微惊叹了一番。

  诗句中并没有精工作美的修辞,也不是心意独特的想象,只是用了极为平凡的语气,叙述出极为极为不平淡的风景意境,令人如临其境,耐人寻味。

  这一手诗纯属妙手偶得,意境幽远,幽远到极致,已经快接近了诗中的最高水准,颇为推崇。

  监考官在原地兜兜转转了好几圈,想的是满头大汗,但就是做不出能与这首诗与之比拟的诗句。

  武朝之中,并不是没有人能写出这种高度的诗句,但那都需要一位大诗人一生的积累以及在极好的感悟机缘中,才能写出这种高度的诗句。

  又有谁是能在小小年纪中,在气氛紧张中的会试之中,轻轻松松的做出来的?

  监考官看来,在场的也就只有面前的这位少年而已罢!

  想到了这里,监考官有些难以置信,又负手来到了名扬京都的大才子徐兴安的考桌前,随手拿起了他写的诗篇。

  徐兴安的诗句对句工整,而且其中意境也是非同寻常,乃是大家之作,远超这个年纪中所能拥有的文采。

  但与周易的诗句相比,那就略逊一筹了。

  前者所做诗句,显现已经到了出口成章的地步,正在接近着诗句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但后者却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两两相比之下,光是手法就差了太多。

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自量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之无敌仙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