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无奈之举
半包软白沙2019-07-01 11:375,338

  第七百零五章 无奈之举

  朱由检听着高寒在这里巴拉巴拉的说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来,不过,刚刚君臣相谊的气氛依然在,倒是没有多么尴尬的意思。

  “关于白莲教的教义,我是知道一点点的,不过,我对这个不大关心,朕乃是堂堂大明天子,关心一个邪教的教义作甚,朕知道,他们不满意朕,不满意朝廷, 是因为朕做的不够好,还是他们一贯如此!”

  “这个和陛下没多大的关系,这白莲教这种邪教,离开就是造反起家,靠着蛊惑百姓造反而从中获益,他们不管是那一朝那一代,也不管在朝廷里的那位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他们想要造反,依然是有着无数的理由的!”

  “那朕只知道,他们是一些什么人,然后剿灭镇压他们就是了!”朱由检点点头,“高卿,你知道他们教派的组成是那些人,其中又分那些教派么?”

  高寒想了想,回到道:“白莲教教徒主要特征是烧香、诵偈,也就是所谓的宝卷,信奉弥勒佛和明王。他们的经典有《弥勒下生经》、《大小明王出世经》等等,为了适应底层百姓白天劳做的实际情况,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姓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杂处”。到了本朝,白莲教逐渐在教理方面趋于完备,教义也更加体系化。”

  他看了看朱由检的脸色,觉得没什么一场,继续说道:“白莲教教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相斗争的势力,叫做明暗两宗。明就是光明,它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它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 去、现 在和将 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红阳”、“白阳”的“三际”。教徒们侍奉“无生老母”,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先后派燃灯佛、释迎牟尼佛、弥勒佛下去。他们分别在每一时期统治着人类世界。”

  “青阳时期是由燃灯佛统治着的初际阶段,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

  “红阳时期是由释迎牟尼佛统治着的中际阶段,那时黑暗势力占上风,压制了光明的势力,形成“大患”,这就是所谓“恐怖大劫”的来临,这时弥勒佛就要降生了,经过双方的决斗,最后光明驱走了黑暗;”

  “白阳时期是由弥勒佛统治着的后际阶段,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看来你听说过她,怎么样,此人是不是颠倒众生,口吐莲花?”朱由检看了他一眼,突然笑了一下,但是高寒感觉他的那笑容,十分的诡异。

  “这个臣不清楚!”

  “那你总有清楚的回去吧,给朕说说这白莲教作乱的事情吧!”朱由检笑着说道,“朕要好好的听一听!”

  “这个有的说了!”高寒有些无奈,“陛下要是不觉得臣啰嗦,那臣就好好的说一说!”

  首先要说的是韩山童、刘福通。

  韩山童白莲教背景深厚,其祖父就曾因宣传白莲教、烧香聚会而被问罪,在修复河道期间,韩山童就“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

  在结识刘福通后,二人更是大肆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从而密谋起兵,“以红巾为号”,是为红巾军,又因起义民众多为白莲教中人,大伙儿烧香拜佛,也称作香军。

  元朝末年,由于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在北方广收门徒,刘福通等成为其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威胁两漕盐场,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至正十一年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大名等13路15万民工及庐州等18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 五月初,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福通自称南宋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正当起义将举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又称“红军”;军众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是时法度宽纵,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曾不旬月,从之者殆数万人(《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元廷亦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进讨刘福通军。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但以酒色为务,属下军士但以剽掠为务,赫厮望见红巾军人多势众,扬鞭大呼“阿卜!阿卜!”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病死者过半。

  后来徐左丞被朝廷诛杀,赫厮战死于上蔡。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攻破罗山、真阳、确山,进攻舞阳、叶县等地。九月,刘福通攻克汝宁府、息州、光州,众至十万。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是年九月,元顺帝以右丞相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十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增援也先帖木儿。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

  江浙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也攻陷安丰。十二年正月,刘福通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的围剿,进河之北,进攻东明。二月,克滑、浚二州,进克开州,出现了“红衣遍野,呼声动地”(《万历濮州志》卷六)的壮观场面。未几为元军所败,韩兀奴罕被擒。三月,元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攻陷汝宁,元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率数万侍卫汉军、爱马鞑靼军屯驻汝宁沙河岸,他们“日夜沈溺酒色,醉卧不醒”,刘福通乘其不备,偷袭元营,巩卜班战死,元军退至项城。元廷命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30万,“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庚申外史》卷上)。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某夜军中夜惊,也先帖木儿尽弃军资器械、粮草、车辆,仅收散兵数万人逃奔开封,后驻军朱仙镇。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他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包括后来朱元璋所从的郭子兴的濠州义军,亦以红巾为号。

  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起,元廷先后派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四川行省参政答失八都鲁,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北琐红军被镇压。十四年正月,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亦被镇压。 刘福通部红巾军自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未遭遇元军主力,但其两翼有元军围剿其他红巾军,占领区内又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知府,渐拥兵至万人,屯驻沈丘,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因而牵制了刘福通部的进一步发展。

  后元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诏书到达军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从此,元军丧失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未几,因杜遵道擅权,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掌权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这年六月,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河之北大为震动。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进围亳州。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以后,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西路军攻破潼关,中路军转战山西, 时毛贵虽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形势甚好,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

  但大好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至正十八年,元军破曹州,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驻守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西路军亦为察罕帖木儿等人所败,溃散入蜀,而且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未料失守淮安的赵君用逃奔毛贵后,竟阴险地把毛贵杀死。之后毛贵部将续继祖从辽阳回益都,怒杀赵君用。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这时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互相攻伐。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多路出兵,包围汴梁。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家属数万。

  至此,宋政权已名存实亡。 至正二十一年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今安徽合肥)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途经瓜州,沉没溺死。

  另外一支白莲教大军是由徐寿辉的天完政权。

  彭莹玉、邹普胜在蓟州共推徐寿辉为下生弥勒佛,建立天完政权。

  彭莹玉是白莲教的老人,宣传教义多年,手下弟子众多,邹普胜就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二人是天完政权的主要掌权人。

  他出身于农家,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农民。彭莹玉一出生便被“舍与”慈化寺一彭姓和尚为徒,10岁入慈化寺为僧。当时,蒙元残暴统治,民不聊生,逢年过节都没米下锅,民众对生活毫无念想,只能寄托宗教寻求慰藉,以致白莲教风行民间。彭莹玉加入白莲教组织,成为当地白莲教教首,并进行秘密反元活动。他精通医术,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遂以行医为掩护布道,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义。群众纷纷响应,信徒渐至数千人,彭莹玉被尊称为“彭祖师”。

  元顺帝至元四年正月,元代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这一年老百姓新春佳节都无米下锅。此情此景,彭莹玉推选大弟子周子旺领头起义,一呼之下就得到5000余名信徒响应,看到民心向背,立即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推举周子旺为首领,号为“周王”,况天兼任左平章和右平章。起义者胸、背各写一个“佛”字,以祈求弥勒佛保佑。蒙元统治者甚是惊恐,纠合袁州路及周边官军大举镇压,起义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和门徒况天出逃。

  彭莹玉和况天由信徒们掩护,辗转逃匿到淮西。继续传布教义,发展了大批信徒。并开始将能力突出的的信徒以“普”字记名,进行精心培养。袁州追随而来的门徒况天改名况普天。在淮西新收赵普胜(即“双刀赵”)、李普胜(即“李扒头”)、项普略(即项甲)、欧普祥等,被称为“彭党”

  至正十二年春,彭莹玉部将李普胜、赵普胜先后攻占无为、含山,又合兵渡长江,连克繁昌、铜陵、池州、安庆、湖口诸城,斩杀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各地人民纷纷加入起义军,一时声势大盛。与此同时,彭莹玉到达蕲水,徐寿辉拜其为军师。不久,彭莹玉分兵况普天率部独自南略江西、广东。随军项普略率领红巾军一部东征直指杭州,期间连克江州、南康、饶州、徽州、信州等城。六月,起义军攻破昱岭关,七月十日夺取千古名城杭州,彭莹玉就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

  彭莹玉攻占杭州,元廷大为震惊,急令大将董抟霄率部反攻。七月二十六日,彭、项败出杭州,引军北略,连下湖州、常州、江阴、京口、江宁等城,直逼战略重镇集庆(今南京市)。十一月,起义军遭元将也先贴木儿、三旦八、佛家闾等部合击,彭莹玉、项普略率部突围至徽州休宁县境,又遭到达鲁花刺八失麻失里所率地方武装的截击,项普略被俘遇害。彭莹玉召集部众奋勇攻破休宁县城,又乘胜占领徽州城。赵普胜闻讯,率部由湖口驰援,起义军一度控制了徽州及周围的芜湖、广德、淳安等地。

  高寒说的口干舌燥,对着朱由检说道:“陛下要听听么,你要愿意继续听,我可以继续说下去的,不够,时间已经够晚了,我想,就说道这里了吧!”

继续阅读:第七百零六章 有人给自己上眼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