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差事终究还是办对了
大凌河城外,一个鞑子骑兵,从远处而来来,越过那围在城外的数堵矮墙,来到了城下。
城头上的明军有气无力的看和这个城下的鞑子,连射箭的兴致都没有,这些天来,鞑子每天会派人朝着城头射上一支响箭,箭上绑着书信。
书信的内容可想而知,无非是劝降这样的话,这仗都打成这样了,还说什么劝降不劝降的话,也有意思吗,城里饿死的人现在都有数千了,若是要降,早就降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响箭飞上城头,有军官过来收走了响箭和箭上的书信,城下的鞑子骑兵,正打算转身,从城头上一支响箭飞了回来,正射在他的脚边,颤颤巍巍的箭支上,赫然绑着一封书信。
被吓了一跳的鞑子骑兵回头朝着城头看了一眼,抓住这响箭掉头就往回跑。
一炷香之后,在鞑子军营的最深处,一处黄色的营帐里,皇太极看到了这封书信。
他从头到尾的将这封书信读了一遍,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等到看完,又将这信读了一遍,这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半个时辰之后,一支十来人的鞑子小队,拥簇着一个看起来是官员的胖子,来到了大凌河城下,城头上放下几个吊篮,将这些人全部都吊上了城头。
三日之后,祖大寿大开城门,皇太极城外盟誓,正式降清,消息传出,天下一片哗然。
十日后,在右屯驻扎的以锦衣卫指挥使高寒为首的海外镇抚司官兵,在镇抚司的水师的运送下,开始撤离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辽东军将纷纷前来相送。
辽东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高寒随着海外镇抚司的战船,离开了右屯,前往京师复命。
这一次的差事,他也不知道自己办的好不好,皇帝吩咐的事情,他没有做到,但是皇帝没吩咐的事情,他倒是做一箩筐,而未能在祖大寿降清之前,将对方抓捕归案,这也算是他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到的失败之一。
不过此行倒是是功还是过,尚且得等到复命之后才能得知,他无法揣测皇帝的心意,只能对自己说,他实在是已经尽力了。
水师的船只,将他放在了天津,他从天津上岸回到京师,而其他镇抚司的官兵,则在奥利维亚的率领下,到北港回归建制。
这一次的大战,暴露出了海外镇抚司的兵马很多的问题,也造成了很多的伤亡,好在海外镇抚司的将领一直以来都有战后总结的习惯,这些拿性命换来的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来会在回到北港之后逐渐得到解决和完善。
奥利维亚因为此战,声威更是大盛,而镇抚司的水师在这次的战斗之中,运输兵员粮草,提供各种支援,算是配合的十分的默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外镇抚司都应该是如此的格局,水师负责海路的运输和支援,歩卒负责实际作战,郑芝虎和奥利维亚各负责自己负责的这一滩,既然是分工合作,又是分庭抗礼。
而这一次的大战,消耗的银子也不是小数,大量死伤的士兵要抚恤照顾,大量的战功要变现成银子发放下去,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海外镇抚司最为破财的一次,而如果花钱死人办成的这件差事,在皇帝哪里,一点安慰都得到不到的,高寒一定要委屈死了。
从天津到北京就很快,三天之后,高寒已经出现在了皇帝的暖阁了,给皇帝仔细的禀报这他这一趟差事的所有见闻,在暖阁里,皇帝身边伺候的就只有司礼监王承恩一人。
“捷报已将看到了,那些辽东送来的鞑子的首级,兵部也已经全部查验过了,战绩属实!”
皇帝默默的说道:“其实不用查验,朕也知道这些首级是断然没错的,你其中有你的功劳,而且是最大的功劳,但是,朕却不能赏你,你可知道是为什么吗?”
“臣惭愧!”高寒低头:“臣办砸了差事,让陛下颜面大失!那祖大寿果然是狼子野心,投靠鞑子,也是可以预期的事情,只是臣未能即使赶到,将他缉拿归案,实在是无能!”
“也不怪你!”皇帝摇摇头:“尽管知道鞑子必定不会出兵,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巧,你能在视线做好布置,调遣一支强军到辽东,为朕挣回来写颜面,也算是尽力了!”
“臣还是觉得惶恐!”高寒知道这个时候,可不是自己表功的时候,一个劲儿的检讨自己,准没错。
“苏先生的指挥使卸任了,你给朕做这个指挥使!”皇帝看着他:“这不是赏你,你要分清楚,这是酬谢你这几年对朕的支持,你若是以为做了这指挥使就从此高枕无忧,那就错了,朕给你更大的权柄,那你就得给朕做很多的事情,替真分更多的忧!”
“陛下的教诲,臣一定铭记在心!”
“你那海外镇抚司的兵马,一战而名动天下,回头去兵部造个册子,老是由你锦衣卫自己养着,也不像话,现在不少人都颇多微词,认为朕将大把的银子都话在了锦衣卫的这支兵马身上,这其中的原因,朕不能分说,所以,你这个委屈你受着!”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叫臣受的委屈,那就不叫委屈!”高寒笑了起来:“臣就是给陛下受在委屈的!”
“嗯!”
皇帝轻轻的嗯了一身,似乎在想着别的问题,半响,见到皇帝不再发话,高寒准备告退。
“从你信得过的人里,调些到京里来!”皇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要身家清白忠心的,该给什么官职,你拟个单子,朕给你这个恩典,让这些人对你感恩戴德,在京里,你有足够的人手可以用,若是出京为朕办差,朕也找得到人给朕做事情!”
高寒嘴角翘起一丝笑容,说是不赏,结果还是赏了啊,这给自己的手下封官,比给自己封官实在多了,看来,自己的这一趟差事,还是办对了,合了皇帝的心意。
那数千的鞑子首级,怕是给皇帝挣的颜面,不止那么一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