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皇权威严
“臣海外镇抚司指挥佥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芝龙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按照高寒教的礼仪,正儿八经的三跪九叩起来,朱由检也没有拦着他,只是嘴角微微挂着一丝笑意,看着眼前这据说连福建水师都不是他对手的海上大豪,对着自己诚惶诚恐。
知道郑芝龙忙完了之后,他才淡淡的开口道:“起来说话吧,你不是外面那帮外臣,不用这些礼节的,若是每次见面都忙乎这么半天,朕还要不要做事情了,净看着你们磕头了!”
“臣不敢!”
郑芝龙这才从地上爬起来,低着头,恭恭敬敬的站在皇帝的面前,他奔波一生求来的这些名声,权势,此刻在这滔天的皇权面前,陡然感觉什么都不是了,他甚至觉得,只要他面前的这个看似有些疲惫的年轻人一句话,他这辈子所奋斗的一切,都会变得烟消云散,不复过往。
“能归顺朝廷,说明你心中还是有家国,有这大明的,以后跟着高寒好好的干,替朕守护这大明海疆!”
“臣遵旨,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屋子里沉默了下来,这不是君前奏对,可是郑芝龙这么一折腾,却是不知不觉有了君前奏对的节奏,朱由检看着面前面无表情的高寒,心里微微叹息了一下,怎么就找不到以前和高寒那么轻松说话的感觉了呢。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面前的这个家伙,于是,他决定,先打发走了这个家伙再说。
“朕期待着你为大明建功立业的一天!”他点点头:“你且退下在外面暂候,中午陪朕一起吃饭!”
郑芝龙磕谢了退了出去,朱由检才忍住笑意,看着一直都绷着脸的高寒:“他这套是你教的吧,没在礼部演礼么?”
“戏文里都这么唱的,他觉得见到皇帝,就应该这样!”高寒微微一笑:“我总不能说,咱们陛下待人亲厚,平易近人,那陛下的威压还要不要了?”
“就你能耐!”朱由检瞪了他一眼,转眼笑了起来:“戏文里都这么唱的,这是我知道的那个郑芝龙么,怎么看起来就是一个没见过气度的土包子一样!”
“那是陛下天家威严,气度非凡,我时不时见到陛下,还有三跪九叩的冲动呢,这没办法啊!”
朱由检笑了起来,明知道对方是在拍自己的马屁,但是,这种说话的氛围,他还是很享受,整天和那些臣子说的那些败兴的事情,也就只有高寒这几个亲近人,能够给自己带来些好消息,带来些轻松的话题了。
两人愉快的聊了起来,高寒自然是说的是自己这些天在外面经历的事情,做了些什么,虽然有些东西在给皇帝的折子里说了,但是,哪里有人当面说起来这么具体,朱由检听得连连低头,时不时的还问几句,不知不觉,大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你这样下去,海外镇抚司这个衙门,可装不下你了,如果这个郑芝龙如你所有那么强横,那大明的海疆,基本可从此无忧了,有大明的水师和你海外镇抚司协同,我从此可不用为海上的事情操心了!?”
“为陛下分忧,本来就是为人臣者的本份,高寒不过是尽自己的本份而已!”高寒很是谦虚的回答。
“若是朝中所有的臣子,都如你这样想,我哪里还有这么多烦恼操心的事情,天下又哪里还有这么多烦恼操心的事情!”朱由检感叹道:“有时候啊,我还真羡慕你的!”
“陛下着眼天下,操心的事情当然多,而臣看到的只是臣的那么一小摊子,自然没什么烦恼了!”高寒吓了一跳,被皇帝羡慕可不是什么好事。
“郑芝龙此人如何用,以后是你的事情了,出了事情,我可是要拿你问罪的!”朱由检摇摇头:“你奏请的那些,我一一都准了你,但是,若是让我空欢喜一场,我到时候,可是会很不高兴的!”
“臣自当尽力!”
“尽力不行!”朱由检瞪了他一眼,揉揉有些发涨的额头:“我实在是没精力关注这海上的这些事情了,水师那边,也不会有多少银两用在那上面了,西北连着旱了两年,眼下流民聚集,朝廷镇压也好,招抚也好,都是要花大量的银钱,辽东那边,一年的花销的银子,就在三百万以上,还不说其他几个边镇,我,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啊!”
“陛下的苦楚,臣感同身受!”高寒看着疲惫不堪的朱由检,心里有几分心疼,这是一个比自己还年少的少年啊,可每次自己见他,都是没什么欢颜,大明江山压在这少年身上,也实在是太重了一些。
“给你多大的权柄,你就得给我负起多大的责任起来!”朱由检哼了哼,看了一眼高寒:“还有,山东那个你镇抚司的大营,回头撤了吧,你是海外镇抚司,不是北镇抚司,到处安置人马,设置卫所,不合规矩!”
“陛下,那臣的这些人马,放哪里啊!”高寒顿时傻眼了,山东那边,小王村,登州镇抚司大营,这几千人,说撤就撤,自己往哪里放。
“这我不管!”朱由检摇摇头:“苏指挥给我说过这事情,如今你海外镇抚司也算是兵强马壮,但是,你不能抢了北镇抚司的活儿,你海外镇抚司当然着眼在海外,如果都在大明,那我还要北镇抚司作甚!”
“那放在其他的藩国?”高寒心里一动,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
朱由检却是没回答他的问题,沉默了一下,缓缓开口:“我大明当这些藩国为我大明的藩国,这些藩国当作自己是我大明的藩国了么?”
“臣明白了!”高寒点了点头,朱由检这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是大明的藩国,那大明的兵马驻扎,自然毫无问题,若是不是大明的藩国,那大明的兵马驻扎更没有问题,大不了就是打呗,打赢了就驻扎,打输了换个打得赢的地方再打,反正外面这么大,皇帝要的只是海疆靖康,其中的细节,他一点都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