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养家糊口的,徐年凭借一手好字,在京城街头摆个小摊儿,干点儿为人替写家书的买卖,虽然赚得不多,不过生活也算安逸,但不知为何,徐年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忙活整日赚取的银两,全都买了酒喝,有时候甚至连喝几日,不去劳作。好在他没有娶妻生子,爹娘也在前几年相继去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般喝醉了便睡,睡醒了继续喝的日子也称得上逍遥二字。”
听了刘卓的讲述,钟逸不经意之间说道:“知道的倒挺详细,”
刘卓轻笑道:“徐年是个有才的人,同时也是怪人,人嘛,总喜欢听些别人的趣事糗事,尤其是曾经的天之骄子,落魄成这幅模样,嘲笑者、说风凉话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尤其是小生结识的一些爱好写字的人,总喜欢拿徐年打趣,一来二去,小生对徐年这个人也便熟悉许多了。”
“之后呢?”刘卓的解释很合理,钟逸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也不知怎么回事,徐年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技能——模仿他人字迹。按理来说,这项本事挺不错,临摹一些名家字体,以假乱真高价卖人,从中可牟取暴利。可徐年却没有好好把握自己,入了邪门歪道……距之应当有十年左右的样子,当初朝堂两位尚书不合,无论是政见还是其他,彼此都看不对眼儿,几番争斗下去,结仇很深。其中工部尚书便雇佣徐年模仿另一位刑部尚书大人的字迹,以刑部尚书自己的身份将犯下的数宗罪状写于纸上,之后传到朝堂每位大人,包括陛下手中,翌日早朝闹翻了天。大家都以为这封信是刑部尚书自己所写,缘由虽不知为何,但陛下的手中的纸上,则写着告仕二字。陛下也很惊奇,告老还乡不是坏事,却偏偏要采取这种方式,现在想让他安稳退下都难了,按照纸上所写的罪状,彻查刑部尚书,没想到条条附和,无奈,刑部尚书锒铛入狱,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这算得上相对简单的政治谋略,但也有称奇的地方,这位工部大人的亮点便是使用徐年,若是随意一人所写,哪怕纸上的罪行罪罪是真,也不可能查到刑部尚书的头上。身处官场,没有一人是干净的,或多或少都沾染过罪孽,只是有无证据的差别。
总之,这种事一查一个准,只看能不能查,敢不敢查……
官居尚书,若无真凭实据,自然无人敢查……
不过以刑部尚书自己的身份所曝光罪行,尤其是纸上字迹分毫不差的情况下,整件事就不一样了。虽然事有蹊跷,可也不能无动于衷,只能硬着头皮追查下去……好在还算有收获。
“官场有一说法叫人走茶凉,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刑部尚书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他入狱后,仍有一位他的门生为了他而四处奔波努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位门生最终还是查在了工部尚书头上,包括隐藏的徐年,也一应揪了出来。不过此事已成定局,哪怕找到事情真相,也改变不了刑部尚书犯罪无数的事实……当然,工部尚书所采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他的官位是保不住了,好在陛下念旧,准了他告老。徐年可就不一样了,他无权无势无保护伞,被关进了牢狱,这一关呐,便有五年之久……”
“官场之事,你为何如此清楚?知根知底,好似是当事人一般。”钟逸甚是不解,一介秀才,从哪得知这么多的内幕呢?
“钟大人,这些事在十年前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牵扯徐年这个奇人,那段时日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议论,这些算不得什么秘密。您若是不信,锦衣卫不是有情报档案嘛,您一查便能查出来。”
又是一个看起来毫无漏洞的回答,钟逸并没有起疑,只是他有一丢丢感觉,这些话像是台词,记住之后背给自己听一下,刘卓说得实在太流畅了。
不过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刘卓毕竟是秀才,不是普通农户猎户受苦人,读过书的人说话自然不一样。
钟逸目光示意,刘卓继续往下说道:“后来遇到陛下大赦天下,便将徐年放出来了,放出来后,他酗酒更严重,整日泡在酒坛中,没有银两便去借去偷去抢,从未再动过笔。可在偶然一次爱好写字之人组织的聚会上,小生终于见到了这个拥有奇幻经历的男子,见到他时,他已年近半百,模样沧桑,衣裳脏乱,稍稍靠近,便能嗅到一股臭味,但最明显的还是浑身的酒气,他的胡子头发任由其自由长着,没有半点打理过的迹象,一双眼甚是浑浊呆滞,终日泡在酒里,这个变化不奇怪。徐年成了此次聚会上的笑话,谁人都会嘲讽打趣几句,不过徐年也不恼,只要重复嘟囔着几句要酒喝之类的话。众人便像打发要饭的一样把酒壶扔在地上,扔在脚边儿,徐年不生气,捡起酒壶伸长脖子便往嘴里灌,三口两口酒壶已一干二净,徐年表情并不满足,又把地上撒出来的酒舔了个精光……”
刘卓的描述很细节,说起这些的时候,语气唏嘘,双目露出复杂之色。
“我从未见过这般爱酒的人,用爱这个字眼称呼并不恰当,他对喝酒,已上瘾。几人见徐年不怕地上的肮脏,故意将酒洒下,有些甚至洒在自己脚上。不出所料,徐年毫不嫌弃,用舌头全部舔进自己口中……一开始人们觉得有趣,后来便觉得无聊,逗弄一个傻子,又有什么成就感呢?徐年嘟囔着要酒喝,无一人搭理,不过徐年也不抢,或站或蹲在你身边,用直勾勾渴望的眼神盯着你,不……不是在瞧你,而是盯着你手中的酒壶。人们都以为徐年疯了,我不以为然,徐年所表现出的一切,在我看来只是伪装,他不想让人们看到真实的自己。”
刘卓眼神坚定,似乎对当时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