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淑捂着脸气愤而道:“父亲,是她有意挑衅,女儿没有错!”
“住嘴!这样的瞎话你竟还说得这般理直气壮!”
柳乘风面色阴沉,冷冷瞪着柳倩淑,随后转身看向身后的仆从,“都是死人吗,还不把她给我拖去祠堂,家法伺候!”
“是。”
仆从们见柳乘风显然是动了怒,忙惊得上前押下柳倩淑,柳倩淑虽有心辩驳,但瞧见那柄匕首,顿时心如死灰,不再做声。
见拉走了柳倩淑,柳乘风这才舒了口气,欲待要询问柳南依的伤势,却见她缓缓起身,向柳乘风揖了一礼。
但见她冷冷而道:“多谢父亲解围。”
柳乘风对于柳南依如此冷心冷情微微有些意外,但想到自议政大殿的事,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于是他忙关切说道:“南依,你脸上的伤回去让茯苓好生为你上药,今日之事,为父会为你做主。”
柳南依微微蹙眉,抬眼看向柳乘风,说道:“自议政大殿之事后,父亲这还是头一次向着女儿。”
随后她由着茯苓扶着,瞧着柳乘风脸色愈发难看,不由淡淡一笑。
但见她说道:“女儿不知父亲是真的被夺了权想通了,还是因女儿要嫁与琛王,您忌惮于他这才卖女儿一个面子。”
柳乘风听了这话,神色大变,阔袖里的手紧紧握成拳头,勉强扯了扯嘴角,“这话说得,你乃是柳家嫡女,是非公道,为父自然明晓。”
柳南依抬手抚了抚脸上的伤痕,随后将那匕首交予柳乘风,淡淡而道:“此乃三妹的匕首,匕刃锋利,是当日父亲所赠,是非公道,还望父亲明断。”
柳乘风一愣,待回过神来,柳南依已由茯苓扶着前往碧落轩上药。
一路上,茯苓极为担忧,反倒是柳南依神色镇定,迈着不疾不徐的步子回了碧落轩。
茯苓合了门,这才舒了口气,忙去一旁的橱柜里取来金疮药,为柳南依上药。
她边上药边心有余悸道:“大小姐,您今日可真是吓死奴婢了,好在这伤口还不深,不然脸上留疤了可如何是好。”
柳南依勾了勾唇,由着茯苓细细为她上药,并未皱一下眉头,沉吟片刻,她这才道:“三妹断然不会想到那柄匕首会出现在我身上。”
茯苓边为柳南依上好了药,搁下金疮药,面露惑色,“这事奴婢也奇怪,您是何时取到了那柄匕首?”
柳南依就势坐在案台前,喝了一口刚放凉的梅子汤,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我早先便花了许多银子买通了沉香轩一个婢子,趁其不备将那匕首取来交予我。”
茯苓听了,忽而发觉柳南依早已是暗中布下了一个长线的局,就等柳倩淑自己往里面跳。
可她仍有疑惑道:“可是大小姐为何不吩咐奴婢去做此事,这满府上下的婢子仆从都对大小姐熟视无睹,极为嚣张,若此婢子是旁人的眼线,那不是……”
柳南依见茯苓想得如此周到,不由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搁下汤碗,便点了笔墨,在宣纸上写字。
她边写边道:“我一直以匕首防身,取了三妹的来用,也不会太过点眼。”
茯苓瞧见柳南依在宣纸上写下“运筹帷幄”四个大字,欲待要开口,便见柳南依搁下笔,看向于她。
随后柳南依扬唇说道:“你是我的贴身婢子,若你去取,那更会引得沉香轩注意,倒不如使点银子,买通一个洒扫的婢子,来得更为安全。”
柳南依起身,目光幽幽,又道:“她平日根本不用匕首,但因那是父亲送的,便自然会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搁置,若不是今日之事,想来她也不会想起这柄匕首。”
茯苓尤为惊讶,不曾想柳南依的计谋布局如此周密,无论是从何处考虑,这事办的可谓是滴水不漏,让人觉察不出一丝错处。
她微微一怔,心里想着:这究竟还是不是当年那个温良不擅心计的大小姐了。
与此同时,柳倩淑嚎啕大哭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院落,姚氏最先得了消息,紧忙去了祠堂,欲待要护住柳倩淑。
只是她这般举动却被看守祠堂的仆从一手拦了下来,但听其中一人说道:“二夫人,您还是请回吧,老爷下令,三小姐必得家法惩治。”
姚氏被这毫无征兆的变故惊呆了,瞪大眼睛看着里头伏地而跪的柳倩淑,焦急道:“究竟是何事,老爷要如此惩罚?”
仆从叹了口气,无奈道:“三小姐划伤了大小姐的脸,还打伤了她,被老爷知道了,这才下令如此。”
“又是这个贱人!”
姚氏一听仆从提及柳南依,顿时怒火中烧,拔腿便向碧落轩而去,不料半路却瞧见了疾步而来的柳乘风。
她顿时脚下一软,福身而向,随后哭诉道:“老爷,您莫不是真的要家法惩治倩淑吧,她可是您的骨肉啊。”
柳乘风脸色一黑,冷哼了一声,并未去理姚氏,径自朝祠堂而去。
姚氏慌了神,连忙转身,紧跟着柳乘风,边走边劝道:“就算倩淑做错了什么,她也不过是个孩子,还请老爷念在她这些年一直守规矩,便饶了她吧。”
柳乘风脚下一滞,转脸瞧向姚氏,越发恼火,“她错就错在琛王求娶南依这个节骨眼上,她非要生事,若琛王知晓怪罪下来,你让我如何解释!”
“这——”
姚氏顿时瞠目结舌,不知该作何言语,但见她慌里慌张拦下柳乘风,死命拽着他的衣袖不松手,垂泪道:“老爷当真这般狠心?”
柳乘风见这姚氏如此痴缠,心生不悦,给仆从使了个眼色,让他们将姚氏带回沉香轩好生看顾,而他则甩了甩衣袖朝祠堂而去。
待进了祠堂,柳乘风瞧见跪地的柳倩淑,开口说道:“你还不知错?”
柳倩淑此刻已然是泪眼婆娑,抬起挂着泪痕的脸说道:“女儿是被冤枉的,女儿无错。”
“好啊——”
柳乘风气的够呛,抡起搁置在祠堂前的板杖便扔在了地上,冷言道:“杖责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