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萝瞧见婢子端来的饭菜大多是糊的,且份量还比寻常时候送予的要多,她便微微拧了拧眉。
随后她意味深长看了一眼姚氏,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姚氏见陈青萝面色不好看,勉强挤出个笑容,“兴许是后厨疏漏了,我这就派人去好好责罚后厨的厨娘。”
姚氏心虚地看了一眼柳南依,正要派人前去,便见柳南依只手拦下,脸色一正。
“这厨娘做菜极不用心,这样的人可是要好好惩罚,二夫人,您说是不是呢?”
柳南依冷眼瞧向姚氏,姚氏听出了她话里有话,顿时变了脸色。
只是姚氏如今知道,她不能当着陈青萝的面与柳南依撕破脸皮,毕竟柳南依手上还握着她最重要的把柄。
“这是自然。”
姚氏这脸上神情是变了又变,好不容易稳住心态,她生怕柳南依接下来要说什么对她不利的话,忙看向陈青萝,讪讪一笑。
但听她说道:“夫人,这后厨厨娘既然不用心,那便把这次给碧落轩做菜的一道打发到后院洒扫可好?”
柳南依听了这处罚,似笑非笑地说道:“二夫人似乎毫不知情此事,那么想来这后厨厨娘定是欺上瞒下的祸端,依我看倒不如打发了出府,免得日后再生是非。”
姚氏脸上彻底挂不住了,原本说话声音柔和,此刻也暗自生了恼怒之意,“大小姐这是何意,这后厨的厨娘可都是在柳府做惯了事的老人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啊。”
柳南依听了,发觉姚氏维护后厨厨娘的心思愈发明显,倒毫不客气说道:“一个欺负主子的下人,二夫人竟想着就打发去了后院洒扫?”
姚氏面色一沉,想着柳南依三番四次针对她们二房,顿时恶狠狠看了她一眼。
随后她转身向陈青萝哭诉,“主母,这后厨厨娘虽说都是我经手打理的,但都是些尽心的老奴,若半分活路不给人家,岂不是让外人笑话我们柳家留不住忠仆。”
“忠仆?呵呵。”
柳南依此刻只觉得好笑,方才姚氏还说要替她惩治这后厨使坏之人,如今倒是反戈维护起来后厨之人。
柳南依眉头一皱,开口道:“在后厨做惯了事的老人却怎么偏偏在三妹受伤之后便给碧落轩上了不干净的菜,怕她不光是奴大欺主,还有别的心思吧。”
姚氏一听这话,脸色便更加难看。
她身子一抖,伸手指向柳南依,“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柳南依颔首,眸光里闪过一丝狠戾,“想来二夫人也是知道,三妹害得我脸上有了伤痕,结果今日我的饮食出了问题,我又怎知是不是二夫人派人指使的呢?”
姚氏气的浑身颤抖,正待要开口怒斥,便听一直不曾言语的陈青萝发了话,“罢了,便把后厨经手碧落轩饭菜的厨娘打发到府外宅院做菜吧,莫要再生事了。”
陈青萝揉了揉眉心,显然是有些疲倦,随后抬眼,给姚氏使了个眼色,姚氏顿时会意,刚到口的话又硬生生吞进肚子里。
陈青萝意味深长看了一眼柳南依,随后又转眼看向姚氏,“倩淑的皮外伤不轻,这些日子你便好好照顾倩淑,莫要再经手旁的事了。”
“是。”
姚氏咬了咬唇,显然是极为不甘心,随后抬头狠狠刮了柳南依一眼,径自起身,请辞了陈青萝,便拂袖离去。
而柳南依见姚氏走了,这才道明了来意,“母亲,今日女儿前来不是为了这件小事。”
陈青萝恍而抬眼,疑惑道:“那是为了何事?”
柳南依笑了笑,淡淡说道:“女儿最近想要茯苓从外面医馆置办些补药为我这身子滋补着,毕竟眼下快与琛王成婚了,女儿也不想总是拖着这具病体,于柳家也无颜面。”
陈青萝神色闪过几分惊诧,可随后转瞬即逝,因着她知晓柳南依体内的毒无人能解,还以为她看开了,便微微点头。
“需要什么补药,你大可去账房支了银子派人去买,不必事事回我。”
柳南依连忙福身,道谢陈青萝,随后由着婢子扶着回了碧落轩,刚一入屋门,便见茯苓置办了不少药材,她顿时满意点了点头。
她遣散了所有人,只留茯苓一人在旁伺候。
瞧着这般多药材,她心神一动,含笑道:“为了不引人注目,一家医馆一家医馆的置办,也是难为你了,茯苓。”
茯苓粲然一笑,扶着柳南依说道:“能为大小姐办事,是茯苓的福气。”
柳南依一边比对着药方查探这些药材,一边盘算着还差什么药材没有寻来,随后取了纸墨,开始撰写,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她又写满了许多页宣纸。
“茯苓,日后便一点点从外面采办,莫要经任何人的手。”
柳南依一边吩咐着,一边将那写满药方的宣纸卷了起来,目光幽幽,冷冷一笑,“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身在落梅轩的柳晏之,因提防身边伺候之人有陈青萝的眼线,依旧佯装病弱,瘫于软榻前,由着碧落伺候服下了汤药。
随后碧落遣散了所有仆从,他这才微微正了正神色,看了一眼碧落,“事情办的如何了?”
碧落伏于柳晏之床榻前,微微颔首,“一切都办的妥当,只是大公子您将唯一的身家都变卖了,便一点后路也没了。”
柳晏之原本神色中的温润如玉瞬间略带了一丝冰冷,沉声而道:“当年我生母是如何死的,旁人不知,我却是真真切切明晓。”
他随后缓缓下了床榻,体内淤毒虽清,可身体还未康健,只得由着碧落扶着,在屋内走动。
但听他开口又道:“昔年是我太过懦弱,这才让妹妹一再被人欺辱,而如今我安然无恙,断然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于她。”
见柳晏之神色坚定,碧落顿时会意,忙道:“小的的命是大公子救得,大公子所吩咐,小的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