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往前一步,宛如风雷大作,天地为之战栗,一行一动竟引起天地巨变,这金丹大成果是非同一般。昔日古修者金丹一成虽是可引动天地风起云涌,斗转星移,但是白雨一经修成,竟每一个动作都可引起天地变幻,这六枚金丹的修为果然非同凡响。
“白大哥!”尺希见白雨功力又有精进,心中实在难以言语的闷痛,在座诸位皆是功参造化之辈,唯有自身修为最近努力修行才堪堪达到十几星辰之力级别,而白雨的所作所为明显早已超越了星辰之力、月祭之力,自身就算如何修行也是难以追赶得上,心中不免有些凄凄。
“尺希师妹,《驭兽天章》何为?”白雨听闻尺希的呼叫,回忆起尺希修行的《驭兽天章》,心中似有所感,便问起这修行之法,心思是否在驭兽方面可有一二分建树。
“《驭兽天章》,以灵魂为基,拟化神兵,攻破妖兽识海,以自身灵魂之力侵蚀妖兽灵魂之海,操纵之!”尺希口吐真言,虽是简单几言,言简意赅,却是透露出《驭兽天章》的最原本所在。
六枚金丹融合了白雨的精气神,白雨稍稍一指,便有六道极其凌厉的神魂利兵飞出,现如今,灵魂操纵能力已是熟识的不能再熟识了,六道神识一出,化作六道神兵,透着森森寒芒,脱离了手指,速度极其迅捷,迅速没入六道物事之中。
那六道物事,活物竟俯首称臣,死物竟成为其耳目,竟又是一番新发现。
“尺希师妹,这驭兽天章虽是天佑的功法,但是似乎不是很完整,缺乏了一部分功法。”白雨迎着一道旭风,荡起一丝丝杂乱的发梢,宛如一尊天地至尊一般威严,一甩衣袖,身前荡起一个由土胚堆砌而成的圆台,示意尺希盘膝坐下。
石器几人知晓白雨已是赶超甚远,感悟天地至理已不是他们可同日而言,一瞧白雨似是要讲述一番天地感悟,便一同凑近,兴许可听得一二感悟,可突飞猛进。
“灵魂之法,变化万千,万万不可落入俗套之中!”白雨往地面一暗,一波波极其强烈的神识以凌厉的剑气迸射入地面,顿时地下一阵搅动,几许低沉的嘶鸣不断交错,从地底沉闷的响起,“神识精神力无形无影,攻城略地皆需神识引动天地规则,驱使天地的力量为之所用。”
“白大哥,你讲得太深奥,难以明白?”尺希虽然之前借用邪恶之法,修行尚可,但如今修为只有区区十几星辰之力,对这些涉及天地规则的东西实在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
“根本所在乃是以无敌的精神力虏获万千妖兽,道可道,非常道,天地规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尺希师妹,你好生修行!”白雨对着翻滚躁动的大地又是一按,一道强大的精神力射出,顿时整个大地都平息下来,风平浪静,一道道天地规则不停的游弋在天地间,白雨似有所感,精神力竟又有所增长,“吾便将神识修行之法传授尔等,对日后修行实是有益处!”
“天地规则,号称天地神识,凡人修行自身灵魂,以致灵魂散出,幻化世间万物,如能与天地神识,便那天地规则有所触动,产生共鸣,便可用天地规则,操纵天地灵气,甚至天地万物!”白雨悠悠言道,道出一篇灵魂修行的总纲,供几人修行所用。紧接着不断道出一通灵魂修行的神篇,字字珠玑,晦涩难懂,但却字字蕴含天地至理,规则法则!
“天,地!”石器诸人听闻那沟通天地一般的规则字句,隐隐要突破,便赶紧盘膝坐下,手掐一神秘之极的手势,尽量释放那灵魂神识,去感悟那虚无缥缈的天地规则,突然一线玄之又玄的虚无之音回荡在几人的灵魂识海之处,几人随着那一线玄之又玄的规则道出一声发人深省的话语,耐人寻味。
“几位道友,幸有所悟,幸哉,幸哉!”白雨看着几人正在参悟,心中欢愉,大道之途,经年累月,兴许几万载,数十万载下来孤独修行,这般有几位修行有道的道友相陪,在修道之路上亦是不可多得的美事,白雨不禁欣喜地朝石器几人投去关心的目光,防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走火入魔。
“嗡!”几人身上传来一股震荡音波,恍如有一绝世强者觉醒,向天地之间万物宣示他的来临,一股股不同于昔日的气息袭来,显然这一参悟,使得几人的实力大增,也算是一方强者。
“灵魂之法,果然强大无比,难怪古修者遗留下来的仙气神丹都这么强大,哈哈哈!”实力大涨的石器心中欢快,那股盖世豪情充斥着整个天地间。
“现在操作这柄神兵更顺手!”木木真人往那方天画戟一点划,方天画戟自个往天空一转,荡起一圈圈的涟漪,竟辐射出无数的锋利之极灵气细剑,那阵势仿若要斩碎虚空。
“驭兽!”尺希只是轻轻往一旁一只跳跃着的人癸级妖兽闷喝一声,那人癸级妖兽便双眼一黑,失魂落魄,竟一语便被尺希驾驭控制了,这手段,与之之前完全是天壤之别。
“诸位道友,在下灵魂修行,其实乃是古修者一道家神通,如今道统不再,为今在下修行道家神通,便有责任替道祖传承道家正统,不知几位道友可有兴趣入得我道家教派?”冥冥中一道神语点醒白雨,传来无数琐碎却又震惊人心的信息。
“道家教派?”尺希一愣,这白雨突然抛出一个道家,倒是令几人有些迷茫,不知如何应对,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本道经修行道家修行,觉醒道家真灵,至此之后,本道道号上清,创立道家截教,以传承道家截教之威!”白雨道完此言,虚空一抓,竟抓来一柄拂尘,拂尘一甩,划过虚空,透着无尽的玄奇的奥义,白雨周身一闪,周身衣物化为一席青色长衫,头挽一道髻,悠悠一方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