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里的孩子被母亲用披风包裹着,只露出一双懵懂的眼睛。
赵姬摸着儿子的垂髫,如释重负地说道:“政儿,我们回来了。”
他抬起眼看到母亲腮边的眼泪,母亲经常喜欢流泪的,在赵国的时候自己受到别人欺负,母亲总是流泪,自己学艺不精,母亲也总是流泪。他从披风里伸出手给母亲擦去了眼泪,说:“娘,这就是秦国?”
“是啊,这就是秦国,这才是你的家。”
他自出生就被困在赵国都城邯郸,巴掌大的一片地方,他呆了整整十年,十年春秋冬夏,唯一知道秦国的消息便是那个自称是“受了吕不韦丞相之托来教导公子政学习”的老人家嘴中听说的。
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被称之为“秦蛮子”。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但此时的秦国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秦惠文王称王。前三百一十六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关塞风紧,小小的孩子掀开了车帘回望身后远去的函谷关,也许他永远都不会想到,七年后,有那么个女子做了跟他同样的动作。只不过两个人却是同心异梦,嬴政回望函谷关只是要告别那十年的不堪,函谷关之后是他想念了十年的故土。而七年后回望函谷关的那个女子,只是想要回家,函谷关之后的咸阳城里,没有她的家。
年幼的嬴政突然握紧了母亲的手,说道:“娘,我爹呢?”
这一问提起了赵姬的伤心事,不是天下男子薄幸,而是美人迟暮再也留不住男人的心。赵姬是知道的,夫妻分别旷达十年之久,况且异人(子楚)本就是贪杯好色之徒,哪里还会记得沦亡在赵国的赵姬母子俩。
“娘!你我十年之后才回秦国,为什么我爹不来接我们!”
面对小嬴政的质问,赵姬叹息道:“大概是你爹朝政繁忙吧,政儿,一会儿到了咸阳宫可不许说这种话,他是你爹,更是秦国的君上,他不来接我们,自然有他不来的道理,小孩子家家的,不要乱说话,记住了没有?”
“是,儿子记住了。”
马嘶鸣一声,突然停了下来,车帘被从外面掀起,那人说道:“恭迎赵姬夫人与公子政归国!”
“不••••••多谢丞相吕大人。”
她终究还是没能叫出“不韦”二字,牵着儿子的手下了马车,她感觉到所以人的目光都胶着在母子俩身上,满朝文武竟然都在!唯独不见那个抛弃他们母子俩的负心人。
“政儿,跟着娘走。”
她牵着儿子刚刚迈出第一步,就有人说道:“哪里来的乡村妇人和野种,叉出去,不许进入咸阳宫。”
嬴政抬头看向那个说话的人,胖的像是一个烂掉的土豆。毕竟嬴政还是个小孩子,甩开母亲的手,挑衅似的走上台阶,昂然屹立在众人目光中,厉声问道:“你是何人!”
“哈哈,我是何人,竖子(既小子)你听好了,我是君上宠爱的楚夫人的哥哥,当朝五大夫。”
“不过是我大秦二十爵位中的第九等,我大秦自商鞅变法起,就以斩杀敌军头颅为封爵位的条件,五大夫你身短体粗的模样,怕是从没上过战场,靠你那个妹妹才当上这个五大夫的吧。”
年幼嬴政的话,换来一些爽朗秦国男子的大笑,只听有人称赞道:“原以为公子政在赵国流亡十年,会是个斗字不识的竖子,没想到竟然也知道商鞅变法,好的很啊,公子政平日都读些什么书?”
嬴政朝发话的那位大臣略微一拱手:“嬴政不才,平日只读《齐孙子》《商君书》与涉猎各国史记。”
那位大臣点了点头,说道:“《齐孙子》《商君书》是要读,各国史记不读也罢。”
“嬴政敢问大人,为何各国史记不读?古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秦自穆公去世后一直受晋压迫,晋国百年称霸使我大秦在中原无立足之地!秦在春秋经历了十三位君王,没有强盛反而三番两次被外戚架空政权,献公含恨,孝公初即位大喊‘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颁布‘求贤令’才得商君。自今,已然数年。反观各国,哪有我大秦国运这般忐忑。嬴政以为,假以时日,我大秦定能吞并二周灭六国!”
嬴政以为,假以时日,我大秦定能吞并二周灭六国!
那个要君临天下的梦想,就在这个时候深深扎根在了他的心里,不止为了自己,更为了大秦三十多位君王代代的努力,更是为了老秦人不被中原人喊为“秦蛮子”。
他环视着在场所有人,别人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实际年龄十岁,但因为常年流亡而身形偏小的孩子。刚才那番话的气势,若是穆公与孝公在世,也会感叹那样一番帝王气势不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