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飞机,搭乘汽车,整整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象城。
许亦然和陈翊楚手牵着手,大包小包的行李自然而然的由陈翊楚背着,时间还早,路上很多人来来往往,都是她认识的人。
看着一个正忙着收东西的大婶,许亦然甜甜地叫了一句,“王婶!”
王婶茫然的扭过头来,盯着许亦然看了好一会儿,眼睛一亮,“你、你是然然?你是许家的然然对吗?哎哟,几年不见,成大姑娘了。你可不知道啊,你奶奶可想死你了,成天就念叨着你,哎,你弟弟呢?这位是……”
许亦然有些害羞的将手抬起,自豪的说,“是我男朋友。”
“哦,男朋友啊。”王婶毫不避讳的盯着陈翊楚看,点了点头,“真是个水灵的孩子,比我家二虎可强多了啊。”
“呵呵,那王婶,我们先走了?”
“好的。”
王婶有些臃肿的身影逐渐消失,陈翊楚忍不住问,“这就是你老家?”
许亦然点点头,伸出空闲的右手比划了两下,“你听说过象城吗?象城就是靖海的别名。惠来县靖海镇位于北纬23°、东经116°之处,地处中国南疆突出部,临南海,其海滨疆域26公里,有“亚洲第一高航标塔”美称的石碑山灯塔坐落于此。靖海因村落分布呈卵形,始称卵州,又因地形似象,别名“象城”。唐宋时,此地已有渔民居住,元顺帝时,附近的大坭都后表楼18乡经常受海寇侵扰,不少村民迂徙至此定居。明洪武二年(1369),广东都司于此设置守御所,隶属于潮州卫,设千户总兵,统兵1121名,名曰“靖海千户守御所”,简称‘靖海所’。靖海所的主要任务是抗击倭寇入侵,保疆安民,其次是看押从中原地区流放而来的政治犯。从明洪武年间起,陆续有中原地区的政治犯被流放至靖海,他们后来大多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优秀文化,使靖海迅速繁荣发展起来。为抗击倭寇入侵,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靖海所奉旨建城,历13年始成,清康熙三十八年巳卯(1699)朝廷拨款重修,雍正五年丁末(1727)又修,使之固若金汤。城墙周长501丈,墙高1丈4尺,城墙两边系条石垒筑,中夯灰土。灰土乃砂及贝壳火炼而成,坚固无比,岁月愈久,其固愈坚。城墙上布满垛口,垛上有望孔,城墙内侧设跑马道,跑马道路面距城墙约1.8米,垛口和望孔距跑马道路面约1.5米。靖海城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上均勒石铭写牌匾:东曰‘表海胜概’,西曰‘靖海安澜’,南曰‘化捷趋虞’,北曰‘莱钥永固’。4个城门均设有瓮城,每个瓮城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当倭寇入侵时,守卫兵士详装不敌,放敌进入瓮城之后,立即将瓮城内外二门锁住,恰好“瓮中捉鳖”!昔时瓮城外均有水池,乃掘土筑城墙时所留。水池有二大功能:一为防卫,当敌人来侵,水池乃第一道护城屏障;二为蓄水,靖海淡水十分珍贵,水池所蓄之淡水,可供军民及牲口食用,有时还可引水池之甘霖灌溉农作物。靖海背枕丘陵,面向南海,境内少平原,多沙滩。发源于金刚山的学地水、径口水、大山水、头径水四流汇集注入附近的狮石湖,缘靖海镇区而过,出靖海港,纳入南海。海湾石与石碑山形成靖海镇崎角,中间凹入,海外风浪滔滔,海岸礁石纵横密布,为惠来‘东土屏藩’。古先贤有诗云:‘甘南天泉水甜清,迭石秀丽钟地灵;西湖架山蓝天赤,东海宝塔水连天。客鸟奇峰回音润,南潭映月望海楼;金环玉坦护宝鼎,龙首圣地城隍宫。’此诗既道出了靖海的地形地貌,又描绘了靖海的风光。象城内,地势中间突起,向四周倾斜,貌似覆鼎。建筑物多为泥木结构平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西仁街、大中街、东大街、北大街四条街形成十字形,直通四个城门。1952年,南城门连城墙被拆除,北门、西门、东门连同部分城墙今犹存,约有600多米的城墙保存完好。此外还有一个城角楼,虽然有所残缺,但却原汁原味,原物原貌,古风犹存。”
听了许亦然的介绍,陈翊楚叹了口气,“还真是做古城啊,看上去还挺漂亮的。比我老家慈利可漂亮多了啊。”
许亦然没好气的捶了他一下,“拜托,任何一个城市,甚至是县城,都有他们自己的风味好不好。没有什么这个比那个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明白吗?好啦,我们快去看奶奶吧。说不定能给她个惊喜。”
陈翊楚坏坏的一笑,刮了刮她的鼻子,不怀好意的说,“我们都还没结婚呢,怎么,你奶奶就成了我奶奶了?你的意思是你要嫁给我了?那我还真是捡了个大便宜啊。哈哈。”
经他这么一说,许亦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病,俏脸一红,小嘴一嘟,右手在他腰间狠狠地一捏,疼的陈翊楚背脊僵硬,吸了一口凉气,“哼,我只是这么说说而已,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啊你。”
陈翊楚一脸欲哭无泪,求饶道,“好好好,姑奶奶,我怕了你还不成么?走吧走吧。”说是这么说,但脸上幸福的表情是藏不住的。
许亦然对他甜甜一笑,自然地往前带路。
此时已是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从侧面看,可以发现,两道修长的影子汇集在了一起,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