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清早,天色有些亮,戚若兰爬了起来。
前几天瞧见花圃里的月季长出了花苞,估摸着今天要开花了,就早早爬起来瞧,出门一看,果然开花了。
戚刚起得比她还早,虽然不是农忙季节,但是乡野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习惯了。
花圃里开了月季他当然看见了,粗俗的农家汉子也不懂得文人那套文绉绉的话,见这花开得好,也就坦然实诚的说花开得好看:“别人家种的花都没我们家的好看。”
这心偏得,戚若兰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也觉得我们家的花好看。话说,哥哥你起得那么早,这是要干什么去呀?”
她看出来戚刚今天与往常不一样,好像是出门前特地换了衣服,看起来很是精神。
“还特地打扮了一番,是不是要去镇上见阿秀姑娘啊?”
高壮的农家汉子,一旦提起放在心尖上的姑娘便忍不住脸红,眼神都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你不要胡说,我这是要去镇上林大伯家里帮工,顺便还要去镇上买点东西才换上的,不是特地去见阿秀姑娘的!”
“好好好,你不是特地去见阿秀姑娘的,哥哥只是路过,顺路见一面。”
戚若兰觉得好笑,打趣了两句,看见自家哥哥脸上的红越发明显,就收住了。
枝上花朵开得正好,迎风摇曳生姿,花瓣上未干的露珠愈发衬得花朵娇艳欲滴。
戚若兰摘下一朵,送到自家哥哥手里。
“你不是向来把花圃里的花都当宝贝吗,怎么把花折下来给我了!”
戚若兰按住他的手,把花塞到他手里。自家哥哥憨厚老实,而且还是头一回谈恋爱,恐怕不会知道怎么讨好女孩子,光是默默的陪着帮忙哪里够啊,送花才能讨得喜欢。
虽然没见过戚刚口中的阿秀姑娘,但戚若兰估摸着送她花总不会有错,毕竟哪个女孩子会不爱花呢?
“花圃还有别的花,折一朵不心疼,而且折花又不是给你的,给人家阿秀姑娘的,能助攻一桩姻缘,我才不会心疼。”
戚刚就听明白了这花要送给阿秀,有点高兴,又有点迷惑:“你说的助攻是什么意思呀?”
戚若兰没做解释就把戚刚往外面推,一边推还一边提醒道:“你这话送给阿秀姑娘的时候千万要记得,是你折花送她的,不是我送她的,懂我意思吧?”
她就是怕自家哥哥太实诚情商太低,什么都往外说。
戚刚用力的点头,能够明白戚若兰的用意:“等我回来给你买点你喜欢吃的。”
说着,人渐渐的走远了。
赵秀芹早晨买菜回来,刚好瞧见兄妹两个在园子里说话,她耳尖,听到了什么‘阿秀姑娘’的字眼,还瞧见自家儿子手里攥着一朵花往外走。心思转了又转,明白自家儿子确实有心上人,而且自家女儿知情。
赵秀芹连忙放下菜篮子往戚若兰那边跑,问她:“你哥昨天说的那个什么心上人你是不是认识?是不是叫阿秀?哪里的人家,好像我们村里没有这么一个叫阿秀的姑娘啊。”
好像也瞒不住,而且刚才人都已经看到戚刚手里的花了,戚若兰索性就没有隐瞒,直接跟赵秀芹说起了阿秀和自家哥哥的事情。
“听说那个阿秀姑娘是邻村的,女红精巧,人漂亮还温柔,我哥跟我说起她的时候,眼睛都快发光了。”
赵秀芹没听过这号人,但是听说自家儿子看上了一个好姑娘,打心眼里开心:“傻小子终于开窍了,早点结婚,让我抱孙子去。唉你不出门你是不知道啊,村里的那些个婆啊姨啊,怀里都有孙子孙女了。就我一个啥都没有,她们表面上和和气气的说话,指不定背地了怎么笑我呢!”
“娘,我哥的婚事都还没有一撇呢,想哪儿去了。”
戚若兰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赵秀芹,她一个激灵站直了,拔腿就往外走去:“我记得刘家大婶就是邻村嫁过来的,我且去向她打听打听那什么阿秀姑娘的事情,万一真像你哥说的那么好,我们家就该早点准备彩礼提亲去。”
戚若兰看她渐渐走远,叹了口气,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的,她实在适应不来,倘若以后要在这个世界结婚生子,她肯定得要自由恋爱。
戚若兰从屋子里拿出昨天在店里买的奇怪种子,打算翻土栽种。
即便前世是个农学博士,研究过的种子花草不计其数,但是戚若兰却怎么也认不出来这种子的来历,也不知道究竟能种出来什么。
戚若兰捻起一粒种子,迎着阳光仔细观察,只见那外皮黝黑发亮,椭圆扁平,也就指甲盖的一半打小,怎么看都看不出来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索性也就不想了,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想知道是什么植物的种子,直接往土里种就是了。如果这种子放了十几年还活着,总会发芽生根的,如果已经死了,就当是花钱买了一本笔记,倒也不亏。
戚若兰寻道花圃一处阴凉潮湿的地方翻松泥土,随后把买回来的种子栽种下去。
“也不知道它究竟能长出来什么。”
戚若兰喃喃自语,提起锄头打算回屋,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那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一张脸上长满了褶皱和斑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笑眯眯的:“兰丫头,你这还喜欢种花呢?”
戚若兰翻索记忆,在一处模糊印象里想起这老太婆的身份,她是赵文轩家的亲戚,以前她跟赵文轩黏得紧的时候,曾经见过她,还骂过她不知廉耻来着。
戚若兰脸色不大好,冷冷哼了一声,招呼也懒得跟她打。
老太婆上了年纪,哪里还受过这样的委屈,当下便捂住胸口,气得老脸通红:“我就说嘛,哭着喊着要给人家当妾的姑娘能有什么规矩,见了老人家的面连招呼都不会打,真是个傻子。”
从前的戚若兰为了讨好赵文轩,从来不再他面前发脾气,这老太婆指着她的鼻子骂人的时候,她拼命隐忍,现在不一样了,换了个灵魂,她谁都不想讨好了。
所以甩脸色也甩得毫无心理负担:“你瞧瞧我脚底下踩的谁家地盘,我手里拿的是谁家的锄子,种的是谁家的种子?”
不等老太婆回话,她就自问自答道:“都是我家的,不是你家的,你管我种不种花干嘛?您老是不是口味重菜里盐放多了,闲得慌?”
“你你……”老太婆被戚若兰的话噎到了,嗫嚅半天啥也没说出口,最后甩了甩袖子冷哼一声,往赵家的方向过去了。
她一边走一边嘟囔道:“不过会种两朵花你这小蹄子嘚瑟个什么劲儿,种花它能暴富咋滴?花要是真值钱,隔壁镇种花的那些个花农早都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