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突然出现在赵秀芹视线里的时候,真的把她给吓了一跳,这孩子脏兮兮的,看起来是个苦命孩子,而且不是附近村里的熊孩子,便非常惊诧。
因为赵秀芹声音稍微有点尖锐,本来忐忑不安的林晓被吓了一跳,一双明亮的眼睛泪汪汪的盯着她瞧,赵秀芹心就软了。
“这是我从外边捡回来的孤儿。”戚若兰坦白道。
夜风有些凉,呼啸着吹拂而过时,把衣着单薄的瘦弱孩子吹得不停发抖。
赵秀芹看着有点心疼,毕竟她也曾为人父母,自己儿女也有年岁尚幼的时候,便拉起他的手:“先进屋再说。”
赵秀芹专门烧了水,想给林晓洗洗,毕竟脏兮兮的,总不是个样子。林晓带来的那个行李她瞧了一眼,里头两三件衣服,都很久而且破烂了,穿不得了,于是她从衣柜里翻出戚刚小时候穿的旧衣服,让林晓洗完澡换上。
因为忙着赶路,戚刚和戚若兰都没怎么吃东西,赶路的时候又累,想得有多,没感到饿,现如今踏进自己家的家门,坐在温暖的灯光里,方才感觉到腹中空空。
幸好赵秀芹给他们留了饭,还温热,便都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戚老爹坐在边上沉默的抽着烟,他心里有疑惑,但他一向都不是这个家里管事的人,便沉默得看着自家一对儿女吃饭,没有多问。
管事的赵秀芹踏进客厅,先盛了一碗饭,又从儿女口下夹了好些菜,说是要留给林晓:“那么小的孩子,瘦瘦弱弱的,想必没有吃饱,给他留些饭菜。”
戚若兰听了,把刚夹起来的一块红烧肉也放进了赵秀芹手中的碗里。
赵秀芹怕林晓听见,特意压低了声音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你们为什么把他带到家里来。”
戚若兰放下碗筷,有些忐忑道:“今天我们本来想去邻镇的兰村买些兰花。”
自家女儿临走之前跟她说了这事儿,戚若兰惯是个有主见的姑娘家,所以赵秀芹倒也不怕她胡来,很放心,她不放心的是那个孩子:“那孩子是你们从兰村带回来的?”
“他叫林晓,我和小妹去兰村的时候,本来是想买的兰花,但是那赵文轩和王员外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也跟到兰村抢我们本来已经定好了的兰花,他们出的价格高,所以我们就没买到。”
戚刚吃着饭,含糊不清的说:“那孩子时在兰村碰到的,家里爹娘和爷爷都已经死了,整个家就只有他一个人,没钱也没饭吃,亲戚们也放任他自生自灭,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带回来了。”
赵秀芹叹了口气:“听你说得确实可怜,但是胡乱带人回家总是不好的。”
她担心的是孩子的那些个亲戚,万一以后找上门来要人,保不准是要报官打官司的,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戚若兰能读懂自家母亲心里担忧之处,握了握她的手,轻声劝说道:“我们带那孩子回来的时候,他们家亲戚都已经看见了,但是没有管。兰村那个地方,您应该也听说过的,冷血的地方,这孩子年纪还小,家里没人,亲戚又不管,我当时想着,要是不带他回来,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的。”
赵秀芹听着,还是有点不乐意。
戚若兰便又继续道:“娘您是不知道那些村民有多坏,他们看他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不但没有怜悯照顾他,反而还把他家里的田契,房契都给抢走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也都抢走了。”
这般恶行,赵秀芹还是头一回听见,面露惊愕,片刻,叹了口气说:“你问问你爹同不同意吧。”
戚若兰的眼睛便转向戚老爹,满脸恳求。
戚老爹本来坐着在安静抽烟,突然接到这个烫手山芋,愣了愣。男人总比女人要豁达大方得多,他也觉得林晓看起来可怜,所以持有肯定态度:“家里虽然不是很富有,但多养个孩子总没问题的,人都带回来了,总不能把他赶走吧,就留在家里吧,多个人添些热闹也好。”
戚若兰闻言,弯了眉眼温柔笑了起来。
边儿上赵秀芹还在沉默,看不出来她是乐意还是不乐意,戚若兰放下手里的碗筷靠过去,轻声撒娇道:“娘,我以后努力多赚些钱回来就是了,他一个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她一个女孩子家家,还没嫁人呢,怎么能抛头露面去赚钱呢,赵秀芹瞪了他一眼,也心软了:“赚钱的事情留给你爹和你哥就行,你给我好好待着。”
戚若兰口口声声答应着,但是知女莫若母,赵秀芹哪里会不明白她的心思,叹了口气,便不再多说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聊了一会儿天,林晓那边洗好了换上衣裳,便怯生生的踏进门来。
先前他脏兮兮的时候,只能看见他有一双明亮动人的眼睛,现在洗干净了换神衣服,戚若兰才发现这个孩子不仅有双漂亮的眼睛,脸长得也白净可爱,是个讨人喜欢的样子。
戚若兰过去拉他的手,一一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家人,笑着说:“你不要害怕,以后他也是你们的家人了。”
林晓小鸡啄米的似的点着头,皮面上还是怯生生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害怕。
赵秀芹觉得他可怜,招手让他过来,递过去饭菜。
饭菜早已经不热了,只不过捂得好,还有一点温度,只是寻常人家的晚饭,林晓吃得狼吞虎咽。以前爹娘还在的时候,家里的伙食差不多也是这样,后来爹娘走了,爷爷身体又不好,渐渐的连热饭热菜都不常吃得,更不能吃饱。
林晓一边吃,一边掉下眼泪来。
赵秀芹怕他噎着,轻轻拍他的背,还让戚若兰端来热水:“慢点儿吃。”
林晓嘴里塞着饭,眼泪汪汪的跟他们道谢。
屋里点着两盏灯火,不太明亮,但是那昏黄的火焰摇曳着映入他的眼帘,橘色的温暖的火光,无形中暖了他的心,多年以后他仍旧记得此情此景,感叹着说要不是那盏灯火点亮,他或许就死在那年寒冬的某个漆黑深夜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