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日久了,两家也算有了心照不宣的共识,对卓家照顾也越来越多。
许家自然觉得,未来的姑爷不好是家中的帮佣,就算是调到账房也不好,思来想去,再与卓母商量之后,便用了银子送了卓远去私塾。
卓远本就有一个好底子,只是因为家道中落才落下学业,重新捡起并不算多为难,很快就得到了夫子的赏识,没过多久,就通过许家的帮扶弄到了更清白的户籍,参加了童生试,又过了乡试,成了秀才。
知道这个消息,许家自然卓家都是欣喜,许家老爷更觉得卓家这孩子前途无量,只是这时候卓母就开始流露出,入赘怕是影响卓远前程的意思。
许家夫妻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他们一方面希望未来女儿有个好靠山,一方面又觉得,若是卓远这孩子日后真有出席,让女儿嫁过去也不错,至少两家知根知底。
于是依旧未曾停止对卓远的资助,而是让他继续考举人。
许家出钱出力,卓远也算出息,十七岁,许清灵十四那年已经考出了举人。
两家关系很快更胜以往,卓远时常来到许家看许家夫妻和清灵,许家庄也无人不知,卓远是许清灵未来的夫婿。
两家甚至早早就定下庚帖,说是等到许清灵及笄之后,两家就结亲。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卓远的先生推举他到京城,觉得他不应该浪费年华,应当早日考取进士。
虽觉得卓远年级还小,但想到女儿未来的夫婿前程,许家还是备了大量了盘缠和几名下人送了卓远入京,怎奈卓远这一次名落孙山。
那时候许清灵已经及笄,许家夫妻觉得,卓远应当回来成亲,成亲之后再科考便是,可卓母却来到许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起逝去的夫君和现在的儿子卓远,都想考取功名,为国效力。
清灵年级尚轻,不如再等三年,让卓远再努力一次,若是不成,回来成亲,到时候若是真考上了进士,也让许家面上有光。
许家夫妻虽不愿,但是许清灵早已将卓远当成了未来的夫君,未来的婆母三两句就轻易将她说动。
她与许家夫妻耍起了小性子,让他们不得接受下来。
三年间,卓远在京城花费不菲,每一次都是许家倾囊相帮,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的科考,卓远真的考取了功名,成了进士。
这一次,不仅卓母开怀,许家一家也是欣喜,不仅是因为卓远前途无量,也是为了自家的女儿有了个好归宿。
只是他们哪里想到,卓远考取功名后,非但没有返乡,反而找了理由叫卓母去京城,借口是要在那里迎亲。
又过了一两月,就在许家紧锣密鼓地打算嫁女儿的时候,京城里传来消息,那个卓远竟然在京城娶亲了!
娶得还是一名大官之女,许家这些年来的资助,女儿的芳心,竟然都喂给了白牙狼!
这对许家夫妻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最无法接受的还是许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