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在它的颈部、背部及臀部以横列整齐排列,而小型的结节则保护大型甲板之间的空隙。较小的甲板则在四肢及尾巴。
与较为古代的包头龙比较,甲龙的甲板在质地上较为平滑,并没有像同时代的结节龙科埃德蒙顿甲龙般有棱脊。
在尾巴的两侧伸出一列扁平及呈三角形的尖刺。坚硬及圆形的鳞片保护头颅骨的顶部,而四只大型的角则在后方向外伸出。
对小型捕食者而言,甲龙的装甲是防御的利器。
甲龙著名的尾巴棒槌是由几块甲板组成,与最末几节脊骨结合的。
它是非常重的及以最末7节脊骨支撑,彼此连结形成一支坚硬的棒子。
连接这些脊骨的厚腱亦被保存下来,这些腱是部份骨质的及并非弹性,可以将力量传至尾巴。
尾巴棒槌就是一个主动的保护武器,可以对施袭者的骨头造成重击。亦有研究指出这个尾巴可以作为头部的伪装,但这个建议却备受批评。
甲龙的尾槌攻击力并不高,大型甲龙的尾槌才拥有击伤中性食肉龙的能力,但不可能对暴龙之类的巨型食肉龙造成打击。
如果甲龙用尾槌攻击大型对手,很可能脆弱的连接处先行折断。有学者认为甲龙的尾槌只用于族群内部的社交行为。
镰刀龙是一种行动缓慢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其利爪状如镰刀,非常奇特。古生物学家认为,镰刀龙是肉食性恐龙中一种特化的类群,其祖先为小型腔骨龙类,与暴龙相同。
它以植物、水果和昆虫为食,它所具有的一系列异化特征可能都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镰刀龙主要分布在今东亚和北美洲,大多数种类生存于白垩纪晚期,不过文献显示在侏罗纪早期的岩层中也曾发现过镰刀龙类群的化石。
镰刀龙是种非常大型的镰刀龙超科恐龙(原先为慢龙下目)。它们可生长至10公尺长,身高为6米,重量可达6到7吨。
镰刀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000万年前,是镰刀龙类中较晚期与最大型的代表。
镰刀龙的化石首次发现于外蒙古,当首次被发现时,它们被认为是一种未知的乌龟,这也是其种小名的来源,但镰刀龙被认为是种兽脚亚目手盗龙类恐龙。
在蒙古发现到一个巨大的化石前臂骨骼,以及一些勾爪化石。
其前臂大约2.5米长,一些勾爪大约75厘米长──就像是用来除杂草的长柄大镰刀一样长。
镰刀龙是一种生活在中国戈壁沙漠的镰刀龙类动物,尾巴僵直,是因为在它的尾骨上长着被称为骨棒的支撑物。
镰刀龙有着已知动物里最大的爪子。在1954年,这种恐龙因为它们巨大的指爪被命名为镰刀龙。
镰刀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晚期,是由一个苏联与蒙古组成的挖掘团队所发现。这个挖掘团队发现了数个巨大的指爪,经测量后发现最长的有1公尺长。
在1954年,这种动物被命名为镰刀龙,指的是它们巨大的指爪。
镰刀龙曾被认为是性情暴烈,争强好斗,追逐攻击性强的肉食恐龙,但最新研究揭示其实际上是一种素食恐龙。
镰刀龙的行走方式也是大家值得争论的问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镰刀龙的前肢与后肢长度相近,估计是像大猩猩那样行动。
虽然长相恐怖,但镰刀龙和那些兽脚类肉食性恐龙并不相同,大多数时间,它们都是以植物为主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镰刀龙那无齿的喙、具脊的牙齿和两颊上的颊囊都说明它可以有效地啮食植物的叶子,但并不适合撕咬肉类。
另外,篮形的盆骨和向后的耻骨也使它的腹部有了更大的空间,而这种巨大的腹部正是植食性恐龙的一个典型特征。
镰刀龙的食性仍在争论中,但它们最可能是草食性,它们使用大型指爪将树叶送入嘴中。其他的假设认为它们是以白蚁为食,使用指爪将大型白蚁冢挖开;
但依照镰刀龙的巨大体型来看,它们似乎不太可能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的宽广嘴部与平坦牙齿显示它们应该是草食性动物。
镰刀龙被认为有着类似现代大猩猩或史前地懒的生活方式,使用它们的长手臂与锐利指爪来抓取树上的食物。
镰刀龙的指爪可能还有其他功能,例如:抵抗掠食者(如同时代的特暴龙)、或是物种内的竞争打斗(可能为了领地或求偶)。这些指爪也可能拥有综合以上功能。
镰刀龙极有可能拥有羽毛,它们的近亲北票龙已确定拥有羽毛。
镰刀龙与巨型暴龙类有相同的肉食祖先,但是无法与特暴龙、独龙竞争,于是演化出了以素食为主的食性
镰刀龙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它那巨大的镰刀状利爪。
化石显示,一只成年镰刀龙的前肢可以达到2.5米长,在如此巨大的前肢顶端,生有3根令人望而生畏的利爪,其中最长的一根竟然超过了75厘米。
这么长的利爪,虽然不能用于撕裂敌人,也足以使对手望而生畏。
最后是关于镰刀龙的行走方式,一部分学者认为镰刀龙的前肢与后肢长度相近,估计是像大猩猩或爪兽那样行动。
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不应该是四肢着地的,因为它前肢的结构不适合支持体重,爪也比较碍事。
依据以下特征将内蒙古龙归入镰刀龙超科:U 形的下颌联合部、齿骨前端向下弯曲、齿骨前部没有牙齿、牙齿有一个收缩的基部。
近圆形的齿根和叶形的齿冠、前部颈椎的神经脊低矮而轴向较长、后部颈椎背视呈X 形、肱骨近端角状、肱骨有后转子、肱骨的尺骨髁和挠骨髁位于前部并为一狭窄槽分开、肠骨的耻骨柄细长而坐骨柄短以及跖部短。
内蒙古龙的以下特征区别于其他镰刀龙类:前部尾椎的横突下部有一圆形的窝,桡骨二头肌结节非常发育,后足趾节近端跟部非常发育,胫骨的腓骨嵴长。
明显超过胫骨长度的一半,肠骨髋臼前支外侧面转向背方,尾椎前关节突向两侧侧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