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一幕幕,和一个“饿”字有关。
下午五点左右,放晚学了。换句话说,到食堂领晚饭吃的时候,到了。只不过,生活的真实偏偏就是,菜还没煮好。于是,不少同学就把目光转向偏南一侧的学校大门口,似乎在等待着或者说是盼望着什么。那种目光,看上去倒有点像溺水者盼望着救命稻草。
五六分钟,七八分钟,或者是十来分钟之后,“铃——”的一声响起。
不错,这是单车的铃铛发出的声音;而且,可以肯定,就来自校门口一侧。
“哦,来了!”
“哦,回来了,老总回来了——”
“哦,包子回来了——”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着。
果然,片刻之后,一架单车出现在校门口处。
骑着单车的人,就是学校的老总(总务,总务主任)了。
单车的后架上,驮着两个大竹筐;这两个大竹筐,上面盖着一层薄布。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在篮球场一带;篮球场最南端,与校门口,尚有二三十米之遥。
听到铃声,看到单车,看到单车上的人之后,我们还真的有点站不住了。有人松开手,看看掌心里二两或四两的饭票;有人将手伸向衣服口袋,翻找起饭票来;有人激动之下,就用手里的瓢羹(汤匙)敲击起盘子来。总而言之,种种迫不及待的样子。
果然,单车尚未在篮球场上停稳,一大帮人就蜂拥而上:
“我要两个——”
“老总,先给我!”
“他是插队的,先给我来一个——”
七嘴八舌之中,抢购包子的一幕,就这样上演了。
是啊,如果把这样的一幕幕拍摄下来,不加解说,或者是那观者稍有不细心的话,恐怕就会觉得,这包子,似乎是白送的,似乎是不要钱的。
其实,每一个争先恐后的抢购者,在这一刻,头脑都是再清醒不过的:
每一张面值二两的饭票,只能买到一个包子!(当然,也可以现金支付;不过,大概是为了方便起见吧,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用饭票买包子!)
简单地说,就是,四两饭票,换来了两个包子。
那么,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
简单的折算一下吧,用四两饭票买来的一份连饭带菜的晚餐,再怎么清汤寡水,再怎么不尽味,基本上还是吃得饱的。然而,如果吃两个包子,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到了正式的开饭时间,你依然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像是没吃过什么似的,为了慎重,出于稳妥,你至少还要再领上二两饭。(谁都知道,下一餐,已经是在十多个小时之后的第二天清晨了!这么长的时间,饿着肚子,可不是什么好滋味啊!)
生活的真实就是,吃了一个或两个包子之后,那四两饭菜,依然是免不了的!当然,极个别女生,饭量小一点,可以斟酌着不领或少领饭。
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这一个或两个包子,多半是白吃了,因为没起到什么作用!
然而,很多同学,都是极为清楚极为清醒的:这样一来,那二两或四两饭票,岂不是打了水漂?要知道,这些饭票,都是用自己的钱粮换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啊,这样的一幕幕,足够发人深省的了。
当然,既然饭票来之不易,最好的办法就是,戒了,不去卖这没用的包子吃。
然而,你可以这样想,一旦真到了那种时候,看到别的同学那种争先恐后抢买的样子,坚持得住的同学,究竟有几个呢?
哦,这一幕,简直有点“饮鸩止渴”的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