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墨看了看厨房,还没有剥的蒜头,并没有走出去的意思。而是跟他的爸爸说:“叔叔,你和阿姨出去休息,我们两个来做菜吧!”
燕依依的爸爸看了看他们两个人说:“今天的菜可不是我吹,你们两个人谁都不会做,你们俩先出去,我跟你阿姨做好了,再叫你们吃。”就在这时一直忙着炒菜的燕依依妈妈也转过头说话啦!
“对,就是你们俩先出去吧。今天我做的是杂粮面,你们两个人都不会做,先在外面等我吧!厨房里油烟太大了。”说完之后她就转过头去继续做她的菜。
楚墨看了看厨房,貌似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自己帮忙了。再加上叔叔阿姨都不是特别希望自己在里面呆着帮忙。所以她就非常听话,也可以说是非常顺从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他跟燕依依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来到客厅里做了下来。原本刚才坐在客厅沙发上的时候,感觉,家里的一切都还是挺可以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仔细看起来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收拾一下的‘。
就比如说客厅桌子上吧,总感觉缺了一点东西。还有墙上的挂画,由于父母年龄大了,没有能力爬那么高吧,那个画重新的换一下。由于时间长了,再加上尘土的渲染,都没有靓丽的感觉了。
楚墨给燕依依指了指他说看到了这些东西。跟燕依依说:“反正叔叔阿姨现在在里面忙着做饭呢,咱们两个也不能闲呆着。你看看屋子里有好多东西,现在需要换啦,咱们做一下统计,把屋子里整一下吧。”
听到他的话,燕依依也看了一下,屋子的周围,原本一眼看过去,没有什么细致的发现,可是让他仔细看的时候就发现屋子里有好多东西变得旧了。是时候换一下了。
他立马起身,拉着楚墨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把我自己需要更换的,东西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了下来。把能够修整的东西重新修整了一下。
燕依依跟楚墨两个人,把家里的所有家具都重新规划了一下。一个小时后,两个人看着自己的杰作。非常开心的笑了。
两个人看看自己手上的尘土。笑着看看对方说:“土样。”一同走进了洗手间。像两个小孩子一样的,便聊天便洗手。
两个人一会儿你给我泼点水,一会儿我给你泼点水。用手沾着水往彼此身上洒。整个屋子里都是他们打闹的声音。
燕依依的爸爸妈妈已经把菜做的差不多了。燕依依的爸爸把妻子炒好了的菜端了出来。听到客厅,理他们的笑声。莫名的开心。其实作为长辈最开心的不过如此了。
但是现在饭菜也好了,他得过去喊他们两个人过来吃饭。但是他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在洗手间里干什么。作为一个长辈这时候也不好意思过去。
他在客厅咳嗽了一声,大声说“依依,楚墨,你们两个赶紧来吃饭。”听到自己爸爸的声音。燕依依再也不敢嚣张了。很快的洗了手。在毛巾上胡乱的摸了下。就走了出来。
他走过去跟自己的爸爸说:“哇哦,妈妈今天做了这么吃的东西啊。”看着自己女儿一副馋猫的样子。燕依依的爸爸笑着拦着她的肩膀。
两个人走进了厨房。把她妈妈做好的菜端了出来。放在餐桌上。燕依依看着都是一些野菜。心里非常开心。恨不得立马吃一口。
这时候楚墨也从洗手间里走了出来。看到燕依依的妈妈端着饭走了出来。从她手机接过饭。大家一同围着桌子坐了下来。
燕依依的妈妈跟楚墨说:“楚墨,以前有没有吃过这种饭菜呢。”楚墨看着桌子上的菜说:“没有吧。我好像真的没吃过。”
燕依依看着他说:“真是头发短见识也短。我就知道你不知道吧,没吃过吧。这些都是野菜。但是也挺好吃的。不信你试试。”
楚墨看着桌子上的菜,这时候燕依依爸爸说:“农业一直都是在发展的,也许上千年前,还是野外招摇春风的野菜,而今已是田畴中整齐的苗圃。
不仅动物是从野生状态驯化的,植物也同样在人类发展中被驯化。“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转眼成了“青青园中葵”。”
这个时候,燕依依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大意是:采摘葑菲,不要因为根有时候不能食用,就将茎和叶子一同丢掉。这里说的“葑”和“菲”分指芜菁(俗称大头菜)和萝卜。如今,这两种菜早已是农民种植的主要品种,再不会和野菜一般,等着踏青的人们去采摘了。”
燕依依非常得意的说出了这段话。似乎在等待自己的爸爸夸自己。这时候,他的爸爸却没有理会她说:“河东人曾有“挑菜节”
燕依依听到自己爸爸又要讲自己都能背下来的故事了,就说“唐时,如今的运城一带被称为河东。每年农历二月,麦苗返青、野草萌发,河东地区的广大农村有一项传统民俗,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儿童都要臂挽竹篮,手执铁铲,到麦田、山野中去挖野菜。“二月小蒜香死老汉”是河东地区的一句俗谚,至今二月时节,一些山区的村民们还会去挖野菜,特别是这种长着黄豆大小蒜头的野菜,包饺子、炒鸡蛋,甚至还腌制好储存起来慢慢吃。二月挖野菜在唐代时还曾是一个节日,有具体的时间,就是每年的二月初二。据史料以及唐诗记载,当时,京都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每到二月二便三五成群地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荠菜佐食,把这一天定为“挑菜节”。”
她得意的说出了这段话。没想到他的妈妈却说,赶紧吃饭。就你们父女俩话多。这样子说了以后,大家都开始品尝。
楚墨被野菜的味道给震慑了。他没有想到荒郊野岭的东西也可以这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