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沈如月不由眉头一皱,“赵公子,事到如今,切莫拐湾抹角,有话直讲。”
赵恒难得挤出一丝笑容,“难道如月你把天宝忘了?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啊。”
此话一出,沈如月顿时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的浅浅一笑,目送着赵恒离开。
大概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赵恒带着天宝,再次出现在沈如月面前。
“如月,这一路上我已经细细询问过天宝,他说若是江湖中人,这种手段多的是。”
“其中之一,只要是一个内力深厚的江湖中人,可以在无声无息间以内力将人倾刻间震毙!”
“其二,一些神秘莫测的旁门左道,也可以做到在瞬息间让人暴毙而亡,并且不会在身上留下任何的伤痕。”
话说到此,赵恒看见沈如月微皱的柳眉,连忙说道:“当然,这些旁门左道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施展而出。”
“得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提前布置,才能在瞬息间将人杀死。”
听闻此话,沈如月看向天宝,目露询问之意。
天宝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的说道:“公子说的不假,但是并未说完整。”
“那些神秘莫测的旁门左道,虽然称之为旁门左道,但却让人防不胜防,很是诡异。”
“而且这一类人皆称为江湖术士,他们所使用的手段,我也不是很清楚。”
话落,天宝沉思片刻,继而说道:“所以我断定这些人能在瞬息间暴毙而亡,身上没有任何伤痕,更无中毒迹象,多半是被震毙而亡。”
闻言,沈如月柳眉一挑,“天宝,你的意思是杀人凶手乃是一个拥有高强内力的人?”
“而这些被害者皆是被凶手用高强的内力,在瞬息间一掌击毙,所以没有留下任何的伤痕?”
天宝刚点了点头,但却立马摇头说道:“不对,沈姑娘此言差矣。”
“若凶手真是一个拥有高强内力的人,的确是可以在瞬息间将人震毙,但却无法做到能在身上不留下任何伤痕。”
沈如月顿时柳眉一皱,就连一旁的赵恒也是满脸不悦。
“我说天宝,你怎么回事儿?这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你是否糊涂了?”
“方才你说你杀人者多半是一个拥有高强内功的人,以高深的内力催发掌力,这才将人击毙。”
“但你又说就算如此,也无法做到能在身上不留下任何伤痕,你……这是在逗我吗?”
哪知天宝不悦的哼哧了几声,“公子,你怎么和沈姑娘一样,都是如此的性急?我话还没说完呢。”
“我方才说杀人者多半是一个拥有高深内功的人,所以才能在瞬息间做到能在死者身上不留下任何伤痕,并且将死者杀死。”
“但这一类人在江湖上几乎绝迹,不是说没有,而是根本不可能做出这种宵小之事,因为他们的身份以及无地位,根本不允许他们做出这样的事。”
“因为能做到以内力将人瞬息间震毙,并且不会在身上留下任何伤痕,那么这个人的内功之强,修为之高,连我都只能望其项背。”
天宝的话让赵恒与沈如月间是一震,因为他们二人都知道天宝的功力有多高。
但此时此刻,天宝却毫不吝啬的这般说,难道杀人者真是一个功力高绝,旷古烁今的绝顶高手?
就在沈如月与赵恒浮想联翩之际,便听天宝再次说道:“因为能做到在死者身上不留下任何伤痕,并且以内力将其震毙,只有一个可能。”
“什么可能?!”
赵恒与沈如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出这样的话语。
等到话音落地,二人相视一眼,不免觉得尴尬万分。
赵恒讪讪一笑,旋即便恢复如常,但沈如月却俏脸有些发红。
因为在方才那一瞬间,沈如月想到了一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只有心有灵犀的人才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说出同样的话语,做出同样的举动。
“这个可能便是……隔空杀人!”
“什么?!”
赵恒顿时惊叫出声,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天宝。
“公子,你别这么看着我,我也只是听过传闻,并未见识过。”
“因为一些内功高绝的人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挥手间内力喷涌而出,隔空便能取人性命。”
“正因如此,手掌并未落在死者的身上,这才不会留下任何伤痕,并且能将人瞬息杀死。”
天宝的语气很沉重,表情也非常的凝重,似乎在说一件郑重其事的事。
可这话落到沈如月与赵恒的耳中,让他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隔空杀人?那和邪术有什么区别?
如果天底下真有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整个大宋朝岂不早就乱套了?
一时之间,沈如月与赵恒皆是目光灼灼的盯着天宝,眸中带着浓郁的询问之意。
饶是天宝脑袋不灵光,被赵恒与沈如月这般盯着也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
“公子,沈姑娘,你们不必如此看我,我也是只听过传闻,并未见识过这种事情。”
“但没见识过,并不代表不存在,天下何其之大,总有那些隐世不出的绝顶人物。”
“单单我所知道的便有这么一两个人物,但他们都已经退隐江湖十几年,不再参与俗世之事。”
话落,天宝脸上露出向往之色。
见状,红与沈如月相视一眼,而人皆是从彼此的眼中看到的那一抹凝重。
若天宝所言非虚,那么这个杀人者可就太过可怕了。
一个拥有骇人听闻功力的绝顶高手,在皇城深宫中兴风作浪,试问,还有谁能将其留下?
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隔岸观火,根本做不出任何实际的行动。
因为若是这样的人物,就算是多少守城禁军,也无法将其拿下。
毕竟此人都能做到隔空杀人,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呢?
就如同那些传言一般,杀人不沾血,片叶不沾身,千里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