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些江洋大盗根本不与赵恒交手,反而被两个似人非人的怪物直接围攻。
似乎这似人非人的怪物受到命令,又好似认出了赵恒,不去攻击别人,专挑赵恒下手。
不管县衙捕快以及知府的兵马如何奋力营救赵恒,这两个似人非人的怪物一直紧追不舍。
直到付出了数十条性命作为代价,才堪堪将这两个似人非人的怪物拖住,从而赵恒才能逃回县衙。
第二点疑惑那便是这伙江洋大盗中,竟然有人认出了赵恒的身份,这就令人惊奇万分。
这伙江洋大盗出自血月宫,并且在好几个州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十分的猖獗。
可是赵恒乃当朝太子,身份尊贵无比,就连沈如月初见赵恒也没有认出他。
相处了很久一段日子,直到随赵恒第一次进京面圣,在面对自己的父皇时,赵恒的身份这才告破。
由此可见,很少有人知晓赵恒的真实身份,至少连心思聪慧,细思极恐的沈如月都不曾知晓。
那么这伙流窜作案,穷凶极恶,出自血月宫的江洋大盗,又是如何认出赵恒的身份?
莫不是他们在这之前,已经专门调查过赵恒的身份?
第三个疑点,那便是似人非人的怪物,为何会大量的出现在一个小小的邺城?
按理说汴京出现大量似人非人的怪物,不足为奇,毕竟那是天子脚下,当今皇都。
血月宫为了的制造祸乱,提前偷偷输送大量似人非人的怪物潜藏在汴京。
这才在几日之内,源源不断出现大批量似人非人的怪物。
可远在汴京千里之遥的邺城,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似人非人的怪物?
莫不是他们早就谋划好了这一切,早就知晓了赵恒要在今日将他们尽数缉拿清剿,于是提前设伏?
“沈姑娘,你可曾想到了什么?”
就在沈如月浮想联翩之际,耳旁响起宋志远的声音。
闻言,沈如月微微一怔,旋即摇头说道:“宋县令为何会这样问?”
“我见沈姑娘方才眸光闪烁不定,似有所思,是否对今日的交战过程有些疑惑?”
沈如月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不错,确实有些疑惑。”
随后不等宋志远再次追问,沈如月将她方才脑中的三个疑惑悉数相告。
半响过后,宋志远摇了摇头,神色有些阴晴不定。
“这……这些疑惑本官暂时无法替沈姑娘解答,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是太子殿下的伤势。”
“方才沈姑娘去了之后,结果如何?太子殿下可曾醒过来?”
宋志远的这些话,让沈如月再一次认识了他的为官之道,的确很中庸。
心思电转间,沈如月起身点了点头,“太子殿下已苏醒过来,伤势虽然严重,但精神尚可。”
“有劳宋县令挂念,小女子先行告退。”
欠了欠身,沈如月莲步轻移,随手带上房门,离开了县衙。
宋志远关心的是赵恒的伤势,而沈如月则关心的是眼下的局势。
倘若她心中的猜想会变成现实,那么整个大宋朝将会动荡不堪。
血月宫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等邪恶神秘的组织为何一直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朝廷重视过,直到前不久才浮出水面。
而江湖上有关血月宫的传闻,大多都是捕风捉影,从来无一人见识过血月宫的邪术。
这让沈如月不由好奇起来,血月宫到底是何时创建?又是何人所创建?
为何朝廷官府拿他们无可奈何?并且至今没有人知晓血月宫总部在何处?
古人云,世上无不透风之墙,就算血月宫月行事再怎么诡秘隐藏,也会遗留下蛛丝马迹。
可自从这个组织出现到至今,如同皇宫发生的七桩诡异命案一样,无迹可寻。
迎着皎洁的月光,沈如月一路心事重重的返回草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直到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这才昏昏睡去。
……
因为赵恒身受重伤卧床不起,而那伙流窜作案的江洋大盗有如惊弓之鸟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连几日,再也没有传出有关他们的任何消息,仿佛这些江洋大盗凭空消失了一般。
但沈如月和赵恒都知晓,这伙江洋大盗已经藏匿起来,多半不在邺城,对此他们也毫无办法。
先前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可惜未能将这伙江洋大盗尽数缉拿清剿干净,更没有问出血月宫总部所在。
并且因此赵恒还身受重伤,所带去的人马死伤过半。
但这还不是让沈如月和赵恒最为觉得惊奇的地方,最让他们有些意想不到并且疑惑万分的,就是出现在邺城似人非人的怪物。
经先前一战,如同这些江洋大盗一样彻底消失。
可是在赵恒的命令下,邺城的各个出城口,皆由官兵把守。
这些似人非人的怪物连同江洋大盗,又是怎么在重兵把守之下消失的呢?
难不成他们并未离去,而是潜藏在邺城的某一处,暂时没被发现而已?
这日,沈如月再一次来到县衙,看着坐在后花园赏花的赵恒,心情稍稍轻松起来。
自从赵恒受伤至今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伤势已经好得七七八八。
而宋志远早已离开床榻,开始高坐厅堂,重新掌管邺城县衙。
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赵恒俊朗的面容露出一丝笑容。
“如月,今日暖阳正好,不妨我们去郊外走走如何?”
顿时,沈如月前行的脚步微微一滞,俏脸露出些许疑惑之色。
赵恒连身子都未曾转过,如何知晓是她到来?
疑惑之下,沈如月出声问道:“赵公子是如何知晓来人是我?”
扇动了几下折扇,赵恒慢慢转过身来,“这个简单,也是天宝教我的。”
“人和人体重不一样,男女更是有别,并且遇事心态以及心情,会影响行走时的脚步。”
“若有紧急事情,来人肯定是脚步急促且轻快,若是心情烦闷,脚步必定沉重缓慢。”
“而如月你的脚步声我已牢记在心,所以你刚刚走来,我便听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