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家国天下
刘邦赶到刘太公住处,一跨进门槛,就扑到地下磕头。刘邦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爬起来。
旁边的家令,不忍心看着刘邦磕头的样子,便走开了。
刘邦急忙走到刘太公身旁,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于是问:“刘太公,今天不是朝见您的日子,为什么要把我叫到家中?”
刘太公假装生气地说:“不是朝见的日子,就不能叫你回来?”
刘邦连忙赔礼说:“不是不是朝见的日子不应该叫我回家,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不是朝见的日子要叫我回家?”
刘太公还是糊弄说:“想儿子了嘛!”
刘邦讥笑说:“刘太公,说假话了!你刘太公什么时候想过儿子?”
刘太公更会装,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儿子!”
刘邦说:“刘太公不要绕弯子了,有什么事,就直接说!”
刘太公说:“我是有点事情,想交代儿子去办!”
刘邦还是笑着说:“我就知道刘太公找我,一定是有些麻烦事情!”
刘太公装作嗔怒的样子说:“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只是小事一桩而已,没有什么麻烦!”
刘邦说:“刘太公,不要兜圈子了,只管说!”
刘太公说:“现在家里人都封侯了,你大哥家没有一个人封侯,这件事情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
刘邦说:“刘太公说假话了,我早几年就封大哥为武哀侯,怎么能说大哥家里没有一个人封侯呢?”这时,轮到刘邦与父亲兜圈子了。
刘太公着急了,连忙说:“那不算,你大哥早已是死人一个,他那个侯不作算!”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说不作算就不作算?那是我给大哥封的侯啊?我说作算就作算!”
刘太公反问说:“我俩谁大?”
刘邦知道刘太公的意思,故意说:“刘太公,当然是我大!”
刘太公来气了,质问说:“怎么是你大?我是你老子,我比你大!”
刘邦绕圈子说:“刘太公,我是天子,是天下人的老子!你说我俩谁大?”
刘太公不服气地说:“你说的是天下,我说的是在家里。在家里,谁喊谁老爹?”
刘邦戏谑说:“刘太公,刘老爹!”
刘太公笑着说:“这就对了!既然你知道我是你爹,你就不绕圈子了,你今天当我的面册封你大哥的儿子刘信为侯!”
刘邦故意抓着脑袋说:“刘太公,这恐怕有点麻烦!封侯是要经过百官讨论,要是百官讨论说,刘信不能封侯,这就有麻烦了!”
刘太公不高兴了:“你个无赖,你在玩我?你封你二哥为代国国王,讨论了吗?你二哥能册封国王,你侄儿刘信就能封侯!”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不要生气,老人家了,生气伤身体!我照办就是了!”
刘太公说:“你打算封刘信什么侯?”
刘邦又取笑说:“刘太公,我封刘信什么侯?当然不是狗头,而是诸侯!”
刘太公哭笑不得,骂道:“狗头与诸侯又有什么区别?你这个无赖又在玩我!”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狗头与诸侯,当然有区别,而且区别大多了!”
刘太公又小心问:“狗头与诸侯区别在哪里?”
刘邦不想与刘太公逗乐了,便说:“刘太公,狗头,是狗身上的头;诸侯,是我册封的高官,不是猪身上的头!”
刘太公还是小心问:“无赖,你这次没有玩我吧!”
刘邦说:“刘太公,我怎么敢玩我老爹呢?”
刘太公说:“这才差不多!不过,诸侯总得有个名称?”
刘邦抓着脑袋想了一阵,笑着说:“刘太公,就册封刘信为刮羹侯吧!”
刘太公也没有去想刮羹侯是什么侯,高兴地说:“只要是个侯,管它是什么候?”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这下满意了吧!”
刘太公也笑着说:“这下我满意了!”
刘邦说:“刘太公,你满意了,我得走了,我还有公事要办!”说完,刘邦离开刘太公!
刘太公这时也巴不得刘邦早点走。刘邦一走,刘太公就赶到刘信那里,对刘信母子说:“今天,你三叔封你为刮羹侯,你们母子该满意了吧!”
刘信母亲一听,就拉下脸来,愤愤地说:“老爹,什么刮羹侯,分明他三叔还记得当年我当着他朋友的面用锅铲刮锅的事情,他三叔这是在取笑、作践我们母子俩!”
刘太公听了,埋怨说:“这个无赖,还没有忘记当年那档事情?真是个无赖!”转而又安慰刘信母子俩说:“管它什么侯,终究是个诸侯!我们不要计较那些!”
刘信母亲说:“刮羹侯就刮羹侯吧,但总得给块地方当作我们的食邑,让我们母子俩好安身立命!”
刘太公连连说:“对!对!我去找那个无赖,让他给块地方,让你们母子俩安身立命!”
五天后,刘邦又来朝见刘太公。
那时百姓有一个规矩,就是每隔五天,要朝见一次父母,给父母跪地磕头、请安。刘邦过去没有这样,现在做了皇帝,却很认真地遵守老百姓的规矩,就是坚持每过五天,朝见一次父亲。
刘邦这次来,觉得父亲有些不同。刘邦以前来朝见父亲,父亲都是坐在堂屋的那张太师椅子上。太师椅靠墙,放在正中间,父亲仰靠在椅背上,双手扶住两边的扶手,双腿微微向前屈伸,俨然一副太上皇的样子。而这一次,父亲却出门站在台阶上,手里抱着一把扫帚,自己往前走一步,父亲就脸朝着自己往后倒退一步。刘邦担心父亲摔倒,连忙跑上前扶住父亲。
这时,刘太公不动了,望着刘邦说:“皇帝,是天下的主子,怎么能因为我而坏了天下的法度呢?”
刘邦感觉很稀奇,尊敬地望着父亲说:“刘太公,今天怎么了?”
刘太公说:“你那天走后,家令对我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然是你的儿子,却是人主;太公虽然是皇帝的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人臣!这样皇上的威权就不能体现!”
刘邦望着家令,对家令说:“你是一个懂规矩,讲规矩的好家令!”为了表彰家令,刘邦赏赐家令黄金五百斤。
刘邦对这件事情很有感触,专门为此拟了一道诏书。诏书说:“人之最亲的人,没有亲过父亲的,因此,父有天下传之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这是人道的最高法则。过去,天下大乱,战火四起,万民遭殃,朕身披铠甲,手执锐器,亲自统率士卒,救护危难,平定暴乱,封立诸侯,停止兵戈,休养百姓,使天下太平,这都是太公教训的结果。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没有名号。今敬尊太公为太上皇。”
诏书拟写好后,刘邦交给父亲,说:“请太上皇过目!”
刘邦的父亲接过刘邦递给来的诏书,惊奇地问刘邦:“皇帝,这次为什么不称我刘太公,而称呼我为太上皇了?”
刘邦说:“请太上皇看完诏书就知道了!”
刘邦父亲迅速看完诏书,不住地点头称谢!
刘邦说:“太上皇看后没有意见,我就颁布天下,让天下人今后都称父亲为太上皇!”
刘邦的父亲老顽童的性格又上来了,笑着说:“太上皇是多大的官,有没有你皇上的官大?”
刘邦笑着说:“太上皇到底是多大的官,我也不知道!但是今后会有人告诉你,太上皇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刘邦走后,太上皇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办,埋怨自己说:“只知道高兴,忘记了办正事儿。”
五天后,刘邦又过来朝见了。这次太上皇仍然是站在台阶上,手抱扫帚,迎接刘邦。
太上皇倒退着将刘邦引进大堂,坐下后,立即说:“上次只顾高兴,忘了要办正事儿。这次可不能忘记了!”
刘邦说:“太上皇,有什么正事儿,让你这么念念不忘?”
太上皇说:“你上次册封刘信为刮羹侯,可没赏赐土地,你应该赏赐快土地他们,好让他们安身立命。”
刘邦说:“太上皇这样说是应该的,我就把舒地赏赐给刮羹侯吧!”
太上皇说:“我替他们母子俩谢谢皇上!”
刘邦说:“不用谢!这是应该的!太上皇没有其他的事情我就走了!”
太上皇说:“不再坐会儿?我俩唠唠嗑!”
刘邦说:“我那里还有很多公务处理,我得走了!”
刘邦起身要走,太上皇却想起一件事情,拉着刘邦说:“你还不能走,我还有一件事情问你,你上次册封刘信为刮羹侯是什么意思?”
刘邦笑着说:“太上皇还不知道刮羹侯是什么意思嘛!”刘邦又故意摸了摸脑袋说:“太上皇当时不知道刮羹侯是什么意思,今天再问我,一定是知道了的!”
太上皇说:“你这个无赖,还记仇啊?”
刘邦说:“不是记仇,是长记性!让我长记性,也让刘信母子俩长记性!”
太上皇说:“你这个无赖,为什么这么刻薄啊?你这不是作践刘信母子俩吗?”
刘邦说:“太上皇误解了!这不是刻薄、作践,这是警醒,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记住两件事情。”
太上皇立即问:“那两件事情?”
刘邦说:“第一件事情,人要记得自己的出处,也要记得别人的出处!”
太上皇立即又问:“为什么?”
刘邦说:“圣人说过,英雄不问出处!”
太上皇立即又问:“哪个圣人说的?”
刘邦笑着说:“当今皇上!”说完,刘邦洋洋自得!
太上皇听了有些迷惑,一时不知当今皇上是谁?想了一阵,恍然大悟,讥笑说:“你个无赖,也算得上圣人?”
刘邦笑着说:“堂堂当今天子,自然是圣人!”
太上皇说:“就算你是圣人,那第二点是什么呢?”
刘邦说:“圣人说过,后生可畏!”
太上皇讥笑说:“又是你这个当今圣人说的?”
刘邦说:“这不是我这个当今圣人说的,而是孔圣人说的!”
太上皇说:“为什么为人处世,要记住这两点呢?”
刘邦说:“这很简单,人既不要因为自己出处贫寒、低微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别人出处贫寒、低微,而瞧不起别人,取笑别人。这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意思。太上皇,你说是不是应该让他们母子俩记住当年那档子事情呢?”
太上皇点头称道:“正确!”
太上皇接着问:“第二点是什么意思呢?”
刘邦说:“每一个人都年轻过,都会有发糊涂的时候,但不要忘了年轻人一旦明白过来,后面有的是机会,就会有振作的一天!”
太上皇听后,不住地点头,说:“这两点很重要,我一定告诉他母子俩,刮羹侯具有警示意义,要记住,要反省!”
刘邦见太上皇十分慎重,又说:“既然他们母子俩不满刮羹侯这个名号,就改改吧!”
刘邦想了想说:“太上皇,就将刘信的名号改为‘羹颉侯’,太上皇认为怎么样?”
太上皇说:“都依你的!”
刘邦走后,太上皇又立即去见刘信母子俩,告知刚才的事情。
刘信的母亲还是一脸的无奈,便说:“刮羹侯的‘刮’与羹颉侯的‘颉’是一个意思,‘刮’是锅铲上下不断移动,‘颉’是鸟不停地上下翻飞,都是讥笑我们当年那档子事!”刘信的母亲想了一阵又说:“这也好,我们当教训记住,刘信也应该当教训记住!”
太上皇听了,笑着走了!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太上皇派人去皇宫找刘邦,说太上皇要回老家居住!
刘邦又急匆匆地赶到家里,问太上皇:“太上皇,为什么要回老家啊,这里不好?”
太上皇说:“我想老家那班朋友!”
刘邦说:“这好办!过段时间就满足太上皇的要求!”
刘邦回到皇宫,派人在首都长安城附近找了块土地,仿照太上皇的丰邑小镇,一模一样地新建了一座城,把太上皇的老邻居包括那些狗啊猫啊全都一块儿迁过来,大伙一块儿干点农活,闲了就一起踢球、斗鸡、走狗,从此以后,刘太公又高兴起来了。
这件事过了不久,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楚王刘交等到京城里来述职,刘邦很高兴,就设宴款待他们,顺便也把太上皇请过来了。
太上皇见到宴会排场,瞠目结舌!说:“我的天啊!这是什么生日盛宴,这简直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太上皇高兴地继续说:“为什么刮羹侯没有来?”
刘邦说:“今天来的都是王爷,刮羹侯只是侯爷。”
太上皇说:“王爷能来,侯爷也能来!我告诉你,刮羹侯在舒地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称他是青天老爷!我可没看错人,那个刘信小子为我长面子了!”
刘邦笑着说:“既然太上皇高兴,改天,也专门请刘信那个刮羹侯赴宴,让太上皇高兴!”
宴会开始了,刘邦带头为太上皇敬酒请安,并当着众大臣的面,诙谐地说:“当年,太上皇骂我说,好吃懒做,不置产业,是个无赖,说我不如老二,今天看看我的产业,跟老二比谁的多?”说得众大臣哈哈大笑!
宴会高潮迭起,众大臣觥筹交错。这时,有人递给刘邦一张快报,刘邦看后,立即收敛了笑容。众大臣传阅了那张快报。
刘邦对太上皇说:“现在发生了糟糕的事情,韩王信反叛了,他联合匈奴进攻代国。代国国王刘喜逃跑了,太上皇,你说我应该怎样处置刘喜?”
太上皇听后大惊失色,连连说:“刘喜是我的儿子,是你的亲二哥,你不能处置他!”
刘邦凶恶地吼叫:“正因为刘喜是太上皇的儿子,我的亲二哥,为了代国的黎民百姓,我要烹了刘喜!”
众大臣听了,不知所措!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匈奴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