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听闻此噩耗,一脸不可置信,随后转为悲痛。
他对包拯怒道:“怎会如此,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做出此等事。”
看到宋仁宗发怒,包拯赶紧表态道:“皇上息怒,属下定当找出背后之人,还方大人和公主一个公道。”
宋仁宗刚刚被愤怒冲晕了头,过了那股劲之后,宋仁宗多疑的性格马上显示出来了。
他半响不语,看着跪在地上的包拯,包拯能感受到皇帝的视线一直在自己身上停留,大气也不敢出,一动不动的跪着。
半响之后,宋仁宗才开口道:“包爱卿,朕记得你与方爱卿感情甚好。”
包拯赶紧回道:“回皇上,臣与方大人一见如故,志向相投。”
宋仁宗试探道:“既然如此,若是方厚胜要做一些大逆不道之事,你也会相助吗?”
包拯听到宋仁宗话里已经没有了刚刚的震惊和悲痛,又听到这话,知道宋仁宗这是起疑了。
帝王家自来都是多疑的,更何况宋仁宗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疑心病重得很。
他赶紧想招,若是今日不能打消宋仁宗的疑惑,他日肯定会更麻烦。
“皇上明鉴,属下与方大人皆是为社稷着想之人,岂会做出欺君瞒上之事。”
宋仁宗明显不信,他自顾自的说道:“这世上最难测的便是人心,及时是帝王也不能知晓臣子之心。”
包拯一听这话,赶紧请罪道:“皇上明鉴,臣对皇上忠心不二。”
宋仁宗看着伏在地上的包拯,继续说道:“包爱卿的中心镇自然是知晓的,只是不知道包爱卿对朕的这份心与对方爱卿的心是否相同?”
包拯连忙回道:“皇上您是我大宋民心所在,自然是皇上为大,方大人与臣虽是至交,但如何能与皇上相提并论。”
宋仁宗看包拯一直避重就轻,直接问道:“方家这把火,朕倒是觉得另有隐情,方厚胜那小子,比猴还精,哪是那么容易被烧死的,你说朕此话可有理?”
包拯深知多说多错,赶紧附和道:“皇上圣明。”
宋仁宗却不愿意放过他,直截了当的问道:“朕要你回话!”
包拯听出宋仁宗语气里的怒火,知道自己避不开,只能含糊的回道:“人都有失算之时,臣也没料到飞来横祸,方大人去得如此突然,臣定当竭尽全力,好好查探,还方大人一个公道。”
宋仁宗听到这话,明显不满意,他冷笑一声,说道:“包拯你倒是与他兄弟情深。”
包拯连忙连忙回道:“臣早已将方大人看做手足,感情自然是深厚一点。”
包拯的回答并不能让宋仁宗满意,反而令他的疑虑越来越大,现在的宋仁宗几乎已经断定,方厚胜没死。
想通了的宋仁宗反倒不急了,但是对于包拯欺瞒自己的行为,宋仁宗还是非常生气的,作为一个帝王,他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
他对着包拯说道:“包拯,朕念在你行事清正廉洁,对朕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只要你说出方厚胜的下落,此事朕便不与你计较。”
听到宋仁宗的话,包拯就知道,前面他说的那一堆都是废话,宋仁宗果然是皇室的人,光凭疑心就能断定方厚胜没死。
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只要他一口咬死方厚胜已死,没有证据,即便皇帝心里一百个不相信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短短的时间内,包拯已经将后路想好,他用颤抖的声音回道:“皇上明鉴,臣句句属实,绝不敢欺瞒皇上。”
看到包拯一口咬死,宋仁宗明显动了怒,他冷冷的说道:“包拯,你可想好了,你要是确定这方厚胜死了,他就真的死了,若是日后朕再看到他,他也只能死了。”
聪明如包拯也听出来宋仁宗这是在威胁他,都这个时候了,再松口就功亏一篑了。
包拯惊讶于宋仁宗的敏锐,看到宋仁宗没有直接挑明,他就明白这事儿只要他咬死了方厚胜已死,宋仁宗就无可奈何。于是包拯硬着头皮回道:“人死不能复生,死了便是死了,如何还能见到。”
“好!很好!非常好!”宋仁宗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包拯意识到大事不妙,果然,下一刻,宋仁宗直接将桌上的砚台砸向包拯。
包拯察觉到了,却不敢躲开,就这么任由那砚台砸到头上,宋仁宗力气不小,顿时砸开了一个口子。
血顺着眉毛流到了脸上,模糊了视线,包拯也不敢抬头去擦,就这么跪着一动不动。
看着这样倔强的包拯,宋仁宗明白,这两人是铁了心了,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东西了,包拯此人还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也不好逼得太过。
宋仁宗有些颓废,他背过身去,不想看到包拯那张糟心的脸。
半响,他开口道:“退下吧!”
包拯这才送了一口气,虽然额头隐隐作痛,但是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包拯也不耽误,向宋仁宗告了罪之后就赶紧出了宫。
这边包拯出了宫,宋仁宗这边还在感叹不已。
他身边的大太监此时才敢小心翼翼的开口:“皇上既然不相信方大人已死,何不派人暗地里察探?”
宋仁宗揉了揉额头,淡淡的回道:“方厚胜那小子太聪明了,也太有想法了,他要是真的不想让朕找到,朕自然是找不到他的。”
大太监没料到宋仁宗会说出此话,又疑惑道:“那包大人?”
提到包拯,宋仁宗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气道:“包拯那小子太认死理,又重义气,他一口咬定的东西,朕就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改口。”
那太监又大着胆子问道:“那些事就这么算了?”
“算了?朕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下次他们要是犯到朕手上,朕定不会让他们好过。”
听到宋仁宗此话,那大太监也不敢多问,默默地给包拯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想到下属报来的方家的惨状,宋仁宗不由得感叹赵如霜年纪轻轻就这么去了,他这一生亲情淡薄,赵如霜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却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