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方厚胜就拿着那本书回到了屋子里,恭恭敬敬的递给宋仁宗后,宋仁宗就看了起来。
片刻后,宋晓涵也端着茶和点心进来了,各种礼节十分到位,让宋仁宗不忍多看了宋晓涵两眼,眼里尽是赞赏。
“你这妻子不错嘛,懂得礼数还不少。”宋仁宗一边翻着书,一边说道。
“她本就是富裕人家的女儿,礼数是学了一辈子的。”方厚胜解释道。
“嗯。”宋仁宗应了一声,把手中的《宗镜录》放下,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方厚胜。
方厚胜赶忙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心中顿时一惊。
这竟是范仲淹推行新政给予宋仁宗上的折子——《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他前世时,从史书中略微看过一眼,并未详细记住,现在再一看,心里十分震惊。
上面列举了十个条款,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大概其中意思就是,对官吏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们的政绩好坏提拔或者降职。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改革科举制度选拔。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均分田地。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
这里面桩桩件件,条条列列,都有几分触目惊心。
其中每一款条例,都动摇着当朝几乎所有官员的地位。
但是这每一条都可以给宋国带来极大的好处。
方厚胜看得惊心,他也不知道,宋仁宗为什么要给他看这个,暂时不敢说话。
宋仁宗见他看完后,便直接向他问道:“你看这新政如何?”
“喜忧参半。”方厚胜说道。
“嗯。若是推行新政,当朝官员必定暗中阻挠。若是不推行,国力将日渐削弱。”宋仁宗直接把方厚胜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可是时日无多啊!若真是一件一件的去推行,非两三百年不可。如此长的时间变数太多。”宋仁宗感叹道。
方厚胜一愣,他没想到宋仁宗居然如此通透。
在史书中记载,范仲淹的新政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宋仁宗太过心急。方厚胜当时以为宋仁宗就是只顾眼前蝇头小利,而不会顾览大局。
现在这么一看,宋仁宗果然什么都知道。
“不必一件一件去做,您可以先挑些轻的推行一半,只要这一半进行得顺利,另一半也可以顺势推行。”方厚胜想了想,开口说道。
“你说的这些,我早与范仲淹讨论过了。”宋仁宗有些失望。
他之所以把方厚胜封为秘书郎,就是觉得他聪明伶俐,又不曾受过这朝事的污染,在某些事物上会有一些独特的看法。
可是现在看来,他觉得自己还是高看了方厚胜一眼。
方厚胜也看出了宋仁宗的失望,他又重新看了一遍新政条款,脑中灵光一现,对宋仁宗开口说道。
“可用当朝官员相互钳制,半数交给范仲淹等人去做,半数交给丞相吕夷简去做。”
“精贡举,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择官长。这5个条例,可由吕夷简等人完成。明黜陟,抑侥幸,均公田,覃恩信,重命令。这5个条例,可由范仲淹等人完成。”
“限期一年见成效,两年见功效,限期五年之内圆满完成。”
宋仁宗听方厚胜这一说,也仔细思考起来,低头琢磨了半天,猛然抬起头来,看着方厚胜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你继续说。”
方厚胜面露喜色,继续说道。
“如果给他们太长时间,他们一定会懈怠,而且还会趁机相互制衡,阻挠其完成推行新政。一年见成效,两年见功效,五年完成,时间如此紧迫,他们也就顾不得再去彼此争斗。”
“分配给他们的五个新政条款,皆是相互制衡,必须两边合作才能合理推行。而且范仲淹想要完成推行这些新政,就必须要借助吕夷简的人,吕夷简亦是如此。”
方厚胜一边说着,宋仁宗眼中的光泽也愈发闪亮,看着方厚胜也愈加赏识。
“如此相来,他们虽然心中成见非常大,但是他们不但不会争斗,反而还会齐心协力。吕相公是明事理之人,他之所以阻挠新政,也是因为他手下的人推着他只能如此。”
“若是吕相公将这些事包揽下来,其中功劳必定不少,那些只顾蝇头小利之人,必定全力推行新政。陛下也可借机看清那些人的本来面目。”
听方厚胜说完,宋仁宗顿时开怀大笑。
“我整日为新政寝食不安,如今听你说了这一番,阴霾已经一扫而空。”宋仁宗笑着说道。
“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小人万分荣幸。”方厚胜也紧忙回道。
“天底下能臣虎将如此之多,竟不如你这一个从未当过官的人。你说吧,我如何赏你?”宋仁宗心里十分感叹。
“我一不要钱财,二不要女色,只求能为陛下尽忠,保家卫国。”方厚胜说道。
“你想去打仗?”宋仁宗眼里闪过一丝意外,“现在还不是时候。”
宋仁宗想了一下,又对方厚胜说道,“我知道你在径州生意做得非常好,既然你会挣钱,那我就让你去管理税收吧。”
方厚胜不敢推辞,只好应承下来。
到最后,宋仁宗封了他一个诸路提举常平司,从二品仓司。专门管理税收,以及盐,茶,水利等等。
几乎就是所有有钱的事,都跟他沾边儿。
方厚胜这下乱了,如此大的官职,还管理天下所有的钱财,这基本上就是快要了他的老命了。
不过有一点让方厚胜十分意外,宋仁宗居然让敖天去给他帮忙,做他的副官。
这让方厚胜对敖天的底细更加好奇,不止给他一本可以让他力大如牛,行走如风的书。
还让宋仁宗封他为正二品副官,要知道自己也不过从二品而已,正官比副官官职小,千古难得一见。
自从方厚胜被封为仓司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京城里顿时就火了起来。
方厚胜自然也不再担心吕兆杰,这一行人连带着敖天老头,一起住进了一座大宅子里。
自从方厚胜搬进这宅子,里面就没消停过,各式各样的官员,都来恭贺他。一连十几天,门口都是络绎不绝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