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小龙三人循声望去,只见那块岩石下面,正站着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看起来有五十多岁,身材矮矮胖胖,圆险、厚嘴唇,面目慈祥,穿着一身米白色的麻布僧衣。
和尚徐步走过来,双手合十:“欢迎三位小施主到龙门山来。贫僧人称‘麻衣和尚’,就居住在山顶。”
小芙勉强一笑:“原来是麻衣大师,失礼了!”
麻衣和尚在那只竹凤凰头上轻轻一拍,说:“凤儿,回去吧。”
竹凤凰又“活”了过来,欢鸣一声,展翅向山顶上飞去。
见唐小龙他们诧异的样子,麻衣和尚说:“贫僧正是竹凤凰的主人。这几个月贫僧在闭门静修,于是让它到处去游玩,没想到把你们给引来了。”
哦,原来如此。唐小龙挺过意不去的,说:“对不起,大师,打扰您了。我们还以为它就是传说中的‘朱凤’呢。”
麻衣和尚朗笑着,又向他们发出了邀请:“三位小施主,既然到了这里,就请到山顶贫僧的居所叙叙吧。”
唐小龙三人正想找个地方好好歇一会儿,便答应了。在上山的路上,唐小龙三人都向麻衣和尚说了自己的名字。
麻衣和尚的居所,就坐落在龙门山顶的几棵大桑树下,十分宁静。整个居所都用青竹搭成,十分雅致。
唐小龙三人随麻衣和尚走进竹屋厅中,只见厅上供奉着一尊如来佛像,地板上有一个蒲团,一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水墨画。
这幅画十分精妙。画面上,一个中年书生正坐在窗边,窗外有一棵柳树,两只黄鹂在柳树梢头上嬉戏着。蔚蓝的天空中,许多白鹭列成一行,正在展翅飞翔。屋门外的河中,停泊着一艘船。远处的山顶上,还堆积着皑皑白雪。
剑儿不由得凑近了看着这幅画。画上还配着一首小诗,剑儿认得诗中的字,于是朗朗地念了起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麻衣和尚笑吟吟地说:“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是当年大诗人杜甫在益州的‘杜甫草堂’所作,贫僧最为喜爱了。”
一听到“草堂”这两个字,唐小龙的神思就好像插上了翅膀,立刻离开身体,飞到那遥远的四川成都去了。杜甫草堂,那是唐小龙在梦中去过无数次的地方。
麻衣和尚又把大家请到屋外的桑树下,这儿有一个缸口粗的树墩,是麻衣和尚的茶桌。他请唐小龙三人在树墩边坐好,又亲自沏茶招待大家。
坐在桑树下,俯瞰山下的洛阳城,遥望远处空中的浮云,真令人觉得自己都快成神仙了。一声凤鸣响起,那只竹凤凰不知从哪里飞来,飞到了桑树顶上。
唐小龙喝了一口茶,感叹地说:“真是太神了,一只用竹子编成的凤凰,不但会叫会飞,还会像人一样吟诗!”
麻衣和尚淡淡一笑:“贫僧久居山顶,无人作伴。闲暇的时候,就用竹篾编成了这只凤凰。”
唐小龙对麻衣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啪”地一拍大腿,说:“麻衣大师,你太了不起了!”
“不敢当!”麻衣和尚谦虚地一摆手,又说,“凤儿从来都不轻易在别人面前出现,小唐施主,它故意把你们引到龙门山来,是为了你的火龙矛。”
“火龙矛?”唐小龙有些惊讶地望了靠在树干上的火龙矛一眼,说,“大师,您怎么晓得这叫火龙矛呀?”
麻衣和尚啜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上古时候的一条小火龙神所化成的。这条火龙在深渊中潜修了千万年,后来不甘寂寞,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主动接受烈火的冶炼,化成了这支火龙矛。”
唐小龙和剑儿惊得合不拢嘴,觉得这个和尚简直是个活半仙。
麻衣和尚抬起头,迎视着唐小龙的眼神:“这样的神物,只会认自己最欣赏的人为主人。小唐施主,你年纪轻轻,竟然有这样的奇缘,也真是一桩千古佳谈了!”
他望了一眼树顶上的竹凤凰,又说:“凤儿正是发现了你的火龙矛,才特地把你引到龙门山来与我相会。”
凤凰又叫了一声,好像在响应主人。
唐小龙彻底明白了,暗想:想不到竹凤凰也跟它主人一样厉害呢……对了,火龙矛不肯载我们追升凤凰,一定是知道它是个冒牌货。
“小唐施主,凤儿也不过是希望我们可以相见相识,别无它意。”麻衣和尚往唐小龙和自己的杯里添了茶,又说,小唐施主,我知道你来自未来的21世纪,那个翼盗则来自唐朝以后的宋朝,正是他把你从21世纪带到唐朝来的。”
剑儿听得糊里糊涂的,望望麻衣和尚,又望望唐小龙,说:“什么21世纪?什么宋朝?你们在说什么呀?”
唐小龙忙说:“剑儿,这个,晚上我再告诉你。”
麻衣和尚神情严肃地说道:“小唐施主,你身上有一种能与唐朝相通的奇异能量,所以能从21世纪回到唐朝。那个翼盗,可以在宋朝和21世纪之间自由来往,可是,他自己无法来到唐朝,所以,他就借助了你身上那种奇异能量。”
唐小龙点点头说:“一点儿没错,翼盗自己也是这么说的。”
麻衣和尚又说:“翼盗自己也无法离开唐朝,他要返回宋朝,必须先到21世纪,而他要到21世纪也离不开你。”
唐小龙眨着眼,很快醒悟过来:“哦,怪不得那家伙不许我离开他呢。”
麻衣和尚低声念道:“阿弥陀佛,正是如此。”
唐小龙又思索了一下,皱着眉说:“可是,大师,如果没有他,我不是也回不到21世纪了吗?”
“小唐施主不用多虑,”麻衣和尚正色说,“贫僧略有一些法力修为,可以将你送回21世纪。”
‘真的?太好了!”唐小龙不禁喜形于色,可他望了小芙一眼,又摇摇头,“不行,我现在还不想回去,我要留下来陪小芙一起找朱凤。”
小芙感激得泪光闪烁,说:“小龙,谢谢你!”
唐小龙将小芙爷爷病重的事告诉你麻衣和尚,又问:“麻衣大师,世上真的有朱凤吗?”
“世上的确有朱凤!”麻衣和尚的口气非常肯定,“六十年前,我师父就曾经在益州郊外的西岭雪山上与它邂逅过!”
唐小龙、小芙和剑儿听了这个消息,都是喜不自胜:“太好了,小芙爷爷就有救了!”
麻衣和尚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地说:“但是,朱凤从不轻易与世人见面。”
小芙的态度十分坚决:“大师,为了我爷爷,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也要从中找到朱凤,求它治愈我爷爷!”
“对!”唐小龙拍桌站起,也坚定不移地说,“小芙,不管有多困难、多危险,我都会陪着你,直到找到朱凤为止!”
剑儿也不甘落后:“还有我,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
【小龙朗朗背原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衣摇扇译诗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响亮地鸣叫着。一行白鹭飞向蓝色的天空。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上那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的河中,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船只。
(注: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学诗写作有启示】
这首《绝句》,后面两句看起来似是寻常的景物描写,其实,千年不化的“干秋雪”暗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而“万里船”则寄托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写作中,这种含蓄的暗示性手法,有时候更胜于直白的叙述,这点很值得我们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