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周艺文2019-04-22 17:582,902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小龙怕剑儿会被踩伤,急忙把火龙矛朝道士一挥。火龙矛顿时浑体通红,并激出一道闪电状的红光,势不可当地射向道士。

  道士吓得头一偏,可道冠还是被红光击落,一头长发披散下来,看起来更像个巫师。这家伙受惊实在不小,身子剧烈地晃着,一头裁倒,正好压在剑儿身上。

  “哎哟!”剑儿大叫一声,乘机抓住道士的一缕胡子。道士又惊又急地大声喊道:“臭小子,快放手!”

  剑儿才不放手,反而一使劲儿,把道士的这缕胡子给揪了下来。

  “哎哟!”道士大叫一声,痛得嘴巴都歪了,赶紧往后跳开。

  剑儿也跃了起来,朝道士一吐舌头,嘲笑起他来:“哈哈,臭道士,真是丢死人了,还不快滚回你的破道观去!”

  气急败坏的道士顾不得自己是个修道之人,大骂着脏话,朝剑儿举起了他的八卦镜,一副恨不得把剑儿射出几个窟窿来的凶狠模样。

  唐小龙的心又一下绷紧了,他上前一步,把火龙矛向道士掷去。火龙矛吟啸着,红光更加耀眼,它准确地击中了道士的八卦镜,八卦镜立即碎裂,化成了一缕乌烟消失了。

  这可要了道士的命,道士惨声怪叫:“我的八卦镜!祖师爷呀!”

  火龙矛自动飞回唐小龙的手中,唐小龙大喊了一声,再次挥矛,一道弧状红光又从矛尖上迸射而出,击向道士。

  道士被红色光弧重重地推向半空,惨叫着跌落到一棵树的枝头上,道袍被树枝钩住,整个人悬挂在树梢上,晃来晃去,仍然惨叫不断。

  终于摆平了这个家伙,唐小龙松了一口气,他四面扫视,那些蒙面人却都已经不知所踪。原来,刚才道士的八卦镜碎裂时,蒙面人首领见势不妙,就已经率领所有手下撤出了废城。

  唐小龙三人在废城里仔细搜索了一遍,也没有发现翼盗,显然这家伙正像剑儿所说的那样,已经逃出废城了。唐小龙三人没辙,只得离开废城,继续向成都出发。比起宝石镜子来,还是寻访朱凤更要紧。

  第二天上午,唐小龙三人终于抵达益州。跟长安相比起来,益州虽然不及长安那样喧闹,可也是一座非常繁荣发达的名城。

  成都在唐代被称为“益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此外,它还有“锦官城”“芙蓉城”等别称,在隋唐时代,它和长安、扬州、敦煌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城,在西汉时期,也是全国的六大名城之一。

  唐小龙知道,杜甫生前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曾经举家迁往成都,在美丽的浣花溪畔建起“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并作了两百多首诗。

  唐小龙三人进入城中,在一家川北京粉摊子上大吃了一顿。小芙正要和摊主结账,却见一匹骏马在摊子旁边停住,同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这不是唐小龙小兄弟吗?”

  唐小龙扭头一看,只见马上坐着一位军官,正是长安李将军的亲信吴副将。

  唐小龙也十分惊喜,上前问候道:“原来是吴副将!太好了,真没想到会在益州遇上你!”

  吴副将朗声笑着,翻身下马:“呵呵,将军大人到成都办事,我们也跟随前来。”

  “哦。”唐小龙又问:“那李将军呢,他现在在何处?”

  吴副将热情地说:“将军大人在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旧址。小唐兄弟,不如我们一起过去吧!将军大人见了你,不知道会有多欢喜呢!”

  “杜甫草堂?好呀,我们正要去呢!”唐小龙听闻要去杜甫草堂,非常兴奋。

  成都浣花溪畔风景醉人,可是,唐小龙三人来到这里时,见到的只有李将军等官兵,哪里有什么杜甫草堂?

  原来,有一点是唐小龙不知道的,当年杜甫离开成都后,他的草堂就不再存在了。直到唐朝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才开始在原址上重建草堂。

  唐小龙的失望之情就甭提了。李将军见到了唐小龙,无比亲热,拉着小龙的手,“小唐兄弟”长、“小唐兄弟”短地问个不停,这副殷勤劲儿让剑儿看了都感到有点儿别扭。

  最后,李将军干脆让人从酒栈中端来酒菜,在杜甫草堂的旧址前摆开筵席,还命人叫来一位歌女给他们助兴。

  好几十桌酒席就摆成了一个方圈,李将军、吴副将和唐小龙三人坐在首席上。

  一个士兵提着一坛子酒走过来,给李将军、唐小龙等五人的碗里斟上了酒。李将军举碗站了起来,他的部下见了,谁也不敢再坐着,全部起立。

  李将军声音洪亮地说:“大家听好了,这位小唐兄弟,就跟本将军的亲兄弟一样,以后大家遇见他时,就等于见到了本将军!”

  官兵们齐声应着:“是!”

  唐小龙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李将军,别这样……”

  李将军满不在乎地哈哈一笑,又道:“来,大家陪我敬小唐兄弟!”说着把酒碗举向了唐小龙。唐小龙只好也举起酒碗。

  “大家都干了!”李将军大声说着,把自己的酒一饮而尽。唐小龙见状,不好推辞,也跟着将酒一饮而尽。

  大家坐好了,李将军一抹嘴巴,指着坐在酒席中间的歌女,对唐小龙说:“小唐兄弟,你来点一首曲子吧!”

  可唐小龙挠着头皮,一时不知点什么好,只好说:“李将军,还是你来点吧!”

  “好!”李将军也不推辞,他思索了一下,说,”我们今天在杜甫草堂前,小唐兄弟,那就来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吧!”

  唐小龙一听,兴奋得击掌赞同:“好!就来这一首吧!”

  在杜甫众多的诗作中,这首诗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安史之乱中,朝庭的官军在洛阳一带大败叛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于是,杜甫怀着欣喜若狂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李将军向那个歌女一示意,歌女立即弹着怀中的琵琶吟唱了起来:“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曲子的调子明朗而激越,歌女的歌喉也十分出色,而且唱得饱含感情,官兵们高声喝彩,气氛十分热烈。

  唐小龙听得如痴如醉,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水流湍急的长江中,一艘小船轻快地顺流而下。诗圣杜甫站在船头上,痛快地喝着酒,纵情地大声歌唱。他身边的妻子和孩子,兴致高涨地欣赏着两岸的景色,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容。

  歌女唱完,唐小龙还没有回过神来,忽然听到有人怪声怪气地喝了一声:“小鬼头,我来了!”几乎同时,一个黑衣人从空中翻跃下来,面对唐小龙等人站着,正是翼盗。

  【小龙郎朗背原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衣摇扇译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地区的消息,我一听闻,立刻惊喜得泪水沾满了衣裳。当我回头去看妻子和孩子时,他们的愁容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胡乱收拾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得几乎发狂。

  在美好的白天,我狂欢地放声歌唱,纵情饮酒。我们要在明媚春光的陪伴下回到久别的家乡去。我想象着,我们立刻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襄阳,再前往洛阳,最后返回故乡。

  【学诗写作有启示】

  这首诗节奏非常轻快,在“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中,一个“穿”字形象地显现出了江峡的险、狭,一个“下”字,也突出了江流的湍急。

  在诗作中,有时如果一两个字运用得当,表达准确,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使得整个句子都非常生动。

继续阅读:第十四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鸟与翼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