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0年,也就是大明洪武十三年。
热热闹闹的春节,使整个南京城到处是一片祥和喜庆。过大年了嘛,穷的富的,都不由得裂开了嘴,只不过,有钱的主儿嘴裂得更大,就连街上游荡的乞丐,嘴唇上也亮着油。昨天是正月初五,破五的爆竹声响了多半夜,一大早,地上花花绿绿的纸屑还无人打扫,远远近近地,零零散散的爆竹声不时炸响,好动的孩子们窜来跑去。
太阳老高了,皇城西华门里,驰出一队鲜衣怒马的亲军都尉府的卫士,接着,斧铖金瓜的皇家仪仗,导引着太祖朱元璋的龙车迤逦而出。街上的行人都驻足观望,这大正月的,皇上这是要去哪儿啊?
要说这位布衣出身的皇上,那可真是一位堪称模范的领导,回忆玩命打天下的时候,他感慨自己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万民而救困苦。托天之德,驱一队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千艘以诛枭雄之汉北。嘴上把一统天下的功劳归于老天,实际上满肚子都是志得意满。难得的是,他如今虽已贵为天子,身上仍然保留着农民的朴实和勤奋。目的嘛也很明确,我老朱打下江山太不容易,为使这份产业永不褪朱家的颜色,除了励精图治,点灯熬油地干,还有别的招儿吗?所以这位洪武爷整几句顺口溜是:“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有人会说:不是有丞相和六部九卿吗?你洪武爷少操点心不行吗?
不行!别人不说,就拿中书大拿左丞相胡惟庸来说,就不是一只好鸟。想当初,洪武爷就丞相人选曾征求过左都御史(相当于纪检监察部门)刘伯温的意见,这哥们说张三,说李四,说到胡惟庸,连说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主儿,不可重用。好,那就用汪广洋为一把手丞相。可汪广洋干两年,就知道吃喝玩乐,工作上没业绩,更没有开拓精神。偏这个胡惟庸虽为二把手,处事机灵,会讨洪武爷的好。洪武爷到底是俗人,满意之下,便把左丞相的位子给了胡惟庸。
胡丞相果然是条中山狼,一旦官场得志,便联手御医,假意关怀,先就害了刘伯温的性命。有说此事有洪武爷的授意,以朱元璋的一贯作风,这也颇为可信。主掌中枢,胡惟庸大权在手,气势如虹,生杀黜陟,为所欲为,大有乾纲独断之势。老臣徐达是跟洪武爷一块打天下的,实在看不下去,便向皇上密奏胡的行状。说是密奏,却也漏出了风声。胡惟庸心怀怨恨,竟唆使徐达的身边人诬告徐达。不想弄巧成拙,门人知道好歹,不但不告,反将胡的机心向徐达汇报。弄得胡丞相惊慌了好一阵。
胡惟庸到底不是等闲之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保证安全,他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善长是老丞相这且不说,皇上家的临安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李骐。所以李善长还是洪武爷的亲家公。攀上这门亲,在皇上面前就有了替自己美言的人。内有靠山,外联党羽,胡惟庸就更加肆无忌惮。
人的权势大了,捧臭脚的就多了。有人告诉他:胡大人哪,您老家定远,老宅子的井里忽然长出了竹笋,呼呼地往上窜,出了井口还长,这情景从古至今就没人见过。这还不算,您家的祖坟,白天倒没什么,可一到夜里红光映天,远照数里。这话让胡惟庸听了,既惊又喜,周围的门客凡是不傻的,都异口同声地说:大人,这是大大的祥瑞啊!
洪武爷是谁呀,不长毛比猴儿还精。对于胡惟庸的行事,他当然知道,别人的反映,他也记在心里。但一个领导,对下属的用废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时机。当他认为可控并且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时候,便可以隐而不发。
可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洪武帝的态度。占城国(也就是今天越南的南部,北部即交趾国)的使者来朝贡,按规矩得报告皇上。可胡惟庸当官正在兴头上,竟然自己就把使者打发了。洪武爷知道以后,当然震怒,可胡汪二丞相推卸责任,说是礼部官员失职,这纯属瞎掰。正好又有御史中丞涂节上书劾奏汪广洋,于是汪丞相被贬戍云南,没多久又下诏赐死。这可让胡惟庸心惊肉跳。
此后又一件事,使得胡惟庸战栗起来。一天,他的儿子骑马上街,街上人来车往,这小子纵马飞奔,正巧有一辆车路过,胡的儿子收缰不及,掉下马来,被车一轧,死了。胡大人丧子心痛,盛怒之下,令人打死了车夫。事儿反映到皇上那儿,胡惟庸被召到洪武爷面前,皇上的脸色不好看,道:“胡大人,你可知罪?”
到了这个地步,当着英明的领袖,胡惟庸不做检讨,仍是一脸的委曲:“皇上,我那儿子,孝顺哪!那个车夫,他不守行车的规矩……”
洪武爷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国有国法,杀人偿命!”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扔下一个胡大人,他能不哆嗦吗?
实际生活,并不象影视剧,换一个镜头就收拾胡惟庸。这么大一个丞相,要打要杀,怎么着也得有个操作过程。悠来晃去,过年了。
过年是大事,有什么不痛快的想头,都放一放;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大正月的都可以先不理他。
这不,今天,洪武爷圣驾出行,就是去胡惟庸的府上。
皇上到大臣家,自然不是拜年。而洪武爷这串门,却是由于拜年引起的。
初一那天,文武百官照例进宫给皇上拜年,君臣照面,说了不知有多少吉祥话,到了最后,胡惟庸对皇上道:“陛下,为臣家里的井水忽然变成了酒,臣不敢隐瞒,也不敢声张,先就上奏您,请您大驾光临臣的敝宅,先尝为快!”
洪武爷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胡惟庸接着又把这一神奇现象上升到大明祥瑞的高度。朱元璋当即表示,那可得去看看。这不,初五一过,圣驾就急不可耐地出皇城奔胡府了。
也许洪武爷不知道胡惟庸那一时期的心思,也许他知道却佯作不知,要再观察一下,更也许他希望胡丞相反省错误,忠心效力,总之,朱元璋并没有急着整治胡惟庸。
但,胡丞相却惶惶不安,不安的结果便是铤而走险,密谋将朱元璋干掉!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指不定哪天,这个心狠手辣的老板气一上来,自己便被收拾掉。你想想,这位洪武爷从造反到当了皇上,杀的人能数得过来吗?大凡靠马上挥刀坐了天下的人,早就不把弄死个人当成什么事,不拿杀人当乐子就很不错了。这一点,胡丞相岂不深知?因此,当他感觉到洪武爷的刀说不定哪天就会砍下来的时候,他本能地选择了反抗。
联络同党这是当然的。安吉侯陆仲享,就因为违规使用了驿站的车马,平凉侯费聚到蒙古那儿招降没成功,都被洪武帝下旨痛斥。要知道,这二位都在开国时被光荣地封为侯,加上受封的公伯,总共也就三十四位,可见这些人都是有大功的人。如今,就为这点屁事挨骂,心里能不恨?胡惟庸不失时机,拉过来,让他们暗中聚拢人马,自己更是招纳亡命之徒,以备举事。
为了壮大阵容,胡惟庸又说动沾亲带故的李善长。李善长说你们疯了,这是灭九族的罪。可经不住三说两劝,最后表示,你们等我死了再干吧,我不揭发你们也就是了。
于是,胡惟庸等人加紧了举事的步伐,终于选定了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这一天,以请朱元璋到府鉴赏井中出酒奇迹为名,暗伏刀斧,待将其诓到,突下杀手。
胡丞相可真敢玩阴的!
驷马龙车前呼后拥地行驶在大街上,蹄声杂沓,轮声如鼓。离着胡府还有一段路要走,洪武爷耳听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闭目养神,他丝毫不知道危险正在逼近。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一个人突然冲到车前,伸手死死拉住驾车的马匹,一边拼命阻拦,一边要说什么,但由于喘息不已,说不出整话。这个突然出现的人是个内使,也就是在宫中近身侍侯的太监,名叫云奇。对于当时的场面,史书的记载大致是:
“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突冲跸道,勒马言状,气逆言结,几不成声。太祖以为不敬,叱令左右,挝捶乱下。云奇右臂将折势见垂毙,尚手指惟庸宅弟。”
我们没有看到对云奇的介绍,哪怕是简单的几句也好,只有一个名字和身份,但这不妨碍我们想见其中的缘故。首先,云奇的突冲跸道,拦住车驾是有话要说,只是由于喘息太剧烈,而一时说不成话。也许有人会认为云奇口吃,要知道,在挑选太监入宫时都要让每个应试者说几句绕口令。一个结巴,尽管是去了那话儿也不会入选,所以,云奇纯是由于喘息太甚,才语不成句。于是,他当时的状态肯定是从别处急速奔来造成的。冲撞御驾,这是死罪,洪武爷当然大怒,亲军都尉府的卫士又不容他把气喘匀了再说,于是金瓜打下。显然,云奇是得到了胡府里有阴谋的消息。事关皇上安危,他不顾胳膊被打断,都快死了,依然手指胡府,以示警告。实际上,当时即便云奇说得了整话,也不能高声大喊地报告胡丞相要谋逆,那会泄露机密。有话也只能悄悄地说。
那么,云奇一个内使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