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放假期间,徐帅和骆文斌微信聊天中,无意说起了骆文斌业余时间做得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开始有了小小的盈利,甚至都有广告商主动找上门来咨询了。
骆文斌有点纠结,他很想自己全力以赴的去做这个项目,可是又担心全身心的来做,经济方面压力太大,大多数的穷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觉,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容易让孩子瞻前顾后放不开。
徐帅倒是很兴奋,他直搓手掌,道:“老兄,你行啦,还这么深藏不露,有什么可以犹豫的,赶紧辞职,抓住时机好好做啊。”
骆文斌脑袋上冒黑线:“呃……”
徐帅:“你还呃什么呃啊,现在挣钱的风口就这么两三年,好不容易抓住了,你可别放弃啊。”
骆文斌老实地回他:“目前,我没钱,创业是需要钱的。”
这是个问题,不过,如果仅仅是钱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了。
徐帅道:“现在搞钱还不容易啊,很多热钱都在找项目,咱们只要项目好,拉些风投便是。”
两个人的短短的几句对话,就可以看出其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了吧。徐帅是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泛,而且也敢作敢为。
骆文斌是穷人家里的孩子,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给当爹妈的争口气挣个面子,这种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不知道除了成绩之外还需要什么别样的发展。
从这点来讲,他跟唐晓冉一样,两个人相同的成长经历,太有共同语言了。不过,也许是更因为相同的成长经历,让他们俩在在某种潜意识中更容易相互排斥,这点,此刻的他们俩个人还尚不清楚。
徐帅是生活在富裕条件下的孩子,家里有钱,有房,在京北市,如果手里攥着十多套房子的人,绝对是富人阶层。因为京北的是房价,能在全国排行前三,这些房产就是徐帅可以不好好学习的成本。
可是,谁说家里有钱的人就是不好好学习的纨绔子弟,就是要败散家财来着?就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有钱人家的孩子只知道花天酒地无事生非无所作为。
呵呵,哪里来的自信呢?无非就是羡慕嫉妒恨却不得后产生的酸溜溜的吃不到葡萄的心里罢了。现在的富裕家的孩子得到的是更好的教育,更有目标感,更知道怎么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且,他们也更有实现自己目标的物质条件。
在骆文斌为考试分数拼尽所有的时候,徐帅在各种素质教育的海洋里徜徉,努力。
他们的起点不一样,也许终点一样,但是这样的终点,又注定奋斗的过程是那么的不一样。
对的,是奋斗过程的不一样。不是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吗?那篇文章就是说穷人家的孩子如何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有资格坐在咖啡厅里跟富人家的孩子一起喝杯咖啡。
多年后,骆文斌在某个小文中,也曾这么记载过:
高中那时候的我来自一个大山里。可以说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记得那时候家里很贫穷,长了17岁,都没有去过县城。记得自己第一次县城还是中考那年。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忘记了什么是贫穷。因为一心想着考个好大学,然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后可以更好的孝敬父母,至少以后不会为了钱发愁。
转眼间高中三年过去了,我如愿以偿,靠近了比较不错的一所大学。大学四年,我体会了什么是努力,什么是放松。然而也开始慢慢的回想起老师的那句话: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有机会和你一起喝咖啡。高中那时候总是傻傻的,感觉大家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什么恋爱,什么休闲。感觉都离我好远。大学,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也是好多寒门子弟摆脱贫穷的一个救命稻草。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学,我不断的努力,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也可以在年级数一数,别人在约会,我在图书馆。争取各种各样的机会,不断的表现自己,大学对我不薄,该拿的奖学金一样都不差。我以为自己很优秀,我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我努力着……
转眼间,大学在我的努力中消失。忙碌的毕业季,简历投向各种各样的公司。最后还是靠老师推荐,才有幸回到了一个小县城里,每个月拿着3000+的工资,做着重复的工作,因为自己是外地人,所以每当有加班的好差事,领导肯定忘不了我。
很快,自己就成了加班达人。其中的酸苦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百味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自己会在寝室偷偷的流泪,看着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小伙伴都有了房子和车子,在父母安排下也已经结婚生子,而我还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拿着微薄的工作,一个月都不够买上一平米的房子。家中的父母已经接近古稀,在他们眼中,他们的孩子很优秀。
因为比起村里的同龄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工作稳定。可是在我的内心,那句: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时不时的萦绕在我耳畔,很多时候虽然很委屈,但是自己还是觉得需要努力。因为你只能靠自己,因为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资格谈梦想。
工作中的不顺利,需要自己克服;生活中的窘境也同样需要自己去面对;或许我努力十年也没有机会和你一起喝咖啡,但是我还是需要努力,不断的使自己变得强大,努力后就不会后悔。因为每一次的坎坷,都是见证你不断成长的过程。只要你踏出去,那么生活依然会向你招手。
……
后来的骆文斌,成功了,且很成功。
就如大家所言的那样,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真得是太大了,不过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想要成功,要是突破,还是需要靠一股内在的力气去打破封锁住自己的那层枷锁。
就如同一枚鸡蛋那样,从外面打开,是蛋壳破碎;而从内部打开,这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如今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拿原生态家庭做借口,为我们个人的失败寻找到的借口。
无论怎样的原生态环境,也许会影响到我们,但是,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
决定我们命运的,还是自己。
认识自己,然后改变自己。
骆文斌的改变就是在那个春节了,在他跟徐帅的几次微信沟通中。
本来,他以为自己兼职做做的一个小梦想,被徐帅的热情给点燃起来了。如果说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贵人的话,徐帅是他最要感谢的贵人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徐帅,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骆文斌,也许后来的骆文斌就是那么个996个程序员,上班,下班,加班,周末陪媳妇孩子,想着怎么攒钱付首付,怎么买车,被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压得喘不过来气。
几年后,骆文斌和徐帅形同陌人,甚至成了商场上互相竞争的对手。但不妨碍他一直感激这个人。
就在徐帅提议要一起辞职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骆文斌失眠了整整一夜,辞职去做这个项目,又是他何尝不想的呢?
可是,不敢?
害怕失败,如果失败了,就连现在的温饱都保证不了。
他躺在家里的崭新的床上,辗转反侧地睡不着觉。
他想辞职,又不敢,真得是那种潜意识内的畏惧。
这个又没办法给父母商量。父母肯定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他辞职创业的。对他们而言,辞职创业就是不务正业。甚至他可以想象的到父亲听到这事时,鼻子冷哼一声:“你癞蛤蟆想吃啥天鹅肉。”
直到快天亮的时候,徐帅索性从床上爬起来,赤脚踩在冰冷的地面上,跑去一米外的写字桌前,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找出签字笔和白纸来。很认真地把创业跟上班的优劣势一一列了出来。
骆文斌想自己必须好好的慎重的做个决定。
而他并不知道,远在京北市的徐帅也早早醒了。
徐帅窝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先是咕嘟咕嘟地灌了一瓶可乐,然后发微信给王珂园:“宝贝,睡了吗?”
没有等到王珂园的回复。徐帅又继续道:“我决定节后就把工作辞掉。我发现了一个好项目,就是骆文斌现在整的这个,非常有前景,我打算跟他一起干……”
又等了等,看还是没有收到回复,徐帅甜蜜的冲着王珂园的头像笑了笑,又凑上身去亲了亲那张如花的笑脸,宠溺地自言自语道:“小懒猫,肯定还在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