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心里有了一种可怕的猜想,为了确定这种猜想,我问陈嬷嬷:“嬷嬷,二姨娘刚入府时,可有什么关系比较好的男人?”
她嗔怪地看了我一眼,似是不满我问得太直接,可我如今管不了这么多。
“有倒是有一个,是家里的一个下人。后来老太太觉得一个小妾和一个下人走得太近,恐怕会被人说闲话,于是有些不满。这二姨娘也是个识时务的,立刻和老太太说,赶走这位下人,给他一笔钱,有情有义,也杀鸡儆猴。本来嘛,老太太觉得她一个乡下人,还有些不喜欢她呢,后来见她这么识大体,就开始真的拿她当自己人了。”
“那那个长工呢?”我追问。
“那个长工啊,听说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女孩,父女两住在京城的边边上,后来,也就不知去向。”
“那……嬷嬷,那女孩若今天还在,大约几岁?”
“嗯,也就比你小一岁这样吧。”
我更加笃定了。那时老太太不喜欢她,所以连带着家里的一些下人也开始排挤她。爹爹在的时候还好些,那些下人不敢造次,可爹爹不可能每天守在二姨娘身边。他是个朝廷命官,他要每天上下朝,有处理不完的公文。他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难免忽视了二姨娘,于是在这个时候,那个下人出现了。一切都是那么巧,就像是老天的故意安排一样,那么好。他关心她,照顾她,会和她说好多好多动人的情话,那些都是爹爹不曾给予过她的。于是她开始对那个下人产生了依恋,他们之间有了爱情,虽然那个爱情注定见不得人,但是没有关系,他们会好好呵护这段关系。
然而,当两个人坠入爱河,往往是很明显的,于是,连下人都看出来他们十分要好了。他们也很纠结,放弃?自然是舍不得的,那么多个相处的日日夜夜,都是付诸了真心的,不是作假的。可是,不放弃的话,若是被人知道,那可是会被浸猪笼的。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一个小生命即将降临到这个世界,本该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这个孩子他活着,没有人会去疼爱他,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要。她几乎就要动摇了,然而她还是没有勇气喝下那碗红花。这是她的孩子,这个可爱的的小生命甚至都没有睁开眼看一看这个世界,他就要离开了。她甚至没有问过他的意见,她就要残忍地剥夺他回答的权利。他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么的可怜。
她想通了,她要生下这个孩子。可是有了孩子以后,很多东西都不一样啊,比如她变得嗜睡,她的身体开始浮肿,最最要命的是,她的肚子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本来和老爷睡一夜,推说是老爷的孩子就好了,可偏偏那几个月老爷人都不在,所以她无计可施,只好说这是家族遗传疾病,然后以此为借口回娘家生产。她也被母亲数落过,被父亲责骂过,可是她半点办法都没有,要想让这个孩子活下去,那父母的支持是必须的。所以她默默地忍受了,她什么都忍受了,她什么都不在乎了。
孩子安全地出生,对她来说,是最大的安慰。可是这么一个孩子该怎么解释。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又不是一条小猫小狗,孩子怎么来的,是谁的,别人问起要怎么回答。过继给下人吗?不行,决不可以,那样孩子的一生就算是全毁了。她想到了一个好法子,把孩子交给她的亲生父亲去,让孩子的父亲照顾她。这样最放心,也最好。
于是,她和老太太说,说最近听到了些风言风语,是关于她和家里的下人的。她承认由于和下人来自同一个故乡,所以觉得投缘平日里多聊了些,她知道错了,为了避免大家说闲话,她决定给那个下人一笔钱,然后辞退了他。老太太果然同意了,她松了一大口气。
可是那毕竟是她的孩子。她的亲生孩子。她会想念她,想念她是不是过的快乐,有没有被人欺负。有的时候去做衣服,看见年轻姑娘穿的款式和颜色,她会想,若是我姑娘穿了这身,那该有多好看啊。她自小就长得粉雕玉琢的,长大了也一定不难看。她就这样想着,又是开心又是难过。元宵节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她便有些难过。这是合家团聚的大日子呀,怎么偏生她的孩子不在她身边呢。然后她听见隔壁船上有年轻的女孩子在唱歌,她想,那会是她的姑娘吗?肯定不是,她肯定和父亲一起乖乖地呆在家里呢。可是,万一是呢?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出来玩,恰巧也来了这里,恰巧也包了一艘船,恰巧那船就在她们附近。她想出门去看看,就看一眼,不论是不是她的姑娘,至少看过了自己就不会再留有遗憾。于是她真的起身去了。结果自然不然。
她失魂落魄,然后她想,若是她的姑娘,一定比刚才的那位姑娘唱的好,也长的好,她虽然没见过,但她固执地认为她的姑娘什么都好,什么都是最强的,比京城里那些所谓的大家闺秀不知道要好上几百倍。只是可惜,她见不到她的姑娘。
后来庙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众人走散了。那庙会举办的地方离那个下人和她姑娘居住的地方特别近,她的心又动摇了,她想去见见她的姑娘。这么多年了,她都没见过她,她没有履行一个做母亲的责任,是她的错!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庙会,她要去找她的姑娘,她要知道这些年她过得好不好,她不要再由着信笺上的只言片语去凭空想象,那样太累了。
她终于见到了她的姑娘,可是她的女儿不认她。她说,她没有娘亲。从小到大,女儿开心的时候,陪在身边的是父亲,不开心的时候,陪在身边的还是父亲,她的娘亲没有履行过哪怕一点身为娘亲该尽的义务,所以她只有父亲,她没有娘亲,当初是她的娘亲先选择了不要她,那既然如此,她就成全了娘亲的心意,不认她。反正打从一开始,她就没有真真正正地想要这个女儿过。
她很难过,明明自己为她付出了那么多,自己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有苦衷的,可是她不能说。她的女儿,如今对她的这么冷漠,怪她当初贪慕虚荣,执意嫁进宋家,若是打从一开始,她就嫁了个普通人,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说不定就不会出现这样子的事情了。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打湿了衣襟。毕竟是亲生的女儿,此时看到她的眼泪,眼眶也红了,铁打的心肠也开始融化。最后,母女两个人抱在一起,抱头痛哭。
女儿哽咽着说,娘亲,你以后可不能再不要我,我已经被娘亲抛弃过一次了,娘亲可不能再一次抛弃女儿啊,娘亲。这些年,爹爹待我很好的,曾有一个女人很喜欢她,但是被爹爹拒绝了。后来他看见那个女人偷偷给我送好吃的东西,他就和我说,让我不要拿,他说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娘亲,虽然娘亲现在见不了我,但是我们一家人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当时相信了爹爹,于是我每天都在算日子,算娘亲什么时候才能来看连城。可是连城每天都去村子门口等,每天都等不到娘亲,渐渐地,连城就放弃了,娘亲总是等不到,连城和爹爹也总是失落,那还不如不要等,一开始就不要抱有任何期望,若是哪天娘亲真的出现在了连城的面前,那就当做一个惊喜好了。可是,那个惊喜迟迟不来,连城生病的时候那个惊喜没有降临,连城生辰的时候,那个惊喜还是没有降临。那一刻,连城是真的失望了。今天,连城见到了娘亲,连城很高兴,真的很高兴,真的真的很高兴,很高兴很高兴的那种高兴。可是想到这么久的等待,连城的心里有些闹变扭,这才会这样对娘亲。其实娘亲,连城心里是乐意的,是无比高兴的。娘亲和连城心里想的不一样,要再年轻一些,也更好看一些,连城长得不好看,没能遗传到娘亲的美貌,但那又怎样,眉眼间略有相似,能让旁人看出来我们是母女,连城就心满意足。
她觉得很欣慰,自己的女儿原来这么识大体,也这么爱自己。还有那个下人,自己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了他,他果然对自己是认真且忠心的。真好,还以为女儿会真的不要她,一开始真是吓死了,如今听到女儿这样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她看着女儿,越看越喜欢,这精致的眉眼,简直和她年轻时如出一辙。
她不能久留,很快就得回去,否则家里的人会起疑心的。于是她恋恋不舍地和女儿道别,转身回了宋府。天色已晚,老太太果然问起,她心里早已想好了借口,说是路上遇到了一个熟人,多聊了一些近况,这才晚了,让大家担心,是她的不是,给大家添麻烦了。老太太有些惊讶,却也没说什么。吃了饭,正要回房,一个下人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且那碗还是她的。她下意识地想要出声责骂,但见那个下人,她这么小的年龄,伏在地上瑟瑟发抖,她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忽然有些不忍心。她怕吓着她,于是柔声安慰那个下人,说没关系,碎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