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建成真史
风雨修缘2018-11-01 15:093,160

  第122章建成真史

  李承道又继续道:“李将军战功卓著,威名赫赫。想我大唐南方的半壁江山得以平定,李将军居功至伟。去年更是荡平东突厥,扬我大唐国威。在下实在是敬仰得很!只是不知道堂堂李大将军竟是受何人指使前来呢?莫非是朝堂之上坐着的那位?”

  “朝堂上的那位?呵呵!他坐拥天下,日理万机,即便是听说了你的大名,又怎会有意派人来杀自己的臣民?

  “若不是他,那便是忠义堂了。可如果是忠义堂的话,那和朝堂上坐着的那位也脱不了干系。只不过,忠义堂如何能请动李大将军你呢?”

  李靖闻言皱了一下眉头,眼前这个少年英才显然是并不敬重圣上的,甚至话语里好像还有些敌意。他顿了一顿道:“不错,公子猜得不错,正是忠义堂。我和大堂主相识多年,勉强有几分交情。你杀了他的那么多的手下,甚至还有两个堂主,这叫他如何忍得?可他又实在抽不开身,于是就来找我。他是不能命令我,但我却欠他一个大人请,岂能不还?”

  “李大将军会欠忠义堂的人情?当真是叫人难以置信。”

  李靖苦笑道:“十五年前我投靠了李唐,而后无数历经血战,竟得天之幸,成为先天武者。我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在修炼一途,却是了无底蕴了。人花、地花凝聚,何其艰难!岂是一世俗之人能够染指的?”

  李靖稍顿一下,继续道:“所幸,十年前,少林庆松大师来访,要与我共研达摩所留经文。多年来,李某一直觉得,自己的才情不差,可苦于没有高深的功法,想要精进就太难了。所以,对那部经文视若珍宝,三天三夜连续专研,终将自己的理解写了下来,再根据经文之意,取名为《易筋经》。李某凭此经文,很快便凝聚了人花,更在四年前凝聚了地花,成了先天之境的巅峰武者。”

  “既如此,李将军为何会欠忠义堂的人情呢?”李承道问道。

  “其实这也是在我写出易筋经之后才知道的。原来,少林寺和现在的圣上,当时的秦王关系匪浅。庆松大师前去找秦王相商,秦王对此经文一时竟也未能看懂。而后,秦王的一个很重要的亲信推荐了我。如此,庆松大师才会突然来访。”

  李承道问道:“那个很重要的亲信就是忠义堂的大堂主吧?”

  李靖点头道:“不错,正是大堂主。只不过他的身份保密,请恕我不能如实以告了。现在,公子可将本名相告了吗?”

  “李将军既然不相信我的身份,那么请问,李将军觉得我应当是谁?”

  “公子莫怪!李某实在是觉得公子和我的一位故人之子长得很像,只可惜,那个孩子五年前就已经死了。算起来,和公子你开始闯荡江湖的时间相差不大。如果说他没有死,而是有另一番奇遇,想来也该有公子你这么大了。”

  李承道表情变得沉素,道:“若我认识你的这位故人之子,你当如何?”

  李靖也是严肃起来,身上不由得升起一股雄浑的气度。他并指向天道:“我李靖对天起誓!若是我的故人之子尚在人世,被我寻得,定当尽全力护其周全。并将我之所学倾囊授予,以慰故人在天之灵。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愤,不得好死!”

  “不知那位故人姓甚名谁?”

  “前太子,李建成。”

  李承道听后,心头一颤,有些动容道:“你和你的那位故人,情意这样重吗?”

  “没错!我敬重建成贤弟,更佩服他。可以说,若没有建成贤弟,就没有这李唐的江山啊!”李靖说到这,不免也有些激动。

  “其实早在大业末年,我任马邑郡丞之时,便对他的才干,人品非常的欣赏。当年的太原留守李渊有意起兵反隋,当时二公子随侍在侧,虽也赞成,可太上皇却无法下此决心。后来幸得李建成贤弟审时度势,自河东归来,力排众议,终于让太上皇下定决心。”

  “建成贤弟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后方。那时,晋阳连同整个山西大地,黎民安居乐业,富足兴旺,为前方的大军提供了充足的钱粮,使其无后顾之忧。”

  “而后建成贤弟率兵,连克辽山、霍邑、平绛,守潼关,攻长安,统军有度,立功无数。又不费一兵一卒,招抚安陆、荆襄。”

  “当年秦王征讨洛阳王王世充,刘黑闼在河北反唐。秦王前去征讨,两军打得相持不下,秦王竟然下令掘开黄河大堤。刘黑闼虽被打败,可无数黎民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说到这,李靖痛心疾首,很是为当年李世民的举措而不满。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得到朝廷的庇佑,怎么可以如此视之如草履呢?

  李靖缓了缓心痛的情绪,继续道:“后来刘黑闼向突厥借兵再战,齐王元吉出战却大败而归。太上皇改派建成贤弟出征,建成贤弟采纳太子府谋士魏征的策略,以安抚人心为上,最终瓦解了刘黑闼的阵营。刘黑闼败退被杀。”

  “平定关中和中原后,建成贤弟改主内政。他推行均田制等典制,加快恢复了民生经济,为大唐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宅心仁厚,豁达正直,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勤政爱民,深受朝野百官和万民的敬爱。他真的可说是战功赫赫,治国有方的文武全才,一位史上屈指可数的大贤者。如果不是五年前的变故,定将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圣君!”

  “唉!我一直以为那只是兄弟不睦,料想不会有什么大事,便避嫌不参与朋党之争。五年前,突厥有意来犯,我赶赴北方边境巡视布防。没想到,竟然会是这般结果。等我回来时已经太晚了。”

  李承道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心里却已经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喉部哽咽,眼圈有些湿润。他强压了压心中的激动,道:“当今陛下即位后,对前太子百般诋毁,说是昏庸无能,荒淫无道,嫉贤妒能之人。李将军敢说出这些秘辛,不怕招来祸端吗?”

  “笑话!我李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岂能与那些没有骨气的酸臭文人同流合污?唉!本来历朝历代,史官无不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可谁知我朝的这些史官,却是这般模样,毫无史官气节!如何对得起铁笔的美誉,如何对得起千年来,无数先辈史官们用鲜血铸就的传统美名啊!”

  李靖苦笑接着道:“建成贤弟必是一个和尧舜禹汤一样贤明的君主,他若是昏庸,这世间可曾还有明主?建成贤弟若是嫉贤,又怎么会慧眼识珠,广罗人才,提拔举荐贤能之士无数?荒淫?建成贤弟贵为太子,肩负生养皇室后人的重任,可他府中妻妾一共才有几人?恐怕是历代以来,所有太子当中妻妾最少的了。若论荒淫,谁人能比得上当今圣上?齐王元吉的宠妾杨氏,还不是后来被圣上收走做了杨妃,以作淫乐!可见,李世民诋毁建成贤弟的那些话,用来说他自己反而来得更适合。”

  李承道眼波颤动,终于长叹一声,对李靖一躬到底,心诚无比地道:“多谢靖伯伯肯为家父说一句公道话。”

  李靖浑身一震,虽说他已经猜到些,可当听到李承道亲口承认,仍然不敢相信是真的。他快步上前,双手扶起李承道,激动地道:“真的是你!你真的是承道贤侄?”

  “是,我就是李承道。靖伯伯,请原谅我没有尽早与您相认,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嗯!你小心点是应该的。”李靖突然又像是想起什么,便突兀地后退三步,再恭敬地躬身行礼道:“下官李靖,拜见安陆王!”

  “靖伯伯!你这是为何?我不过是落难的公子,岂能担得起靖伯伯的这一份大礼。”李承道连忙上前扶起李靖道。

  “要得!不管怎样,都不能失了礼数。早在兵变登基之后,圣上就施恩追封你兄弟几人。承道,你的封号是安陆王;承德为河东王;承训为武安王;承明为汝南王;承义为巨鹿王。”

  李承道不在乎地笑道:“呵呵!这几年隐姓埋名,刻苦练功,我父亲被追封为息王,倒是知晓,其他倒不曾听闻。不过,追封如何,不追封又能如何?都不过是死后的虚华罢了。”

  “好!年少时竟能有如此心性,真是不易。”李靖赞赏地道。

  李承道表情又有些怪异,道:“那个,我杀了您的弟子司马刚。您就不记恨我?”

  “司马刚并非我的弟子。我虽传授给他易筋经,可那不过是还个人情罢了。他本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你将他除去也好。”

  “既如此我就放心了。呃!承道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应允。”李承道说这话时心里还是有点起伏的。已经有快五年,没有用自己的本名了,竟有些陌生了。

继续阅读:第123掌 对战李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剑耀八荒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