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来,将印玺刻字的一面,呈现出来:“这便是我们的组先留下来印玺,洪武帝传下来的。后来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基时用的是他自己找人重刻的。这一块才是真正,正宗的大明洪武玉玺。”
竺叶青一愣,这才开始重视起来。她看着印玺上面的彖字,不由的开始相信了,若果真是建文帝的印玺,还真能证明自己家族的身份。
“明末之时,朱棣的那些后人,被农民军抄家灭门,被清朝追杀,血脉几乎断绝。反倒是我们龙家,因为隐姓埋名,躲过了当年的祸事。在清朝,也出过不少大官,几百年后的发展沉淀,最后终成为一方大族了。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我们抛弃旧有的姓氏,改姓龙。”
龙国豪介绍着自己的家族过往,心中更是感叹万分。
清朝入关之后,一方面搞文字狱,但另一方面,对士绅阶级的优待,不亚于明朝,这就导致了清末哪怕遭遇了太平天国这般史无前例的农民起义,也在地主士绅们的反攻倒算之下最终失败。在清朝,只要不造反,地主士绅活的不要太滋润,龙家作为建文后人,有着从前的“积累”。能在清朝时期重新兴盛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龙家作为建文的后人,很早就开始和倭寇,以及和东南一代的商人们勾结,赚取暴利。清朝维持明朝的政策闭关锁国,但边境走私之事,从未停止过,龙家靠着走私,赚的盆满钵满,后来在清末鸦片战争之后,龙家更是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当买办。
那时,龙蛇会的重心早已转移到了当时的世界中心英国,而早在几百年前就加入龙蛇会的龙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龙蛇会的代理人,清末时朝堂上的斗争之中,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失势,龙家都能永远站在胜利一方。
来到了民国,龙蛇会就更加成长为了巨无霸,北洋政府的历次更迭,都有龙蛇会的影子在当中。
整个民国的历史,都是龙家的发迹史,无论是军阀混战,还是后期的常凯申政府,龙家一直都稳坐船头,任何一方势力上台,龙家都一定是被拉拢的势力。
唯一让龙 家看走眼的,却是建立新中国的人民势力。因为阶级立场的原因,从一开始他们就天然地站在龙家这种世家豪门的对立面上。
所以买办出身的龙家,到了解放时代,一下子就悲催了。好在当时龙家之人看到当时的形势不妙,在关键及时站队跳帮,勉强逃过了一劫。
饶是如此,龙家也不看好留在国内的未来。本着多方下注的原因,于是分成两支,一支出了国,一支留在国内。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奇怪,那些著名的世家,每逢乱世都大搞多线投资。最有名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东汉三国时的诸葛世家,魏吴蜀三方各有一脉。另一个例子,就是山东曲阜,那个千年不倒的孔家了。
“其实当年出国避难的那一支,才是龙家正统嫡系一脉。”
龙国豪说道这里,眼神有些讥讽,“当时家族里嫡系那一支,带走了族里的大部分钱财和精英,以为能够在国外继续当有钱人家过富家翁的日子。结果他们去了国外,不能再和国内那样刮穷人地皮赚轻松钱只能坐吃山空。而抛弃根基的他们,在洋人眼里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了一群吃得走不动路的肥猪。没过多久,这一脉的人,就被洋人玩得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最后就这么凋零败落了。我最后得到的消息,是这一脉宗家的人,现在差不多惨到要破产讨饭了。”
“倒是我们旁系这些最弱小的一批被当成弃子的一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活了下来,撑过了混乱年代,并且很快就重新崛起。”
说到这,龙国豪的语气显得十分地得意。
竺叶青注意到了父亲话里的一个漏洞,问道:“按你的说法,我们的祖先,应当是我的太爷爷,他当时在家族里,应当算是分家或支家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太高。洪武玉玺这东西意义重大,不可能被他保管吧?应当是在宗家手中,怎么会落到我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