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城外团团围困,蔡瑁身死,这让刘表心里越发的无奈了,再看看身边,只有蒯越、伊籍、宋忠、庞季等少数几个旧臣还在,以前站的密密麻麻的州府,如今稀稀疏疏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异度,可有计策助我退敌?”刘表最后将目光看向蒯越,自己的另一只左右手,除去蔡瑁之外,刘表最为倚重之人。
蒯越闻言,苦笑着叹息一声,答道:“主公,如今这般,除非神兵天降,否则属下也是无能为力啊!”
听到蒯越都这么说,刘表的心里也是凉了一大截,论智谋,蒯越是荆州第一人了,连他都没有信心,刘表就更加无奈了。蒯越也根本没有死守下去的意思,就在数日前,蒯越收到兄长蒯良的书信,蒯良劝说蒯越,为襄阳百姓考虑,最好还是沉默,不要与周瑜的兵马对抗,他虽然没有说投降,但是意思很明显,刘表这条船已经是千疮百孔,何必再拉着更多人陪葬呢,蒯良素以仁德为本,自然不希望看到襄阳生灵涂炭。
“主公,主公,不好了,从事繁钦和许汜等人偷偷下城投降了!”
刘表闻言,并没有愤怒,只是叹道:“人心如此,大难临头各自飞,算了吧!”说完之后,刘表便颤颤巍巍的离开了正堂,自从蔡瑁死后,整个襄阳更是人心浮动,蒯越又是立场中立,不说投降,也不说坚守,其实这样的态度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局势,蒯越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下面的人呢。
刘表离去之后,场中人都是愣在了那里,不是来讨论破敌之策的吗,这么收场算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看向蒯越。
“都散了吧,如何处置,就让州牧大人看着办吧,我等做好本份之事即是!”蒯越安抚了几句,算是散会语了。
房陵,蒯祺拿着手中的劝降书,也是久久不语,郑宝的一万大军就在城外,这是郑宝送来的劝降信,蒯祺知道自己不是郑宝的对手,城中兵马不过千余人,自己也不是什么领兵之才,若是郑宝攻打,蒯祺并没有信心坚守下去。
“易安兄,难道还不能决断吗?眼下荆州的局势,易安兄比我更清楚,兄就算守住了房陵一时,又能如何?”说话的是前来劝降的杨颙,他也是荆州人,这次随郑宝出征,所以建议郑宝不必强攻,由他前往劝降蒯祺。
蒯祺叹息一声:“我蒯氏一族深受刘荆州之恩,十年信赖,实在不忍这个时候弃之不顾啊,那样我等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
杨颙摆手说道:“兄长此言差矣!我主曾言,蒯氏三杰,皆智仁之人,易安兄何其不仁不智,易安兄以自身之荣辱,累及全城百姓,可知已经是不仁,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刘荆州非乱世之人主,兄愚忠下去,就是不智。我主说了,绝对不会戕害之,早些结束荆州战事,不也是为了荆州早些太平下来吗!”杨悔自然不可能说过蒯氏三杰这样的话,但是杨颙这般说,就是告诉蒯祺,杨悔对蒯家的重视。
“哎!罢了!罢了!房陵百姓本就贫困,何苦再因我一人之故,而受战火荼毒呢,我降了就是!”蒯祺挣扎一番之后,也是选择了投降。
杨颙松了一口气,笑道:“易安兄真智仁之士,小弟为房陵百姓拜谢兄长!”
当天,郑宝的军队开进房陵,杨颙也是建议郑宝将蒯祺推荐给杨悔,蒯祺之才,非一县之主,放在房陵实在屈才了,郑宝也不傻,当下上书给杨悔,称赞蒯祺之才,至于怎么用,那就不是他该说的了,他只需要说出一半话就行。
“易安兄,不知道上庸之地,现在由何人主持?”杨颙他们也是主动向蒯祺请教起来,上庸之地,是杨悔在军令之中重点提及的,他们是势在必得的。
“上庸之地,本是荆州与汉中的交界之地,刘荆州入主之后,本也遣人前往任职,但是上庸乃是山城,地处偏僻,民风彪悍,由当地豪强申氏兄弟把持,将刘荆州的人赶了出来,刘荆州也就没管过,到现在还是由申氏兄弟掌控着。”
“看来还得动武啊,明天我就率军前往,主公有令,务必拿下上庸,宜早不宜迟啊!”郑宝当下也是说道,他也不是好杀之人,但是真要用武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郑宝的大军尚未抵达上庸,但是申耽、申仪就自己担忧起来,当年对抗刘表,是看到刘表刚刚入主荆州,他们本是想谋取更多的利益,没想到刘表直接选择放弃了,他们自然高兴,所以在此当起了土皇帝,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杨悔,上庸虽是山城,但是连接汉中和荆州,这些年也有商贾不断往来,他们也是知道杨悔的威名的。
“兄长,你说吧,我们怎么办,现在杨少鹄的大军已经逼近,不日即将抵达,我们是战是降,兄长早些拿定主意啊!”申仪看着兄长申耽问道,若是战,他就要动员人手了,若是降,也需要谋划一下。
“杨少鹄何许人也,坐拥南方之地,刘表现在也是旦夕可灭,我们能战吗,我们有多少兵马,杨少鹄有多少兵马,除非我们手下兄弟都是以一当百之人。”申耽看了申仪一眼,他是看得很透了,自己兄弟两人手中不过几千人马,人家杨少鹄可是随时都能聚齐几十万大军的,到时候将他这个上庸踏平都不是问题,抵抗那就是自寻死路。
“那就投降吧!也不失有富贵之身!”申仪说道,既然不能战,那就降了就是。
其实申耽不是不想降,而是在想投降谁利益更大,现在汉中被刘备所得,上庸按体制来将,还是属于汉中郡治下的,但是看到张鲁的结局,申耽又觉得不甘心,投降杨悔的话,那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这才是他犹豫不决的。
申仪见申耽如此,当下也是醒悟过来,说道:“兄长,还是投降杨少鹄吧,若是我们投降刘备,虽然短期之内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是必然会得罪杨少鹄,一旦将来刘备败了,我们可就一无所有,我们现在投降杨少鹄,乃是时势使然,就算将来转投刘备,刘备也不会过分的为难我们的。”
申耽品味着申仪的话,觉得也是十分的有理,当下点点头,笑道:“还是兄弟你明白人啊,我差点自误了,这样吧,你亲自前往一趟,就说我上庸愿意投降,连西城也一并送上,但求富贵!”
“小弟明白了,我这就去!”
郑宝见到申仪之后,也很是高兴,看来自己这次兵不血刃拿下荆州西北之地,必将是大功劳一件,郑宝随即入主上庸,让申仪前往驻守西城县,留下申耽在自己身边,至于如何安排申氏兄弟,那就不是他能够做主的了,需要杨悔定夺。
“义举老弟,我主公向来仁厚,必不会亏待你们兄弟的,我已经派人送去文书,很快就有回信,到时候主上定会有妥善的安排的。”郑宝与申耽交谈之后,对申耽也很是亲近,两人脾气对头,当下便是引为了知己。
“我们兄弟也是早就听闻了楚公的仁德之名,一直是翘首以待啊,一切都听从楚公的安排就是,我们兄弟但求一身富贵而已,知足了,不多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