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谓“夫子”
定风波2018-11-20 13:103,306

  一边琢磨着这点事儿,一边沿街步行,望着华埠唐人街上的绚烂的灯火,我忽然摇头苦笑。

  做生意和旅游的心态自然不同,当我的关注点聚焦在利润上的时候,收不到合适的古玩,当真百转纠结,难受得不得了。但其实我这一趟出来,原本的目的不就是陪着晓晓读书,顺带随便考察一下流失海外的文物么?迄今为止,现在这两个目的都进展的非常顺利,我其实应该高兴才对!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觉心结解开了,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眉头一直紧紧皱着。伸手在额头上抹了一把,揉散纠结的眉心,哈哈大笑了两声,顿觉神清气爽。抬头一看,右手边与我视线齐平处挂着一块没有丝毫霓虹光影效果的老旧木牌,上书“谭记旺品”四个字,看上去像是一家港式甜品店。我信步走了进去,打算打打牙祭,用传说当中的食物治愈系巩固一下好心情。

  “老板,两只蛋挞,一份冰的双皮奶!”挂在墙上的泛黄菜单里这两样用大字写在最高处,应该是最拿得出手的招牌吃食。

  “好嘞,您稍等!”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蛋挞和冒着凉气的双皮奶一齐端了上来,前者皮酥馅嫩,后者爽滑沁凉,果然味道不错。我吃着高兴,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

  这会儿是晚上6点多钟,上班族可能还在回家的路上,而游客们大多在吃正餐,甜品店里客人不多。开店的应该是一对粤省籍贯的小夫妻,瞅着眼下没活,两人便从后厨端出了一锅喷香扑鼻的馄饨面,坐在店面最里面的桌上连吃带喝,小声闲聊。两人说的是粤语,我听不懂多少,但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听着却十分舒服。

  不一会儿,夫妻俩吃罢晚饭,端着碗筷起身准备去后厨收拾。我下意识的一抬头,猛然发现两人手里拿的饭碗竟都是明黄颜色,缤纷繁复的花叶纹饰围绕着数个白底的圆圈,圈内有字,正对着我这个方向的圆圈上一个写着“万”字,一个写着“無”字!

  我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形制,不是清代光绪皇帝大婚之时,景德镇官窑订烧的“万寿无疆”系列粉彩瓷器么!

  眼看两人马上要进后厨了,我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小跑到男老板身边,微笑道:“老哥,你手里这个碗能不能给我看一下?”

  老板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将碗递了过来。

  这只碗刚刚吃完馄饨面,内壁还沾着不少汤水油污,但我却完全没有心思去估计,直接将碗翻过来去看底足。

  玩瓷器,俗话说“底儿对,对一半!”意思是修足、写款、磨损等底部特征不好模仿,如果底部特征符合器物整体体现出的时代特征,那么这件东西十之五六是没有问题的!

  这只碗的内足中心,写着“大清光绪年制”六个楷字,但我一见之下便发现其字迹散乱,写法随意,显然不是官窑应有的风格。结合釉面的画法和老化痕迹来看,这只碗并非光绪官窑,而应该是民国前后的仿品。我又拿过女老板手里的碗看了看,发现也同样是民国仿光绪。

  这两只碗……虽然不是真正的光绪官窑,但毕竟也是货真价实的古董,拿来吃饭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而且在米国的唐人街上碰到真正的老东西不容易,既然碰到了,我便不想放弃。

  “老哥,跟你商量个事儿——你们这两只碗,能不能卖给我?这两件东西有些年头,勉强算是古董,价钱方面好商量!”我在如何说辞方面犹豫了一下,觉得既然是同胞,还是实话实说得好,万一能就此打通当地华人这边的收购渠道也说不准呢!

  可听完我的话,老板却丝毫没有意外的神情,只是歉意一笑说道:“大兄弟,不好意思了,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这套碗是我老父亲留下来的,我们千里迢迢从老家带过来就是图个念想。其实自从我们在华埠住下之后,已经有不少人看上了这套家伙,也有不少人给过价,不算太值钱的东西。而且我们老家那边的人有讲究,饭碗是一家人吃饭的家伙,不论如何都不能卖给别人!因此漫说出手也卖不了多少钱,就算真的特别值钱,我们也不会出手的!”

  看着甜品店老板满脸的诚恳,我接下来的说辞也就不好再讲了,只得叹了口气,拱手谢道:“感谢老哥如实相告,看来我和这套东西缘分未到,实在是可惜了!不过我也想跟您请教一下,您知不知道哪位同胞手里有类似的东西,而且希望出手的?”

  老板稍微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您是……从国内来的?”

  我一看,这是有门儿啊!于是立马拱手道:“小生太叔博鸿,是从帝都来的古玩商。”

  “哦哦,帝都来的啊,东西运到米国这边,比在帝都更能卖的上价吧?”

  “大概吧,我转了几天,的确发现这边不少门类的东西要价都比国内高,但成交价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我来此并不是运古玩过来卖的,而是想把这边流散的古玩收些带回国内去!”

  “咦,既然米国价高,国内价低,东西收回去你能有赚头?”

  “那要分东西了,我发现西方人对一些门类的中国古董认识不足,价值在市场价格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但这些东西在国内卖的不错。另外,老哥你们应该是很久都没回过国内了吧?”

  店主点点头:“有十来年没回去过啦。”

  我哈哈笑道:“现在国内的经济环境也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只要我在这边收到的东西又足够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即便以米国的价位入手,带回去也会有人愿意收藏!”

  店主沉默半晌,忽然叹了口气道:“看来,你真的是要把散落在国外的东西收购回国,而不是想把祖宗的东西卖给鬼佬。”

  我郑重点头:“自然。”

  “若是如此的话,我倒是可以介绍一位先生给你认识!”

  ……

  第二天一早,我按照甜品店老板给的地址,找到了唐人街上一栋墙漆斑驳的二层小楼。虽然华埠唐人街是整个曼哈顿区设施最老旧的街区,但这栋老楼相比起周边普遍3~6层,起码门面粉刷还算光鲜的建筑来说依旧显得太过寒酸了一些。这楼给我的感觉就如同楼主人的风闻一般,仿佛一位面容沧桑的落第儒生,虽生活得不尽如人意,却依旧孑然一身,不依不靠。

  是的,老楼的主人便是甜品店老板推荐给我的朋友,据他讲,华埠的老住户大多认识他,并且尊称他为——夫子!

  夫子!这个词在中文的语境当中并不常见,而每每出现之时,都代表着人们对那些年长且学问好的人一种极度尊敬的称谓,例如:孔夫子!而华埠的这位既然能够被人们尊称为夫子,想必有着相当不凡的地方。

  唐人街上只有一位夫子,细思之下,不禁让人心之向往!

  老楼入口处没有米国商铺常见的金属防盗卷帘门,唯一的两扇木门也破破烂烂的,若是有人想趁夜入室顺走些什么,估计稍微用力踹上两脚就会倒塌,变得丝毫不再设防。

  木门虚掩着。我刚刚走到近前,便听到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纽要克的心脏曼哈顿,异国他乡的街头,在这片仿佛是百年前中国的街巷间,熟悉的读书声随风飘扬,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又好像本该属于此间。

  我没有推门,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聆听着悦耳的童音吟诵,心灵仿佛都宁静了许多。

  老楼里的稚童们吟诵片刻之后,一个苍老的声音开始讲授,娓娓道来,余音袅袅。讲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期间休息了两次,有孩子推门而出,我便见到了那位“夫子”。

  身着长衫和唐装马甲,美髯花白,发际线很高,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还架着一副圆框眼睛,仿佛清末民国时候的私塾先生。而最让人瞩目的是老者的神情,威严而庄重,使人不由自主地就心生敬重,并且相信即便是泰山崩于面前他都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授业休息的时候,老人也看见了我,我冲他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至于所托之事,我准备等人家闲下来之后再说。而老人则微微点头,以示回应。

  等到上午10点钟,老人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结束语,完成了今天的授业之后,稚童们打闹着散去,老楼一层空了,我这才迈步跨过门槛,冲着老人拱手深施一礼:“想不到竟能够在异国他乡听到有人为华人孩子讲授蒙学,先生功德,无愧‘夫子’之名!”

  老人摆了摆手:“不少华裔到纽要克以后是黑户,另有一些即便不是黑户也没钱送孩子去社区学校,我只不过是闲着没事的时候,教他们一些老祖宗的道理,谈不上什么功不功德。”

  “倒是年轻人你,在门口等了许久,有什么事情么?”夫子冲着室内唯二的两张椅子之一比了个请的手势,自己率先一撩长裙的下摆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又伸出左手掌立起,补充道:“我先说好,若是为了古董的事情,免谈!”

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三章 今非昔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古玩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