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楼发生的谈判桑恬并不知晓,彼时她正在忙着和陆林安捕鱼。
于文年纪虽大,但那手是真的巧,桑恬不过提了一次渔网,他生生凭着有限的形容将渔网给编了出来。可惜的是,因为用的麻绳,渔网特别的笨重。
不过这样的渔网,也好过陆林安亲自下水捞鱼。天冷了,再下水足以让人冻病,桑恬可不愿看到这一幕。
“哗啦”一声,渔网从水中被拖起,满满一网的大鱼扑腾个不停,这让陆林安和祁成的拉扯更加费力。
于文打量着渔网里的收获,忍不住提醒:“再网下去,木桶就不够放了。”
桑恬笑着说:“这是最后一网。”
就是想网,她也得考虑醉仙楼能不能吃下那么多的鱼啊。
这两天为了网鱼的事,他们码头上的摊子都没去开。
想到那些做工的人惊讶疑惑的神情,桑恬莫名有些心虚,估计也就他们家做生意,这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将渔网里的鱼清出,陆林安拎起木桶健步如飞地离去,来回十几趟,总算将木桶搬个干净。
家中牛车已经备好,陆林安放好木桶就拉着牛车离开。
这些鱼得尽快送到宝石镇,留在家中实在太占位置。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不知不觉间入了冬,冯管事终于传来话,说桑恬想要的两个人找到了。
彼时桑恬正在码头上忙碌,闻听此言,顿时扔了手中的事。
“我这就去瞧瞧。”
醉仙楼后院里,一个青衫书生,一个老人正面面相觑。旁边冯管事满脸笑意的坐着,可却一言不发。
桑恬到时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幕,不由出言调侃:“这是大眼瞪小眼还是在用眼神交流啊?”
冯管事起身,哈哈笑着直奔主题:“是前者,坐吧,这两位便是你要找的人,谈谈吧。”
“好。”
桑恬于两人对面坐下,开口道:“你们应该听冯管事提过了吧?我要的是和实物差不多的图,画这样,雕刻也得这样,差一点都不行。”
青衫书生最先点头:“这个没有问题,在下自认画技不错,应该可以满足姑娘的需求。”
姑娘?桑恬嘴角微抽,她可是出嫁有夫郎的人,这声姑娘叫的实在让她有愧。
话虽如此,但桑恬面上却没显现什么,而是让旁边的伙计去点菜,多说无益,直接看到成品做出结果才是正道。
厨房的厨师速度很快,听说是桑恬要的,便立刻安排做出。
伙计上了菜,桑恬指着几盘鱼问:“你可能画出?我要的也不是一模一样,但起码你得让人看着想吃。”
若是达不到这点,她可无需花费这功夫。
青衫书生陷入沉思,他惯会的是画人,可这菜却是第一次,要画的让人看着就想吃……
“我试试。”他说,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试过总比不试好。
桑恬盯着他看了片刻,勾起嘴角:“期待你的成品。”
青衫书生颔首,转头与冯管事说要作画的一应颜料,连那纸张都做出了要求。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妥当,桑恬与冯管事退到一边,老人也跟着他们一起,三人目光全在中间书生身上。
只见他深吸口气,慢条斯理的将纸张压好,提笔落笔间一副栩栩如生的画跃然纸上。
只不知何处出了问题,书生的眉头突然皱起,紧跟着直接撕了一张刚画好的图。
桑恬看的眉头一动,但却忍着没有上前,作画的人总有自己的脾气,她属于外门不该上前掺和。
又过了半个时辰,青衫书生长吁一口气,将一张画好的糖醋鱼置于桑恬面前。
“姑娘觉得如何?”
桑恬细细地打量,随着她的举止气氛逐渐凝重起来。几瞬后,桑恬微微一笑。
“很不错。”
此话一出,书生立刻看向冯管事,后者会意,笑道:“既然她说不错,那便请你多画几张了。”
“好。”青衫书生的面上闪过一抹微笑,比划着厨房里送来的菜,画的格外仔细。
这边青衫书生解决,那老人反倒出了些问题,因为他说没办法雕刻这么细的图。
“我的手艺还不够,你们另请高明了。”
桑恬和冯管事交换一个眼神,均从彼此眼中看出些许不满。但老人这么说,他们也不能逼着老人做,只能客气地将人送到门口,待人走后,才无奈的回转。
“看样子还得劳烦管事找人了。”
冯管事叹息:“无妨,也是这边没有找好人。”
不过雕刻出问题,但这画画的却不错,也算是些欣慰。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突然冲进一人,奔着桑恬就喊:“出事了,摊子出事了……”
气喘吁吁的话后,是桑恬陡然变化的神色,她眉头一皱:“怎么回事?你不要着急,慢慢说。”
这匆匆跑来的乃是祁成,只是这会儿的祁成狼狈的很,凌乱的衣衫,外加脸上的淤痕,让桑恬看的格外恼火。
“到底怎么回事?你给我说清楚。”
“墨,墨大小姐……”
又是墨毓婷!
桑恬脸色越发难看,扭头看向冯管事,后者迅速会意,当即表示用马车送两人离去。
待他们匆匆赶到码头,就见摊子上空无一人,而摊子上的东西掉的满地都是。
“人呢?”桑恬左右环顾不敢相信自己不过走了转眼的功夫,这边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祁成也是满脸惊疑:“我跑走时,这里很多人。”
跑走时很多人……桑恬微微闭眼,恨恨地想,就墨毓婷那样的身份,有再多人都没用。
“去县衙。”
冷冷的扔下三字,桑恬脚步坚的往县衙而去。无论如何,她得将陆林安带回来。
墨毓婷,你给我等着!
暴怒的桑恬仿佛没了理智,那勃然大怒的模样让祁成一点声音都不敢发,生怕被迁怒。
县衙门前,桑恬盯着台阶,片刻后,上前击鼓。
“砰砰砰……”
一声大过一声的鼓声惊动了县衙里的人,纷纷往外冲来。
“堂下击鼓鸣冤的是何人?报上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