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森让叮叮等一会儿,叮叮哒哒哒上去,扫一眼没看见慕尧,倒是看见他电脑在工位上。
“这么快?没图啊?”乔森正准备走,往兜里揣手机。
编辑和记者的图分两种,一种是早定好的主题,图片最早能提前一周签下来做,一种是临时新闻,一般不会那么早下去,所以小夜班也算很闲。
叮叮点点头,背着手乖乖站在副主任的位置旁,想了想,问:“森哥,你们这个月排班表我能瞧瞧么?”
乔森瞅她一眼,小姑娘费尽心思想找个靠谱的借口,可乔森没多问,拉开抽屉把排班表拿了出来,看叮叮啪叽拍了一张存手机,还跟他道谢谢。
两人一块下楼,电梯里,丁思南揣着小心思把照片放大了瞧慕尧的班次,默默算了算,这人跟她差一个班,经常能有碰见的时候。
于是丁姑娘在心里制定了一个大型的《求慕尧哥原谅计划表》。
首先,慕尧哥的图一定先做!
然后,慕尧哥的版面一定先检查!如果有超版我闷不啃声就给他调了,绝不叫他半夜睡觉被电话吵醒!
最后,每周夜宵的包子都送给慕尧哥!
这份计划表看着平平,其实颇具分量。
报社岗位纷杂,内容繁琐,丁思南所在的岗位主要是作图和合版,时间晚了编辑下班了,他们还得会一手调版,若是超版芯或是格式不对印厂的机器会红牌警告,是做不了版的,所以这个岗位上的人无论是PS还是方正软件都玩得转。
图能不能早点出来很关键,图出来了,属于自己的版面做好了,负责灵导签版了,人就可以打卡回家。
叮叮这个部门十分独特,整个报社用的都是新款电脑唯独她这个工位上还摆着二十多年前的大头机,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是单位太穷或者是岗位不受重视,其实不然,这是特地去旧货市场淘的,如今都停产了,能找着不容易,高价让工程师重新调整过,限制不能联网以及外插私人U盘,尽最大可能防止中病毒,往里面塞了PS、方正、和内部传输设备。
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属于报社的老祖宗。
大头机虽看着落后,其实它的显示器色差最小,出来的图也最真实。报纸看着单薄,其实在制作过程中是由青、红、黄、黑四个版面组合而成,也就是说,丁思南把样稿传到印厂后,在印厂值班的工作人员要在打板间把这张样稿打出四张与真实尺寸一样的金属硬质版面,每种颜色一张,最后,这四张金属版面被拿到一楼印刷车间,由工人上墨印出成品。
成品就是我们曾经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订阅的报纸。
只是如今电子设备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报纸的订阅量大大缩减,最大的客户群是各个有硬性订报要求的公家组织和事业单位,这也就是曾经在路上三步一个的报亭会消失的原因。
所有图片调色后转CMYK格式,电子屏本身就与肉眼的色感有差距,格式的转变更增加不确定性,做报纸最怕图片过亮或者过暗,调图没有固定数值,全凭个人感觉和经验,遇上某某会议要上国家灵导人的大图片,进社一两年的都不敢动手,得请丽姐出马。
叮叮几个年轻的都很佩服丽姐。丽姐十八岁刚参加工作就到报社,八几年,内时候还是手版印刷,报纸上的字都是用刻好的铅字一个一个手工排版上墨打样的,铅字那么小,一干就是大半辈子,这个岗位退下来的没几个眼睛好使,都是工伤。后来技术改革,社里成批成批换机器,丽姐就一路学打字学PS学方正,还派去方正公司学习打版机器的护理和维修,内一个机器三百多万,作版得两台机器轮流用,一个月得换墨清洗俩次,那么多零零碎碎的,都由丽姐一遍又一遍教给下面的接班人,她从没不耐烦过,但最不喜欢偷懒的孩子。
叮叮原本在华迁就有工作经验,到了北城作为新人被丽姐手把手又教了一段时间,她人甜嘴也甜,肯学肯问,很得丽姐喜欢,跟着丽姐学了几手调领导肤色的小窍门。有时候时间太晚当值的不好意思打给丽姐就会求叮叮江湖救急,没有固定数值就意味着叮叮得赶在上印厂之前打车过来对着大头机观察内张照片拍摄的光线、角度和氛围做出修改。
比如如果是背光,日头太大,镜头拉的远人物又多,大家都黑乎乎的,那么就不需要太动,稍微拉亮一丢丢就成,这样稳妥。
比如是时事头版头条,大特写大事件,那么就必须得调整,西装加绿,不能黑成一片、领带加饱和、身后国旗必须最大值加红,然后放大了细看,灵导人的白头发是真实的白头发,可你不能就这么印上切,得加黑,可也不能太黑。
最后,是最难的、你说也说不明白的肤色。
太黄了就减一点,太青了就补点红,一点一点的调整,但也不能调太多,有经验了大概就能知道印出来是什么色,没经验的,鼠标一通哒哒哒,那条曲线拉上去又扯回来,看着还是原来的样子。
如果出错就是政制事件。
没人想出错,也不会有谁乐颠颠接贼烫手山芋,做好了没多发奖金,做坏了头一个找你!可丽姐从没推脱过,叮叮学了好榜样,也不推脱。
有需要就上,不止一次被小敏说她憨。
当然,也不止一次被黄主任、丽姐和森哥表扬过:“小姑娘不错。”
南春碎碎念:
关于报社的东西大家看着玩,不知道你们对这个有没有兴趣,现在纸媒挺不容易的,里头有趣的事也挺多,有机会跟大家多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