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马户之苦
诀明子2019-09-03 13:573,607

  雪真的停了,漆黑的天幕一下子变得空旷而寂寥。

  周围的天地还是一如既往的冰冷,陈卿整个人却是瞬间被一股暖流袭遍全身。

  “见字如面,陈卿哥别来无恙。自月圆之后再无见面,不知曾想我否,嘻嘻。分别以来,左右无事,帮你裁剪了几件衣服,也不知合适不。今寒冬已至,正是送冬衣之时,刚让人前去为你量身,好在正有一件合适,特遣侍女娟儿送上,天寒夜冷,权为御寒之用。奴家手拙,若做的不好望你莫要嫌弃。我在府中一切都好,勿念!”

  娟秀的字体写在一张带有香味的纸笺上,陈卿小心的捧在手心里看了又看,瞬间被一种幸福感包围,一时竟忘了正身处冰天雪地,仿佛周围一下子变成了温暖灿烂的春天。

  他慢慢展开那件衣服,是一件制作精巧的对襟大袖氅衣,天青色底,黑色缘边,衣服显然是用一种上好的布料做成,这布质地柔和,摸上去很舒服,似乎还带着一股特别的温度。

  陈卿将衣服披在身上,如沐春风的感觉,心里感动的要命。

  “锦儿,这是我的锦儿亲手给我做的衣服。这不是在做梦,是真的。”他不住地用手摸着这衣服,直到把它两边掺紧将自己的身子紧紧的裹住,仿佛双手用力抱住的是锦儿温暖的身体。

  那一夜,很冷,却是陈卿感到来到王府以来,最幸福的时光。

  次日一早回到家中,他把氅衣脱下,轻轻折叠好放到衣柜里,从此白天舍不得穿,只有夜值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上,无论天有多冷,心里总是暖的。

  冬日越深,雪时常光顾,陈卿每当夜值总会到那马房中坐坐,一来二往和那马夫老汉日渐熟悉,才知那老汉姓李,是这附近马坊头村的人,在王府给王爷养马已经三十年了,他们家世代都是朝廷的马户。

  陈卿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其中一个儿子他还认识,正是他刚来时的舍友李杰,这下更是亲切的不得了,老汉也似乎听儿子说起过他,这才彻底没了拘谨,每次他去了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请他到屋子里喝口热水,家长里短无话不谈。

  这日,外面天冷,两人又坐在灶台火边上聊了起来。

  “老伯,我一直有个问题,你们马坊头这个村子,为什么有个马字,是和养马有关吗?”

  老汉点点头道:“可不是,我们村子就是因为世代给朝廷养马而得名的,全村三百多户人家,养的五十多匹马呢。”

  “哦,原来真有专门养马的村子。”陈卿笑笑。

  “要说这专门养马的可不止我们一个村子,不过是我们村名中带了个马字罢了。”老汉道。“其实周围养马的村子还有好几个,你像石槽村,它这个槽就是马槽的槽,那也是祖祖辈辈养马的村子。

  你也知道,咱们潞州这个地方,离那京师不算远,又处在南来北往的通道位置,从来打仗的时候多,我听老一辈人说,前宋的时候我们这里就开始为朝廷养战马,很多家都是世代的马户,不仅养马还懂骑术和训练呢。”

  陈卿眼神里透出一股崇敬的神情,蓦地叹了口气道:“还是马户好啊,依我看,同为百姓,养马就比种地强的多,按照朝廷制度,马户专一养马,田赋减半,杂役全免,这不知让我们种地的多羡慕,大家都说此生为马户,是上辈子积福修来的呢。”

  “啥?”老汉刚端起一碗水喝两口,听他这么一说差点吐了出来。摇摇头道,“怎么会有人这么想,你们实在是太不了解马户了,要知道我们最羡慕的恰是你们种地的农户啊。”

  “这话怎讲?”陈卿不解道。

  老汉擦拭下嘴角的水渍,慢慢道:“你们只知道马户田赋减半,却不知我们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只知道马户杂役免了,却不知我们宁肯去服役也不愿养马。要知道这养马实在是个苦差事,朝廷规制五人成丁养马,基本一年四季都围着这马转,日日都被它耽误,有地都种不了。

  田赋虽减半,可另一半总还得交的吧,很多人不知道马户们有多不容易,既不能耽误养马,否则马养不好那是轻则赔付,重则充军的,又不敢耽误农时,误了农时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田赋交皇粮,交不了田赋,一样也是要获罪的啊。”

  “赔付?充军?这么严重?”陈卿不解道,“养马,不就是朝廷给马种,供你们饲养,养大了交还官府不就行了吗?听说官府收马多的时候还会按马价给你们一些银子,等于你们养马的投入还能回来,这不是很好的吗?”

  老汉听他说完,愣愣的看他半晌,摇摇头道:“原来你们是这么看的,难怪有羡慕马户之说。唉,怎么会这么想,要真是这样早就人人巴不得做马户了,又怎会每年都有很多马户被逼无奈走上绝路啊。”

  “走上绝路?”陈卿不可置信的看着他,“这话严重了吧?”

  老汉用一种呆滞的目光看着陈卿,蓦地脸色转黯,道:“你莫不知,朝廷的马不是给你养养那么简单,那是有很多要求的啊。”

  他说着索性放下烟袋,掰着手指头道:“你看啊,这马给你时有时候是种马,儿马,要求一匹马两年内必须产一匹马驹,如果到时候没有,那马户就要自己拿钱去贴这马驹钱。

  还有这马养大还不行,还必须得膘肥体壮,不能有瘦弱更不能走失或者病死,朝廷太仆寺的巡牧官每年都要下来查看,州县的司马官更是时常查验,马瘦了要罚,如果走失或者病死,马户必须照价赔偿,就这一项就能要很多人的命啊。”

  陈卿闻言显是一惊道:“怎么会这样的,这养马和种地一样,都有年成不好的时候,有意外不是很正常的吗,怎能让马户去赔?一匹马价格少说也要十两银子,我们种地年成好的时候一年交了税也就不足这点钱,这不是要人家一年不吃不喝陪它嘛!”

  老汉点点头,一双皱巴巴的眼睛陷到眼眶里,颓然道:“这还不算,马户所养之马呢,要定期送有司编审,查验,朝廷为防止有人偷马去卖,还要让每匹马春后都要到京师铸印,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收费,养好了还得亲自解送到京师,沿途一路辛苦,所有路费也是马户垫付,往往很长时间朝廷的补偿款都下不来。

  如果去了太仆寺,一次验收过了还好,有司官员故意刁难,随便找个理由说你养的马不合格,你就得再解回家养好了再去验收,几次往返下来,沿途所费甚至超过马价,那何止是十两,二十两都不止了,很多马户不堪重负,可不就得走上绝路啊。”

  “竟会这么残酷的!”陈卿这下简直是震惊道。“真没想到马户居然如此之难,看来是晚辈太孤陋寡闻了!”

  老汉道:“所以啊,很多马户反而羡慕完全种地的农户,他们好歹有个收成,交了田赋总能留下点自己吃的,而马户呢,你说他是养马吧,偏偏又得种地,你说他种地吧,主要还得把马养好,稍一不慎就是全家受难,难啊。”

  陈卿一听他这么说,一脸惭愧道:“原来是这样,我到今天才知,原来我们这些种地的也有人羡慕啊。”

  “可不是!”老汉道,“士农工商,天下四行,农虽次于士,却为天下之根本,羡慕农户的岂止是马户,那些不被当人看的匠户,乐户,灶户,就更不用说了。”

  陈卿默默点点头,半晌忽然问道:“这王府中有多少马?

  李老汉并没答他,反而问他有没有兴趣参观下王爷的马房。

  陈卿欣然答应,跟着他走出屋外。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刷的人脸上生疼,王府马房内却温暖的很。

  刚进去,一条笔直的土路就在眼前延伸,路面很宽敞,路的两侧分布着一个个整齐排列的马厩,每个马厩都用厚厚的红木板围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木板之间有供马出入的木门,门前两侧每走几十步便有一个用土坯垒砌起来却被罩的只留下一个大口的高高的火炉,炉内燃烧着旺火,既保证了整个马房的温度,也将周围照的灯火通明。

  “这个马房内养着三十匹名贵的好马,是供王爷和其他王室人员骑乘的。当今沈王素来节俭,不好宝马良驹,就连他属下的沈阳中护卫军马也不过百匹。”李老汉边带陈卿参观马房,边在一旁解释道。

  陈卿从一个不高的门探头进去看见一匹棕毛发亮的马在吃着草料,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垫料。

  “这马的垫料有麦秆、稻壳也有木匠袍子里刨出的刨花,都是为了让马能休息好,隔离冰冷湿气,防止它们生病。”李老汉一聊起养马就来了精神,一扫刚才在屋内说起马户之苦时的颓丧之气,他不放过任何给陈卿讲解的机会。

  陈卿却似乎听不进去,看着这布置舒适的马房,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悲哀。

  他想起了自己的村子,那个叫石埠头的破落的小山村,想起了很多那里的房子,简陋,透风,一到冬天就冷的要命,遇到这样的大雪,住在里面的人甚至有冻死的,而这里的畜生,可是比他们要幸福多了。

  陈卿走着走着,指着眼前一匹黑鬃黄毛、其貌不扬的马匹问道。“这匹马体型矮小,看上去比周围那些马差多了,为何它的马厩反而比别的马还要大,却又偏偏旁边连火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

  “这是匹上好的蒙古马,你看它头大颈小,它可比别的那些看上去很高大的马匹强悍多了。此马皮厚毛粗,筋骨健壮,善于奔跑且铁蹄坚硬,是王爷七十大寿的时候大同的代王派人送来的,据说曾踢死一头恶狼,是王爷最爱的马呢。”李老汉兴致勃勃道,“至于没火,此马本身极耐寒冷,太热反而让它浑身不自在,这也是为了保持它的野性。”

  陈卿点点头,又随处看了几下,这里越暖和,他的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没停留多久就离开了,回到值卫处看到东方天已发白,他交待守门护卫几句后便回到家中。

继续阅读:第64章 约会佳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