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天上人间
诀明子2019-10-30 15:304,715

  “农户陈卿,潞城县青羊里石埠头人氏,为告给引文事,缘陈某前去潞州城探亲,诚恐沿途阻滞,理合告给文引,庶免关津留难。”

  陈卿手中拿到这张路引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意味着什么他当然清楚,他没想到,那条终生不得踏入潞州城的禁令,就这么被解除了。

  潞城县衙外,兵马司驻县官署,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大笔一挥将路引写好后盖上官印,给到旁边一个身着墨绿色曳撒,面容清瘦,颔下几缕髭须的中年男子手上,两人客套几句,中年男子拱手告别,带着陈卿大大方方的走了出去。

  “多谢张掌柜,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一出门陈卿便千恩万谢道。

  “哪里哪里,陈公子说这话就是见外了,您是我们老爷的内弟,咱们是一家人嘛。”那人接连谦让着,“再说了,这次能让王府解除禁令,也是我们老爷提前和王府疏通了关系,张某只是跑跑腿而已。”

  “这下好了,以后你就可以大大方方进城,再也不用担心盘问了。”

  说话的是张家潞绸老号锦织坊在潞城县分号的掌柜,也姓张,陈卿上次偷偷去潞州城,临走时张知道曾告诉他,自己接下来会想法子让世子解除禁令,毕竟老王爷已经过世,他一个护卫,人家未来的沈王还真不放在眼里。

  张知道还告诉他,今后想要进城,可以先在潞城县找到他们分号的掌柜,没想到陈卿此番找上门,正好得到禁令已经取消的消息。

  今天一早,他一见陈访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钱的下落,再加上他私下里打探到的消息,便已经知道他这150两银子怕是要不回来了,这小子如今是吃喝嫖赌四毒俱全,这银子早不知进了哪个红姑的百宝箱了。

  如今到处需要钱,他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再去一趟潞州城,眼下唯一能帮他的也就只有姐夫张知道了。

  “这个路引虽是有了,不过这最近,咱们这片可是不太平啊,陈公子可是准备好进城了吗?”张掌柜把路引给到陈卿,看着他着急的样子,面露忧色道。

  “不太平?这是什么意思?”陈卿疑惑道。

  张掌柜道:“你来的路上没发觉什么吗?最近可是出了很多事情了啊。”

  陈卿想起这一路上只顾着看周围干旱情况了,还真没发觉什么异常。

  “最近咱们这一带很不太平,先是随着这旱情加剧,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便开始乱了起来,听说有大批流民聚集闹事,这倒还没什么,关键是听说那个当年杀马起义占了壶关县城的杀马帮,如今又卷土重来了。”

  “什么?你说,杀马帮?”听到这里,陈卿一颗心立时提了起来。

  张掌柜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扫他一眼,点头道:“是啊,杀马帮,哦,你从前在王府,想必也听过吧,这帮人都是彪悍的马户组成,杀人不眨眼,据说人人都是骑术高手,骑着马来去如飞,官府根本追不上他们,这些年根本就没剿灭,眼下大旱,流民四起,他们也跟着杀了回来,这下好了,人人自危,连潞州城都不太平了。”

  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陈卿的思绪则快速起伏着,三年多了,当他再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知为何仍是那么激动。

  他不由得想起当年在王府,那场带给他无限荣誉也是无数麻烦的救驾行动,至今想起来都是心有余悸,杀马帮的强悍他是领教过的,还有李杰,李老汉……他们会在里面吗,他们回来了吗?想到这些,他又想起了那个对他颇有情意却死的屈辱的姑娘—李洁茹,他的心里竟然有些心痛的感觉。

  他走神了一阵,看赵掌柜瞅他的目光有些奇怪,赶忙笑道:“没事,我自幼习武,就那些个毛贼,我还不放在眼里,放心吧,再次谢过张掌柜好心相劝,既然禁令除了,我最大的担心就不存在了,我现在立马就进城。”

  说罢他拿了路引,告别张掌柜,骑上马,大大方方朝州城而去。

  艳阳高照,火辣辣的晒的人脸上,让人很不舒服。

  天上白云朵朵,像是刚被烤出来的棉花糖。

  今日,实在是个好天气。

  听张掌柜这么一说,接下来的路程陈卿才不时留心看着大路周围,尤其是路过村落的时候,更是停下马来徐行,果然看到很多村口,尤其是临近州城的村落附近聚集了大量衣衫褴褛的流民乞丐,他们有些甚至拖家带口的,一边乞讨一边叫卖着,看到有人卖的货品竟然是自己的儿女,他顿时目不忍视。

  路上随处可听到杀马帮的传说,有说自己亲眼看到的,有说哪个县的大户已经被洗劫一空,家里那个惨的,也有说那些人杀人如恶魔的,吓得很多小孩子连门都不敢出,更多贫苦百姓则是对他们的义举充满了敬佩,甚至扬言要加入他们的。

  陈卿一路上刻意留意各种信息,不觉多走了会儿,去到州城的时候已是晌午。

  也许是天气炎热的原因,城门周围行人很少,就连平常惯会听到的小商小贩的吆喝声都少了许多,夹杂在树上知了的叫声中,几乎微不可闻。

  即便如此,自打进入州城的那一刻起,陈卿仍是强烈的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这里和外面的天地仿佛两个不同的世界,街道整齐,市井繁华,一如往昔。

  相比之下,之前在家乡时那尘土飞扬、黄沙漫天的日子就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噩梦,而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的荒烟枯草不过是一片魔障,至于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贫苦百姓也不知是从哪个荒坟枯冢里面冒出来的孤魂野鬼,不过是用来吓人的。

  陈卿一进城这么想,任谁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无法相信外面居然还有活不下去的人。

  进城后他就下了马,沿着街道慢慢走过,如饥似渴的观察和搜索着这城中的一草一木,寻找着当初的记忆,一下子竟忘了此来的目的。

  城中草木虽说不上郁郁葱葱,却也是绿成一片,似乎不受天旱的影响,陈卿正在纳闷,忽然看到街头路边不时停放着一辆辆牛马拉着的洒水车,车上放一个木质的圆形大桶,再看那车旁边,一个个穿着青衫的衙役,卷着胳膊裤腿,拿起大瓢从水车中取水倒向路边的树木,原来这里并非是没受干旱影响,而是每天有人专门给草木浇水。

  “如今随着旱情的加剧,很多村里的百姓早已视水如命了,田地干枯亟待水分,百姓干渴也急待水来,而官府居然对这些都不管不顾,为了维持州城气象,居然如此用水。”想到这里,他不觉对这个从未谋面的新任知州充满了鄙视,一看就跟当年的田中是一路货色。

  他此番是三年多后第一次正大光明的重回潞州城,走在路上自然是左看右看,看着这街上熟悉的场景,回想着当年在城中的一幕幕,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感慨。

  不知不觉他已走到张府门前,沿府前甬道大方走去,临近府门,远远看到门前不知何时竟然安放了两个大石狮子,威风凛凛,走近了看,那门上的兽面衔环也好像换过了,跟从前来时印象中那个铁环不同,这次看到的分明是一组铜环,它通体发出的黄光在阳光照射下仿佛与太阳的光辉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富贵奢华的感觉。

  陈卿下马通报,不一会儿,张府管家张桐便亲自出门来迎接。他人还没到门口便远远的拱手招呼着,到了陈卿跟前,笑呵呵道:“原来是小舅爷来了,失敬失敬,陈公子快快请进。”

  这个人陈卿上次来时是见过的,上次他能安然出城也是他给安排的,所以陈卿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简单寒暄几句,便在张管家的引领下进入院子。

  这次他终于可以抬着头,大大方方的好好看看这院落,放眼一看,整座院落似乎都变了样子,和他从前来时大不一样。

  张管家告诉他这张府今年刚大修过,前些日子才完了工,陈卿这才做出一个恍然的样子,仿佛自己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

  如今的张家大院倒像是一座花园一样,随处可见树木花草,到处生机勃勃,里面来来往往的仆人远远见着来了客人,也都是恭恭敬敬的退到一旁,让陈卿感觉就像当年在王府时一样。

  “我们这府第最近几年其实都有翻修,尤其是今年,更是夫人主持的,比您之前来时整整阔了两倍还多,也难怪您有些新奇。”张管家似看出了陈卿的心思,语带奉承的说道。他一再表现出一种很久没见过陈卿的样子,双方心里却都清楚,距离上次见面才不过半年时间。

  见陈卿不语,张管家接着笑道:“现在整个府里啊,都念太太的好,他对我们这些下人,那真是没得说,陈相公有个好姐姐啊。”

  只见他言语间透出的恭维之色,陈卿已感到,看来姐姐在这张家应该混的还是不错的。

  他们穿过一处游廊,陈卿见长廊拐角处有一座制作精美的百鸟朝凤堆锦琉璃屏风,不觉停下来脚步,这种堆锦屏风他从前在王府倒是见过,只是眼前这个……居然是十二围的,这倒真是让他大开眼界了。要知道这堆锦画制作很不容易,寻常百姓家连一块堆锦镜面都是难见,而张家居然拥有一座堆锦屏风,还是十二围,王府里的也不过八围而已,陈卿暗暗称奇,感叹这张家竟然比沈王府还要阔气了。

  张管家见他一直盯着那屏风看,立时神气起来,咳嗽几声,清清嗓子热情介绍道:“这屏风,可是我们老爷找了五十名技艺高超的潞绸织工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织成的,光用掉的琉璃就上万斤。”陈卿闻言更是一震,不觉又多看了几眼,心道,好家伙,上万斤琉璃,这也实在是太奢侈了。

  张管家见他这样子,有些显摆似的继续道:“陈公子有所不知,自打今年翻修过后,我们这园子现在是更加气派,合府六个三合院,十二个四合院呈棋盘式布局,纵横相连,院子和院子中间都用高大院墙相隔,内部以偏门、券洞相通,院落之间则以胡同相串,那真个是不同往日了,这整个园子的设计,都是我们夫人亲自主持的呢。”

  他说着特意带陈卿穿过一处弄堂,走进一处庭院,院内遍植花草,花草尽处竟有一座戏台凌于一湾清水之上,旁边水榭亭台,楼阁塔坊,一道道幽影倒映水中,让人看着甚是赏心悦目。

  张管家指着那戏台道:“如今咱这园子里,花园自不用说,假山流水那是一样不缺,就拿这水阁戏台来说吧,那可是我们老爷去年到湖州府贩丝时看到那边人家建筑受的启发,还带来过几个当地工匠。”他似是有意显摆,骄傲道,“整个潞州城内,这样的戏台你找不出第二家。”

  陈卿远远看去,确见那戏台粉墙黛瓦,高脊飞檐,雅致清新,别具一番韵味。

  这要是换在平常,身为读书人的他少不得要好好游玩一番。

  可是眼下……

  他看着周围的这些建筑,个个精雕细琢,造型华美,想起刚才光是一座屏风就能用上万斤琉璃,这随便拿出一处花费,怕都够寻常百姓家过个三年五年的了,再想起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乡亲,心里不觉涌起一阵悲哀。

  那张管家依旧热情的向他炫耀着张家的奢华,陈卿却越来越听不下去,连问姐姐的住处怎么还没到。张管家见这位当家夫人的亲弟弟脸色越来越难看,善于察言观色的他自然明白了些什么,赶忙住嘴,这才带着陈卿离开这里,出院门,沿着青石板铺成的甬道向北走了一阵,穿过一座小花园,直进入了一处东西穿堂。

  “再往里走就是张家后宅了,夫人就住在里面。”张桐停下脚步咳嗽两声,便有一个十五六岁、梳着双丫髻,身着一身粉色襦裙的少女不知从何处走了出来,上前盈盈施个礼,张管家嘱咐一番便自去了。

  陈卿看那少女装束就知道这必是张家的奴婢,他本是农家出身,对这些在大户人家家里为奴为婢的女子天然便有好感,再看这姑娘长得粉光致致、颇为俊俏,更是心中欢喜,上前拱手一礼:“麻烦姑娘在前面带路。”

  那少女应该早就有人打过招呼了,知道眼前这位公子是本府夫人的亲弟弟,以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再看陈卿身姿俊伟,仪表堂堂,也是颇有好感,见他这般客气,轻掩秀口羞笑下,也盈盈回了一礼,才带他朝前走去。

  陈卿跟着她继续向前穿过两重仪门,果见里面有一座大院落。正面三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侧的厢房也是轩昂壮丽。一条大甬道直通正门。堂屋前,抬头便看到一个赤金青地大匾,匾上用篆书雕刻着“广寒苑”三个字,他不禁一笑。

  这时那奴婢赶忙说道:“老爷夫人情深意重,老爷常将夫人比作月中仙子,所以就这么叫了。我现在就去通报夫人一声,陈公子稍等片刻。”

  “老爷,老爷……”陈卿站在那门口等待着,仔细品味着这一路走来他们下人称呼张知道的不同,从少爷到老爷,他渐渐明白了什么,难怪,看来这张知道如今是真正的张家主人了。

继续阅读:第137章 河东有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