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喜临门陈卿终成婚 勤劳作陈相始觉悟
诀明子2019-11-16 17:403,545

  春来的太行山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整个天地都焕发出一种鲜活的色彩,冰河融化了,草木发芽了,就连山间的风也变得温柔了。

  这一年是嘉靖元年,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朱厚熜正式登上了舞台,他一登基便发布诏书,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大力支持下,宣布废除正德朝的很多弊政,解散豹房,拘杀佞臣,清查勋戚强占的庄田,还田于民,随之颁布一系列新的法令,意图一扫旧政,重整朝纲。正处于激烈矛盾对抗中的明王朝,在生死关头再次争得机会喘了口气,整个天下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这一年对于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农民陈卿来说,也至关重要。去年秋天粮食又获得了大丰收,百姓们手舞足蹈奔走相告,把青羊山描绘成了一个有鱼有肉的世外桃源,周边各地更多的流民争先依附,方圆上百里的土地都连成了一片。

  与此同时,陈相陈奉继续暗中吸纳各地前来投奔的豪杰,后来又有远在山西平阳府占据着中条山多个山寨的大响马,王彪王得兄弟二人亲率三百余人前来投奔,陈卿欣然接受,加上这些年陆续投奔的各路人马,他们已经有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这些人混在村民中间,平时参与耕种,遇到危险则拿起武器,这些年来他们既防着官兵也多次和太行山上各大土匪发生过冲突,几场恶战下来,很多人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英勇的行为更是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他们的根基也日渐稳固。

  这一年春节后,陈卿经不住家人的劝说,亲自打发媒人上门提亲,娶了同村好友袁广的堂妹,比他小四岁的袁路瑶,没有香车宝马也没有锦衣华服,就连原本可以借的九品官服他都没有借,说什么六品官也做过,不稀罕,路瑶居然都依了他。

  成亲那天,陈卿穿着一件蓝布直裰,大早上赶着牛车,载着弟弟陈奉和好友袁广两人,拉上一些米面布匹,亲自到袁广大伯家迎娶新娘,送她的定情信物不过是一件母亲杨氏戴了半辈子的玉镯,路瑶拿过他送的礼物,二话不说便高兴的戴在手腕上。

  锦儿去世后,陈卿把当年与王府有关的东西卖的卖、扔的扔,陈月几次送来的一大堆金银首饰也都被他卖了作为山寨之用,听说晚上要行结发之礼,他随手在路边摘取了几朵鲜花。绕着村子娶她回家的路上,他小心翼翼的把花朵削剪成一支发簪送给路瑶,路瑶看着这简陋却满含情意的发簪,注视着眼前这个从小就向往嫁给他的男子,紧紧的依偎在他的怀里,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婚前陈卿有一次把她约出来,告诉他自己曾经有过两段感情,锦儿之前还有个叫洁茹的女子,也是他喜欢的,然而两段感情不仅都没有结果,反而都是以悲剧结局,他这些年感觉自己就是个扫把星,专克喜欢她的女子,所以跟了他的人都会吃苦,甚至没有好结果,问路瑶是否还愿意,没想到她想都没想就点点头道:“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一天一个时辰,自己死了都无怨无悔。”

  这番话把陈卿感动的,当时便把她紧紧的抱在怀里,想起从前种种,不觉流下了眼泪。

  结婚前一天,陈卿只是带了陈奉和袁广下山,青羊山上的其他人他一个都不许来,怕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陈相也被安排留守。

  结婚当天,陈琦只是请了一些本村本家的亲戚,在石埠头老家的院子里支起了大锅,摆了两桌酒席,众人吃到下午早早便散了,当晚陈奉和袁广本来还想闹闹洞房,看陈卿一直精神恍惚,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伤心事,也就没了兴致,天色刚黑便早早离开他的房间,告辞去了。

  陈卿原本最害怕想起什么,席间便多喝了几杯,企图借酒浇愁,想把自己干脆喝倒也就不用想太多了,却偏偏怎么也喝不醉,客人走后,他摇摇晃晃的推开房门,被路瑶搀扶着到了床前。

  两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行结发之礼,先是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生死相依。

  看着眼前摇曳的灯火,陈卿想起古人“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的诗句,终于还是忍不住想起了锦儿,那个曾一心想有一天跟他结发同心的女子,想着想着,他的眼眶便湿润了。

  路瑶知道他是又想起了什么伤心事,也不说话,就这么拿出随身带的手帕给他擦拭下眼角的泪水,把他结实的身子拥在自己温暖的怀抱,就像一个母亲安慰自己的孩子一样。

  陈卿感激的看着眼前这个身材娇小却容貌俏丽的女子,这个从小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在他眼里一直当妹妹看待的姑娘,如今她已经长成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成熟韵味的女子,他感激她这些年来不论发生什么,始终对自己不离不弃,感谢她明知道自己心里有人,明知道自己不是他的最爱,却依然义无反顾的选择嫁给他。

  灯火摇曳,红妆轻卸,两个人紧紧抱着对方直到深夜,方宽衣解带,同枕而眠。

  陈卿婚后在石埠头没有待两天便要去青羊山上了,他本想带着路瑶,无奈母亲杨氏身体日渐不好,需要人照顾,他们三个做儿子的又都在外面,路瑶虽有千般不舍却毅然让他放心离去,自己在家照顾陈母,陈卿更是觉得这个小女子实在是个最适合做妻子的人。

  很快便是清明谷雨时节,陈卿回山没多久,谷堆地一带的百姓们便开始纷纷拿起锄头赶着老牛,在田间犁地播种谷子,也播下一年新的希望。

  经过上次官兵冲击后,大家更加珍惜这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土地,更加辛勤的耕作,打的粮食也越来越多,除了留够自己吃的,都交了山里的粮库,春耕是一年一度比较忙的时节,在陈卿的安排下,山上的护卫队和河南那边来的响马小喽啰们都要帮忙一起耕种,不论是谁,都要参与耕作收获,以感受这粮食来之不易,他自己也不例外。

  这日他和弟弟陈相来到了七子沟一带参与耕种,这里离谷堆地有十几里,随着这些年他们势力的壮大,这里的流民已从之前的几十户发展到了三百多户,山下河南那边不断有流民翻山越岭涌过来,陈卿都授意田虎接收下。

  田虎那帮人之前原本还不乐意,直到后来这里也招了土匪的觊觎,甚至有河南那边的匪帮追过来抢劫粮食,流民们自告奋勇组织起来打了好几次才把他们打跑,田虎这才意识到什么叫人多力量大,慢慢的也心甘情愿接受了青羊山的管辖。

  这次更是多年来第一次主动邀请陈卿过来带领大家耕种,陈卿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田虎这是要让本地流民都知道陈卿才是这里的头,看来他这是心甘情愿接受陈卿为这片土地上的大当家了。

  七子沟一带的流民百姓很多人早已听过陈卿的名字,听说他要来,都早早便在村口等候,望眼欲穿想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英雄人物,陈卿骑马刚到村口,便受到很多村民们热情的夹道欢迎。

  他刚下马,很多村民更是簇拥过来,把他当英雄一样围在中间,一些逃荒过来的流民更是把他当做再生父母一样,先是拉起他的手跟他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说到激动处很多人更是一个劲的磕头千恩万谢,说如果没有这个地方,自己可能早就饿死了。

  百姓们群情激动,热情的争抢着邀请陈卿陈相到自家地上参与耕作,好像那对他们来说是份极大的荣耀一样,此情此景把个陈相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这些年是头一次来七子沟耕作,最终选择了在田虎家的土地,耕作间隙,陈相看着百姓们快乐的哼着调调辛勤耕作的场景,再放眼望去上下一片麦田绿油油的长的正旺盛,激动的流下泪来。

  他悄悄走到陈卿身边,动情道:“哥,谢谢你。”

  陈卿纳闷道:“谢我,谢我什么?”

  陈相道:“我谢大哥,把我带出来,我是今天才明白了,什么是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

  “喔?”陈卿看着弟弟神情的变化,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陈相侃侃道:“想当年你们都说我书读的好,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却忘了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做官吗?那做官又是为了什么呢?让人羡慕,受人追捧吗?

  其实不知不觉中我们这些读书人早已丧失了读书的初衷,人人视升官发财、光耀门庭为第一要务,早把圣人教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抛之脑后,更缺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襟怀。

  读书跟做官其实并不冲突,但做官又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造福百姓,留下一番美名,名垂青史吗?我陈相此前一度以为只有做官才能造福百姓,受到百姓爱戴。可自从来了青羊山,尤其是七子沟,我发现不是这样啊,我虽然仕途不顺,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可我们做的事情不也一样造福百姓了吗?你看那些村民们刚才激动的,欢呼着,千恩万谢,把我们当做再生父母一样,我们何尝不是受到了百姓爱戴呢?”

  他说的这番话至情至性,听得陈卿先是愣怔半晌,随之激动的紧紧抓住弟弟的肩膀道:“老弟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刚才受村民们那么拥戴时,他虽也有感动却没有掉一滴眼泪,此刻听到弟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陈卿竟然激动的掉下眼泪来。

  多年来对弟弟种种的愧疚,陈相之前读书和来家后一幕幕的场景都涌上他的心头,再认真品味着他今日这番话,陈卿发现不知不觉中弟弟真的变了很多,作为兄长,他是多么欣慰,能看到弟弟重新振作起来,真的长大成人了。

继续阅读:第167章 计谋深典史想升天 再抓人不怕你不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