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
夏初时节,太行山处处鸟啼虫鸣,树木葱郁,一派生机盎然的亢奋态势。山谷间凉风送爽,野花绽放,满目七彩,仿佛一幅绝美的油画。
青羊山谷堆地,农民军大本营到处一片忙碌,壮汉们担水浇地,妇女们采摘花草菜叶,土地上田连阡陌,麦苗也已经长到二尺来高,百姓们辛勤耕作,准备迎接下一场丰收,兵士们则日夜辛苦训练,以随时准备应对下一场围剿。
陈卿和杀马帮首领李杰、林永并肩站在一处高高的山头上,两军结盟仪式刚刚结束,杀马帮全部两千多人马正式宣告加入青羊义军,作为义军的一个部分独立存在,继续由李杰等人率领,两军互为犄角,互相合作,共同反抗官府,抗击官兵。
结盟仪式在李杰的倡议下搞得很是简单,陈卿召集所有山上大小首领全部到位,聚义堂前摆设条案,杀猪宰羊,摆酒置菜,陈卿陈相和李杰林永割破自己手指滴血入酒,举杯共饮,以示今后血脉相连,生死与共。随后双方首领共同议定坐席次序,几番推让下来,陈卿坐首席,李杰坐次席,林永坐第三,军事方面,陈卿为义军统帅,李杰和林永为副帅,共同主持义军大小事务。
山上各路首领早就听说过杀马帮的大名,仰慕已久,对这种分配自然没啥意见,毕竟人家实力摆在那,光是清一色的骑兵就有五百多人,比潞州卫的骑兵还要多,且各个都是骑术高手,来去如风,这些年随着大部队东打西杀下来更是累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各个无不是精兵中的精兵。
结盟仪式后,陈卿感慨良多,在这种连自己的命运都朝不保夕之时,能得到杀马帮的支持加入,实在是大感欣慰,尤其是杀马帮不仅带来人还带来了很多钱粮,都是他们这些年东征西讨打劫不义大户而来的,他们带来的东西足够山上义军一年用度,这无异于雪中送炭,陈卿不断向李杰和林永表示感谢,二人一再谦让,随后三人放声大笑,共同宣告正式结盟。
“陈卿,我是真没想到你也会反,居然真就反了,而且一出山就把三个县土地给占了,要知道我们当初起事也不过是控制壶关一地而已,你小子,有种!”李杰笑道。
陈卿苦笑道:“我也从没想到过有一天会成了官府朝廷口中的乱匪草寇,更没想过造反。想当初我苦读诗书,也曾醉心过功名,即便为王府一徭役亦曾想以身报国,如今想来真是造化弄人。”
“把你逼上这条路的不是造化,而是那些可恶的狗官!”林永冷笑一声道,他今日依旧穿着一身白色直身,头戴飘飘巾,衣袂飘飘,风度潇洒,俨然一个书生。
“我们几个其实都一样,尤其是我和你,都是读书人,但凡能活的下去谁他娘愿意造反,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弄不好还会祸及子孙,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刀山火海里乱撞,真不是回事啊。”
陈卿看着林永似有感而发,用力的点点头:“是啊,谁愿意造反,都是被逼无奈!”
他也有感而发道:“其实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老百姓是最可爱也是最可怜的,他们最老实也最本分,从不抱怨也从不贪得无厌,只要你给我几亩地种,给我几口饭吃,我能吃饱饭,活下去,谁还愿意提着脑袋造反啊,都是那些可恶的贪官们逼的,他们自己大鱼大肉吃着,却连口汤都不让我们喝,最后连锅都端走了,老百姓被压榨的不成样子,逼的活不下去,横竖都是一死,不反你反谁!”
林永赞赏的看着陈卿,点头表示赞许。这些日子接触下来,他愈发发现和陈卿意气相投,陈卿很多思维也异于常人,对他心悦诚服。
李杰长叹一口气道:“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我们已经别无选择,退无可退。但我相信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凭什么他们就该吃香的喝辣的,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老子偏就不服这个理,咱们今天既然有这个本钱,就该好好折腾一把!”
这时他把目光投向前方连绵的山岭,指着远方道:“你们都是读书人,当听过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我们干的是杀头的买卖,很多事情更该早作准备。如今我们两军合在一起的兵力足有七千多人,这么大一支队伍想要很好的控制,单靠我们几个人根本做不到,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整兵备战,先在这夹缝中活下来!”
“我曾流窜到大同一带,亲眼见过那些边军训练,他们一个军营中有多个兵种,每个兵种都有一套组织,从总兵到参将、游击、守备、把总、哨官,每个人带领数量不同的兵士,直接对上一级负责,战时相互配合,纵然百万大军也是如臂使指,有条不紊。这正是边军可怕之处,我们也该当如此,才能将整个义军调动起来,战时不忙不乱,更好的打击敌人。”
陈卿觉得言之有理,连连点头,当下便让人安排下去,三日后在演武场阅兵同时安排义军编制等事宜。
……
三日后,风和日丽,艳阳高照。
陈卿身披盔甲、提了一把大刀端坐在谷堆地前演武场的点将台上,这演武场本为他们初来时护卫队兵士训练之用,并不大,今天早已站满了一个个身着青布衣衫的兵士。
这点将台则是陈奉带着一帮匠户连干了一个月用石头青砖垒起来的。在他旁边,李杰、林永一左一右坐下,台下两侧则是坐着山寨大小头领和陈奉陈相等陈家子弟。
杀马帮入伙不仅带来了大批人马钱粮,也带来了十多个擅长带兵的将官,他们加入杀马帮后在一次次和官军的纠缠战斗中除了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外,也表现除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尤其是指挥才能,事实证明这些人实在是领兵打仗的最佳人选。在李杰林永的提携下,很多人年纪轻轻便脱颖而出,成为杀马帮义军中的将官,指挥一支支队伍横冲直撞,极大的打击了官兵,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他们虽没读过一天兵书战策,却似乎是天生的统帅人才。这当中最有名的便是赵城,刘子通,温大仓,齐怀英四人。
陈卿总觉得这些人的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仔细一想才想起,这个赵城、刘子通和齐怀英,不是和他一样被列入了官府通缉的名单吗?他们个个都是钦犯。
一问之下李杰才偷偷告诉他“这三个人都是当年河北刘六刘七起义时那些领军人物的后人,赵城是当年义军副帅赵燧的侄子,刘子通则是刘六的一个侄子,齐怀英更是当年起义军领袖齐彦名的儿子,当年义军兵败,他们全家都被诛杀,这些人是在那些义军残兵的拼死护卫下逃跑出来的,他们东躲西藏历尽辛苦找到了杀马帮求收留,我见他们个个英气勃勃,他们的长辈也是世代马户造反,更觉和我们同病相怜,便收留了他们,还委以重任,这些人感恩戴德,加入杀马帮以来英勇善战,立下不少战功,一步步做到了首领位置,全是他们在和官军对战中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陈卿闻言大惊之余也是大喜,当即一一见过几人,向他们拱手致敬,更是对他们的父辈表达了崇敬和钦佩,四人见他如此客气,很快便对青羊军有了好感,对陈卿更是心服口服。
李杰又向陈卿推荐,他属下还有几个猛士最适合做前锋的,有一个陈卿一眼便认了出来,便是当时和申家北上贩盐时,在半道上打劫他们,带头把他活捉了的那个大汉。他近前一看,那人身形魁梧,虎背熊腰,黝黑的皮肤如铁铸的一般,颌下一部粗髯,根根粗如钢针,生得是浓眉阔口,颇具英武之气。
陈卿看得很是喜欢,忙问此人姓名,这才知道此人和他一样姓陈,叫陈来,是荫城人氏,打铁出身,从小练得一身好本事。
陈卿惊叹之余,李杰又悄悄告诉他:“还记得当初你在王府时,你随沈王亲征,半道上忽然凌空飞来一个大锅盖,把你们队伍打乱,差点直接把那王爷的头给割下来……”
陈卿怎会不记得,这一幕就像噩梦一样曾长久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一想起那个横飞而来的锅盖,当时要不是张安替他一挡,自己都险些成了那盖下之鬼,至今心有余悸,看到李杰看着陈来在笑,陈卿指指他,瞬间明白了什么。
“难道,难道当时掷出这锅盖的便是这个陈来?”
李杰点点头道:“不是他,还能有谁。”
陈卿对此人更是刮目相看,亲自上前见他,挽起他的手道:“陈来,好后生,哈哈,我陈卿自幼习武,最佩服那勇武之人,自问也没那个本事把个锅盖当做神兵利器一样取人性命,而你居然能运转如此大一个锅盖横扫千军,这功力,难怪我在你手上几个回合都走不上便被生擒活捉,陈卿佩服!”
陈来别看作战勇猛人却很腼腆,听到陈卿这么一说居然有些脸红,连说:“哪里哪里,陈首领过奖了,我这是匹夫之勇,匹夫之勇,哈哈。”
陈卿笑道:“你过谦了,匹夫之勇又如何,昔日三国时典韦吕布都是万人敌,我看你这身手便是我青羊山的典恶来,吕奉先,来日可要好好表现,让大家看看。”
陈来一听说让他杀官兵便来了劲,抱拳道:“大哥尽管吩咐,论杀那些官兵,我就跟踩死蚂蚁一样,毫不手软。”他说着眼里透出一种深深的愤恨。
陈卿后来才从李杰口中得知,这陈来一身好武艺,本来在荫城打铁打的好好的,他家商铺生意也还红火。他有个妹妹叫陈曦长的花容月貌,被当地一个土财主看上,早就打她主意,被陈来三拳两脚打回去好几次,那土财主怀恨在心,便花钱买通了时任壶关知县的邱引,恰在这个时候,朝廷下旨在民间选秀女入宫,那狗官邱引便以为朝廷选秀女的名义上门逼迫陈家交出女儿。
她妹妹刚烈,自然是抵死不从,后来官府天天上门恐吓,查封了他家的铁铺,又以抗旨之罪捉拿了陈来父母,她妹妹一气之下上吊自杀,陈母闻讯后也在狱中自尽,陈父后来虽被释放回家,却染了一身病,回家没几天也去世了。
陈来一怒之下,提起一把大铁锤灭了那财主满门,又杀上壶关县,差点亲手宰了那狗官邱引,他因此恨透了官府和朝廷,杀起官兵来那是毫不留情,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陈卿听完后,想到自己惨死的父亲伯父,还有洁茹甚至锦儿,自己何尝不也是被那王琳和胡郜这些狗官逼得活不下去,才走上这条路,他由此更加觉得这陈来跟自己一样都是苦命人,偏偏两人都姓陈,因此对他更加喜欢。
有一次,陈来主动找到陈卿,请求他来日若打壶关,一定要让他当先锋,他对壶关县令邱引恨之入骨,必欲亲自杀他而后快。陈卿告诉他,按照大明官制,一个地方官在任上最多不会超过九年,如今的壶关知县早就不是那邱引,而是一个叫李用敬的。陈来却不在乎,感觉天下狗官一个样,先宰了这个姓李的,再找着那个邱引,他求陈卿务必帮他打听那邱引现在何处任职,此仇不共戴天,他就是踏遍千山万水也要结果他性命,陈卿爽快的答应,这件事包在他身上。
如今在这点将台,陈卿又远远的看到陈来站在台下军士中,特别嘱咐让陈来上来,和台前各路首领一起入座,陈来受宠若惊,不敢就坐,陈卿便亲自起身把他安在一个位置上,陈来扭捏半天,还是李杰点头示意他才坐下来。
如今在座的各路人马,杀马帮的各路将领十九人,青羊山的冯大川、王彪、王得、陈得和、李陈、李景芳、殷得海,平阳子、牛得才、冯庭保还有陈家子弟陈奉、陈相、陈迁、陈往、陈通、陈进等十八人,可谓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