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玉牌有两块,拼起来正巧缺了中间的一部分,也可以隐约认出其中的两个字。
一个字为“青”,一个字为“月”,至于中间的字,却因为不知去了何处的一块碎玉认不出来了。
苏余音听苏勘元说完,再看看少年诚恳认错的样子,心中便有些为难。
“既然你不是疯疯癫癫的傻子,那你今后有何打算?”苏余音忍不住多瞧了两眼少年俊俏的脸,这少年现在不过十四五岁,但是眉清目秀,已经能看出将来的好样子。
再加上少年刚才道歉的时候举止从容,看着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
像这样的人,绝对不会缺少去处。
听了苏余音的话,这少年顿是有些惊诧。他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该去往何方,便想着先找一个人家暂且住下。
苏家人团结的样子令他颇为羡慕,再加上经过刚才的事,他也确认这家人好相处。
想到这里,少年便看着逐渐热闹起来的小摊,有些忐忑的问道:“不知……掌柜这里,可还需要人手?”
苏余音正在炒着锅里菜的手一顿,她抬头看了看少年,再看了看逐渐客满了小摊。
她可不相信少年说起这个,只是想找一份活干,去个酒楼跑堂都比在她这个摊上受着风吹雨打,居无定所好得多!
“不必了,我这小本买卖,可请不起那么多人!”苏余音说完这话,便低头继续做自己的事。
少年有些为难的低下头,他看了看自己拿过来的小包袱,突然灵机一动,将那两枚碎玉找了出来。
“我可以把这两块玉抵给你,”少年顿了顿,他有些不安的看着苏余音,生怕自己再次得到拒绝,“我还能够帮你们干活,只求有个安身之地……毕竟我现在不记得前尘往事,身上还带着伤,需要好好休养。”
听到这里,苏余音抬起头来,仔细打量的少年一番。
她这才发现少年袖口伸出来的手腕上还带着一些红痕,瞧着像是在山间弄出来的擦伤。
这时候苏勘元也过来小声说道:“刚才换衣服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后背有撞出来的伤,看着青青紫紫的,这么一大片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
话虽这么说着,但是苏家人一联想,便觉得是这少年在山上昏迷时可能经过了撞伤。
想着这少年也是可怜人,又将姿态放得如此谦卑,苏余音便犹豫起来。
就在这时,少年又加上了一个筹码:“我还识字,还能够帮忙做一些书写的杂事!”
苏余音立刻眼前一亮,想到了家中还未启蒙的哥哥和妹妹。
苏无垠在书院休假的时候,会回来教他们认一些简单的字,但是苏家人都不想打扰苏无垠,生怕坏了他学习的进度。
但是在这个时代,又有谁不渴望着知识呢?
苏勘元也曾经偷看过大哥苏简的书,甚至将书拿倒了,还津津有味的看着上面那些根本看不懂的图画文字一脸傻笑。
但是苏家贫穷,苏无垠年纪最小、又有天分,是最适合去读书的人。两个哥哥已经长成,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现在他们去读书了,谁又来负责家里的事?
但这少年却说自己识字,若是将他留下,苏家人跟着一起学认字。
苏余音再伸手拿起少年递过来的两块碎玉,见这两块玉虽然已经碎了,但是雕刻的花纹十分精致,玉质剔透水头十足。
她偏头看了看少年,两人相视一笑。
苏余音便道:“既然这两块玉上一个字是青,一个字是月,那你就叫青月,如何?”
少年都不记得自己是谁,正好这两块玉也算是自己的身份凭证,便点头同意下来。
青月,青月……他心中默默念叨两声,竟然隐隐的生出了一丝熟悉感。
“好,以后你便唤我青月!”
青月穿着一身浅蓝色的粗布衣裳,在小摊边上忙前忙后打下手。看得出他并不习惯做这种事,但他认真的模样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无他,秀色可餐而已。
有相熟的客人打趣道:“苏家丫头,你们这还请了个小子当帮工,这模样可真是生得俊俏,怕是天上的金童也不过如此!”
苏余音应了两声,又听到旁人议论:“依我看,苏家丫头的模样也不错,说不得将来还是咱们县城的豆腐西施。”
“只不过是豆腐西施卖的豆腐,还真是口味独特!”那人说着,便将一块臭豆腐夹了起来,在嘴里一口咬下。
这臭豆腐用猪油炸得外皮金黄,配上独特的蘸酱,带着一种怪异的臭香。
喜欢的人好上这一口,天天都要来苏家摊子报道,不喜欢的人却是在三丈开外就避着走。
随着时间流逝,日落西沉,青月直起自己有些酸疼的腰,将手上的抹布叠好。
“好了,今天的生意就做到这里,”苏余音将最后一位客人要求打包的臭豆腐包好,递到客人手中,“二哥三哥,准备收摊!”
她一边说着,一边往边上包子摊摊主走了过去,在案台上拍了五个大钱,要了一袋子包子。
苏家人收好了小摊,坐上牛车。青月还有些犹豫,苏余音偏过头去瞧了一眼,便冲他招手,让他上车。
她将这一袋子包子分了分,口中说道:“先吃些包子,将肚子垫垫,等回去之后,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好吃的!”
苏长歌闻言心中喜悦,咬着包子,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苏勘元一手拿着包子,一手牵着缰绳,慢悠悠的去赶着老牛往家的方向走去。
青月也分到了一个肉包,他本来还有些为难自己没有洗过的双手,但是看着苏家人这般快乐的模样,也跟着学了起来。
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肉包子,一口咬下汁水四溢,猪肉和鲜汤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青月突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
他虽然忘了自己从何而来,但是从山上走到城门口的那段路,他总是有一种紧迫感,像是自己身后有着虎狼在追逐。
直到见到了苏家人,换上了新衣裳,做了新打扮,又得到了接纳,才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