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娥没有理他,只是收了泪扶王太太坐下,紫烟和春燕上前给王太太行礼,起来后紫烟又倒了杯茶,淑娥接过递到王太太唇边:娘,喝口水吧。被人这样恭敬对待,王太太似乎又回到当初丈夫没去世的时候,那泪不自觉地掉下来,就着淑娥的手喝了两口水,开口时候声音特别暗哑:女儿啊,你不知道这几个月我们过的什么日子,我从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吃过这样的苦。
鸾娥也叫着姐姐,淑娥瞧一瞧她们的衣衫,都是旧的不说,鸾娥的衣衫还破了几个口子,再瞧鸾娥的手,手上有划痕。淑娥拉起妹妹的小手,轻轻抚摸着上面的伤痕,那眉就皱了起来。鸾娥笑嘻嘻地道:姐姐,这不是别人打的,是我上树掏鸟蛋的时候摔成的。
上树掏鸟蛋?淑娥就像听到什么不可能的事一样睁大眼睛,虽说王家称不上是什么名门望族。但王家也有七八百亩田土,一年的租子足够全家丰衣足食地过。淑娥姐妹从生下来也是奶妈服侍,丫鬟跟随,受的教导也是文静淑雅。
鸾娥年纪还小,从小又文静,现在竟然上树掏鸟蛋?鸾娥已经把袖子放下,笑嘻嘻地道:是啊,没有吃的,就去掏鸟蛋给娘煎蛋吃。鸾娥声音不大,王三叔在淑娥没理他之后也恼羞成怒不说话了,这话众人听的清楚明白。
淑娥心中大怒,转身指着王三叔的鼻子:嗣子呢?请出来给我见见,纵你说破天去,这不给嗣母和妹妹穿衣吃饭,告到天边我都不怕。说着淑娥吩咐春燕:走,套车,我们去县里告告去,这不孝的案子,该是怎么审?
见淑娥牵了鸾娥的手作势要走,王三太太着急起来,忙上前拦住淑娥:大侄女,话不能这么说,这不过是小侄女自己调皮罢了,我们哪里没有不给她们饭吃。鸾娥已经尖着嗓子喊道:三婶你胡说,头个把月去厨房还能拿到白米饭,这些日子换了人,不是馊的就是糊的,连热水都没有一口,娘还在病着,要不是我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给娘补身子,娘只怕熬不到姐姐回来。
说着鸾娥就大哭起来:姐姐,我们过的好惨啊。淑娥一则是怒,一则是心疼,再细一想想,自己进门来瞧见的,眼熟的下人没有几个,都是些眼生的,心里的怒火更盛,只是冷笑道:好啊,是非我们上堂去。
说着一手牵着鸾娥,一手扶住王太太就要出门。王三叔见她口口声声要上堂,此时贸然前去,没有打点的话自己自然是输了,这嗣子不孝母亲,问出来这份产业归了别人不说,只怕自己儿子的命都要送在她手里。
王三叔眉头一皱,对厅里的下人使个眼色就喝道:家里的大事,自然是男人们做主,你一个没出阁的女子在这里胡乱什么,定是在路上中了邪,还不快些把她绑起来。刚才这群下人淑娥吩咐着只是躲躲闪闪,王三叔一吩咐倒是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就要来抓淑娥。
春燕忙挡在淑娥面前,大声喝道:你们还有王法没有?任由别人胡乱做事,这天下可还有个公正?紫烟也紧紧护住淑娥,一时变成乱战起来,有个婆子嘴里还道:大姑娘,你听三老爷的吧,他毕竟是个男主人,比不得你是要嫁出去的姑娘,真惹了他,给你个辣手,你也只有受着。
王三叔听了这话,面上现出洋洋得意之色:公正?在这里,我就是王法,就是公正。话音没落就听到外面传来声音:好一出欺凌弱女的戏啊,本县治下,岂能出这种事情?
这声音让众人都一怔,王三叔脸上的笑容凝固在脸上,睁大眼瞧着外面走进来的男子,一身官服,正是本县老爷。
春燕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方才见势不妙就让小董快些去县里请老爷,还怕时间拖的太长,没想到他倒来的快。
知县老爷姓徐,来本地任知县也有一年多了,小董初去请的时候听说王家的事还有些不想管,等到小董亮出江宁县的招牌,徐知县一双眼就亮了,官官相卫,这又是明面上能增自己光辉的事,急忙打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