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愈发沉了。
赵洞庭从武鼎堂离开以后直到御书房,其后陆秀夫、钟健、温庆书、王文富、辛景福、赵与珞等人也陆续赶到。
他们在御书房外间房间里召开会议。
“朕此时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暂且将一应国事交由诸位。”
才刚刚开口,赵洞庭就语惊四座。
陆秀夫等人全都露出惊色来。
王文富道:“皇上何以突然生出如此想法?”
赵洞庭道:“朕打算闭关修行武道。在此期间,全国事务由你们表态决定,除去关乎前线战事之事宜,无需向朕汇报。”
“皇上!”
身为副总务令兼副阁主的陆秀夫闻言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老臣以为此举不妥,皇上何不待战后再……”
“呵呵。”
他话还没有说完,赵洞庭却是笑出声来,道:“总务令不必如此紧张嘛!”
他故作轻松之色,“有你们在,朕是放心的。朕这也是想考究考究你们是否真有治国之力。说起来朕创立这项新策也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如今也是该看看此制度是否真的于国有用、于民有用。
有朕在,你们始终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什么事都得向朕请示,朕有什么事通过你们表决,你们也都是应着朕的意思办。如此,于大宋并不是种好现象。
朕创立内阁,为的就是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为的就是各级官员都能有主见、有作为,而非是唯主官马首是瞻。朕不怕你们敢直谏、敢否定朕的决定,怕的就是你们对朕唯命是从。因你们如此,下面定然也是如此,那么内阁制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这……”
陆秀夫等人都被赵洞庭这长篇的话弄得有些哑口无言。脸上有着若有所思之色。
在他们心里,皇家是至高无上的。而现在,皇上却是把这至高无上的东西落下来。
他们大概直到这刻才真正意识到,赵洞庭创建内阁制并不是闹着玩儿,而是真正想要大宋焕然一新
皇上这是要把自己作为表率。
而正如赵洞庭所说,他们此前的确是没有什么作为的。说到底朝廷的任何决策,还是赵洞庭在做主。
他们表态都不过是走个形势而已。
过好半晌,陆秀夫才对赵洞庭道:“皇上真打算让我们来表决国家决策?”
他脸上仍然还有着惊疑之色。
因为以前的皇上绝对是不会这么做的。这和以前的君王之道绝对是悖逆的。
皇上虽然本来就和以往的先帝们行事大相径庭,但这回不同以往,是真正打算削弱自己的权力。
陆秀夫可以想象得到,只要是内阁真的开始决策。那么如此下去,终有一日,皇帝将不能再一言九鼎。
“当然。”
赵洞庭很肯定地点头,“等会儿朕会拟旨,情报阁从此直属于你们,不再只对朕负责。总管萱雪也加入你们。”
陆秀夫等人更惊。
如果是赵洞庭让他们表决国策很可能还只是作态,那将情报阁交出来,便绝对是在表明决心了。
这夜,陆秀夫等人直到很晚很晚才离开御书房。
到离去时,他们这些大员眼中仍然留着惊色。
翌日。
有早朝。
赵洞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肯定了以他为首的中枢内阁的地位,并且首次明确规划了内阁的等级划分。
在中枢内阁以下,则是总务内阁、军机内阁、律法内阁还有监管内阁。再往下,便是各部、各司内阁。
他们在本部衙门有着决定权,但都受到上层的制约。
至于各路各州各府的各种衙门内阁,自然也是归属在他们所属组织的内阁之下。
实际上大宋的各级衙门并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是由主官决策变成内阁决策。
情报阁总管萱雪成为了内阁阁员。
始终游离于朝廷个部之外,显得颇为神秘的情报阁也自此定级。
在刘公公宣读这份旨意的时候,殿内百官都看向萱雪。萱雪自己也是满脸震惊之色。
她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能够加入这样的心脏组织。
她以前只当自己是皇上的耳朵而已。她也知道自己从来不被百官待见,甚至瞧不起,但或许,以后这种局面将会转变。
情报阁行事必然依旧神秘,但却绝不会再是藏在阴影处的“小人”。
早朝散去,百官成群结队的离开大殿,俱是窃窃私语。
只有萱雪孤零零,但她绝美的脸上却是泛着笑。
刚刚竟是有几个官员主动向她表示“恭贺”。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过的。
情报阁比监管省的人还要让人敬而远之得多,甚至说是惧怕都不为过。
赵洞庭最后才从大殿里出来,然后以颇快的速度向着武鼎堂方向而去。
整夜过来,他现在已然有些压制不住心中的欲念。或许再过两个时辰,就会像当初白玉蟾那样迷失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