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整个虐待的过程当中,处罗可汗也在观看着,他并没有因为虐待突厥的百姓而心中怜悯,他也认为这两个人的确是该死。
到了第二天,杨天承亲自宴请处罗可汗,在一家客栈进行饮酒来庆祝石度拉的死亡,同时商量让处罗可汗回国继续复位。
在整个酒宴上,杨天承也邀请了许多的大臣前来相陪,许多大臣看到处罗可汗彬彬有礼,深受着大炎文化的熏陶,感觉到特别的亲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杨天承就对处罗可汗说道,明天会浩浩荡荡的送他回突厥复位。
处罗可汗只是微笑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
这场宴席在深夜的时候才结束,处罗可汗又要回到天龙寺去。
他请求杨天承,如果没有事情的话,跟随自己到天龙寺,自己有话要说。
杨天承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天龙寺里。
进入禅房以后,处罗可汗就说道:“皇上今天晚上没有喝醉吧,所以接下来我所说的话,应该你能够清醒的听到。”
杨天承感觉到处罗可汗今天有些奇怪,就说道:“有什么话你直说就行。”
“我首先要感谢陛下的好意,但是我并不打算回到突厥了。”
这个说法让杨天承感觉到十分的意外。
“这是为何?”
“说句实在话,这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假死以后被你救到这里,我忽然感受到了天龙寺的热情好客,每一天能够听到老禅师的讲道声,竟然入了迷。”
处罗可汗就说到由于天龙寺身处在山涧之间,每天可以听到鸟语花香,每一次佛堂里敲着大钟,听着老和尚的讲道会让他深陷其中。
他感觉到这种生活特别的惬意,他想起了在突厥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却觉得这里是一方净土。
“所以我愿意留在这里,或许我在逃避什么,可是我真的喜欢上了这里,或许就像老禅师说的有佛缘吧。”
杨天承万万没有想到,处罗可汗在天龙寺里避难,竟然会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一时之间,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忘记了一切。
“陛下不用感觉到特别的意外。”
杨天承叹息了一口气:“朕总感觉到做了一件错事,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
“陛下怎么会这么想呢?这怎么能是坏事呢,佛法那是好事,你也知道我一直仰慕大炎国的文化,佛法不是来自大炎,却在大炎非常的丰盛,所以这也是你们文化的一部分。”
处罗可汗就是有一个好处,善于学习大炎的文化,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学习,这一点让杨天承感到喜悦。
他最后就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行吧,朕就尊重你的决定,你要在这里待发修行吗?”
处罗可汗回答暂时待发修行,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要剃光头出家。
突厥的王竟然留在这里出家,或许会引起突厥的一些躁动吧,杨天承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处罗可汗就说道:“没有必要,我相信义成公主会解决这件事情,她在突厥的威望毕竟是很高的。”
两个人又谈论了很久,杨天承最终离开了天龙寺,处罗可汗说明天会跟住持好好的商议一下。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处罗可汗向住持提出了这个要求,住持十分的高兴,并夸赞他十分的有佛缘。
而原定于浩浩荡荡欢送他回突厥的仪式,也就因为这个原因而取消,处罗可汗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突厥。
现在突厥也正准备处罗可汗欢迎仪式,并且已经有使者在路上迎接了。
当义成公主收到这封信的时候,目光有些呆滞,万万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作为处罗可汗的枕边人,她当然知道,夫君虽然平时待人比较温和,可是认准了的事情是说一不二的。
她最终把信收了起来,并且给对方还回了一封信,表示尊重他的决定,希望他能够生活的快乐。
接下来,她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儿子。
奥射设对父亲还做了这样的决定,也感觉到十分的意外,他说希望自己到大炎去把大汗给劝回来,因为突厥还要靠大汗来支撑。
“没有用的,你父汗只要说了这件事情,他不会放弃的,就算是把他的人给弄回来,但他的心却还是不在这里,这样岂不是对所有突厥的百姓不利吗?”
奥射设从来没有见过父汗,但是他似乎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因为他身上也有对方的基因。
“儿子,接下来你要做好继位的准备。”
奥射设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指着自己说道:“母亲,我这么年幼怎么可以承担重任?”
“当然可以了,以后你将是整个突厥的王”。义成公主的眼中,透露出来了一种鼓励。
接下来,义成公主就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上,她拿出来了处罗可汗的那封信,所有的大臣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感觉到十分的奇怪。
有一部分人就认为这是不是处罗可汗受到了胁迫,是大炎国的人把他困住了?
义成公主却摇了摇头,她指出了几个证据,这些字当中有一些是只有她自己和大汗能够看懂的,有一些字的笔画就是一些暗号,绝对没有别人代笔的意思。
而大炎国他们的人有手枪,如果真要攻打突厥,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手段。
有一个大臣就点了点头,他以前就看过处罗可汗经常的念佛经,还经常的给一些大臣讲述佛经里面的故事,看来他愿意选择留在寺庙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本公主接下来就提议让自己的儿子奥射设成为新的可汗,只不过由于他年幼,所以必须有人来辅佐。”
并现场提议了几个顾命大臣。
没有人提出异议,接下来整个突厥便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新可汗的继位仪式。
马上便有使者到大炎传递消息,希望有人来参加新可汗的继位仪式。
就这样,奥射设在几天以后正式成为了突厥的下一个可汗。
在继位仪式当中,大炎国派遣了几名重臣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