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李源的哭诉后,杨天承故作惊讶地问道:
“竟有此事?萧国丈竟然敢动用私刑?还私自扣押李国公的弟弟?
真是无法无天了,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把律法放在眼里。”
杨天承“大怒”随后一拍桌子开口道:
“爱卿放心,我这就把萧笈宣过来。”
随后对着旁边侯着的张永说道:“去把萧笈给朕叫过来。”
“陛下,奴才马上去!”
杨天承吩咐下来,张永也不敢耽误,得了腰牌后,便带着几个小黄门匆匆忙忙的出了宫朝着国丈府赶去。
李源见到杨天承怒气冲冲的模样,虽然多半知道是装的,但也知道这件事成了。
他李家回归长安和萧家的第一次争锋,算是他李家胜了。
萧笈听到了张永前来,连忙从寝房内赶到正堂,一进正堂就看到张永手持天子节站在那,连忙跪了下去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永等萧笈行完礼起来后开口说道。
“萧国公,陛下宣你入宫,还请国公随咱家走一趟。”张永笑道。
萧笈从怀中摸出一块金子悄咪咪的放在张永的手上开口说道:
“不知张公可知,陛下那么晚宣微臣进宫可有何事。”
张永被萧笈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摆了摆手拒绝。
萧笈见状脸都黑了,自古以来宦官受贿是风俗了。
若是宦官不收贿赂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皇帝是真的怒了,导致底下那些宦官也不敢搞小动作。
带着忐忑的心思跟着张永走向皇宫,刚一进承乾宫,就看到站在一旁的李源。
这时萧笈那里还不明白是什么事。
“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天承黑着脸看着萧笈开口说道:“你可知朕找你所为何事?”
“臣知罪!”萧笈跪在地上把头弯的更低开口说道。
“萧笈啊萧笈,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谁给你的胆子敢擅自把朕刚放出去的人给扣下,还给他动用私刑。”
杨天承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说道。
“陛下恕罪,微臣是一时糊涂啊,实在是李忠太欺辱微臣了,微臣一时气不过就把他请回府去给他一点教训。
至于乱用私刑,微臣没有啊,微臣位列三公,乃是尚书右仆射,怎会知法犯法!”
杨天承冷笑的看着萧笈,萧笈的话他明白。
无非就是他位列三公,乃是朝堂中的顶尖大臣尚书右仆射,提醒杨天承,他萧笈没那么容易动的。
原本杨天承的怒气只是装出来的,而现在则是实实在在的发怒了。
杨天承也没打算动萧笈,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压下心里的怒气后开口说道:
“传朕口谕,尚书右仆射,知法犯法,私自扣押李国公胞弟,罚俸半年,另外都官交由左仆射汲寒执掌,我不想在民间在听到你两家的丑闻,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脸呢。”
说完后冷冷的看着萧笈说道:
“若再有下次,你这尚书右仆射也不必做了,三公之位需要的是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你便告老还乡吧。
时间不早了,你们下去吧。”
萧笈凝了凝眼,若是真被杨天承给卸下三公之位,那么他萧笈算是成为大炎帝国第一个被卸下来的三公了。
虽然三公只是荣誉并无实权,可正因为他顶着三公之位,朝堂上那么多人才愿意站在他的阵营。
“微臣知道,微臣告退!”
说完后,萧笈便和李源一起退出承乾宫。
一路出了皇宫之后。
“你李家真是好手段,打破世家规则倒是让我措手不及,我倒要看看,被排挤在世家之外后你李家该如何生存,就靠陛下恩宠吗?”
说道恩宠两字,萧笈加重了语气,随后冷笑着转身离开。
“我李家该怎么样倒不用尚书右仆射担心,不过丢了都官一部只剩下度支和工部两部,这尚书右仆射是不是名存实亡。”
萧笈威胁他,李源自然也不甘示弱回怼过去。
听到李源的话,萧笈脸都黑了,不过李源说的是事实,也顾不上和李源斗嘴,转身便匆匆离去。
翌日上朝前,关于杨天承的口谕传遍了整个朝堂。
萧笈明面上只是罚俸半年,最后却丢掉了都官一部,可谓是在他这尚书右仆射上狠狠的砍上一刀。
萧笈之所以能在朝堂中得到那么多官员的拥护,一是他三公的名望,二则是他萧家的威望和人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执掌都官,导致官员们对他又敬又怕。
如今他只剩下一个度支和工部,毫不客气的说,他的尚书右仆射官职算是被砍了一半。
虽然短时间内不至于伤筋动骨,但长久下去必受影响。
众官员在金銮殿前议论纷纷,有惋惜悲痛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就在这时张永走出金銮殿捏着尖细的声音交道:“时辰到,传众臣入殿。”
“请陛下收回成命,我朝有史以来,可没有撤掉尚书右仆射一部的说话啊,这有违祖训!”
众臣中其中一个官员咬了咬牙,站了出来开口说道。
有人带头,几乎一部分萧笈派系的官员纷纷走了出来。
“臣附议!”
“你们是觉得朕是在违背祖训,这是在职责朕的不孝咯?”杨天承淡淡的声音传来。
立马让那些站出来的官员浑身发抖,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
“臣不敢!”
“臣绝无此意啊!”
敢职责皇帝不孝那可是诛九族的罪名,虽然大炎没有因言获罪这一说,但那也要看是对谁。
就连萧笈也冷冷的看了出来的这几个大臣,暗骂一句蠢货。
杨天承都拟昭了,怎么可能还能收回成命,这不是专门给他添堵吗?。
“既然没有,那就滚回去,丢人现眼!”
“萧家和李家这两天闹的事情你们也清楚,还需要朕多说?
“若是没有事启奏的话,退朝吧。”
“陛下,微臣有事起奏!”就在众人安静的时候,刘尚文站了出来。
“多日来关于进士科武试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了,请陛下过目。”
说完后刘尚文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一旁的黄门 。
黄门拿起奏折检查了一番后再转交给杨天承。
“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