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秀没有直接回宫,反而去了丞相府,元清欢见府里来了三个外人,而且还有个女孩子是海国人。
“管家,墨清哥哥在哪?”元清欢带着愠怒,她怎么也想不到司墨清会带海国人回府。
“大人在正厅,陛……”下也在,司管家还没说完,元清欢就直接朝正厅走去。
三个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吃了点稀粥,拘谨的站在司墨清和上官秀面前。
上官秀揉了揉头,感觉自己的精神有些不济,就长话短说:“刚刚他说的赎不了是怎么一回事?”
“是这样的,小妇人本是海国一商人的妻子,十五年前,丈夫随着使者入宫,一去不回,后来才知道犯了错,被赐死了。小妇人身上本没有多少钱,又担心未满周岁的小女儿。所以暂时住在了京城,那段时间,海国人无缘无故的被抓走,一去不回。”
“继续说。”
“小妇人身上没有东国的户籍,就嫁给了一个男子,奈何男子好赌成性。把女儿输给了大户人家。海国人在京城就是禁忌,大户人家也不敢强抢。小妇人想着出来要点钱,若是上天保佑,筹集得到赌资也是好的。”妇人伤感的抹了抹眼泪:“幸好遇见了公子。”
“你可知马铃薯?”上官秀问了一句。
“这,这。”妇人有些不敢说。
倒是有了精神的少女直言不讳的说:“娘亲说马铃薯是海国的粮食,特别的好吃,比粗面好吃多了。”
“对,姐姐说的对。”小男孩应和着姐姐。
“很好,你们安心在丞相府住下。”
上官秀话音刚落,元清欢的声音就传了进来:“凭什么?上官秀,你可知,海国人用马铃薯害死了高祖陛下,这是东国不许提及的事。你可知,海国人的蓝瞳女人是被上天诅咒的妖女,能魅惑人心,你放在墨清哥哥身边是什么用意?”
“凭什么?”上官秀淡淡一笑:“呵,凭朕是女帝,朕要做什么,还轮的到你这山野村妇在朕面前絮叨。”
“你,你想害死墨清哥哥。”
上官秀从位置上站起身,走到元清欢面前,冷漠的说:“记住,朕是君,他是臣,朕要他死,他就得死。”
妇人知道了上官秀的身份,立刻就跪了下来。
元清欢被上官秀的话噎的说不话来。
“丞相,若是这里不容这三人,送到宫里来。谁敢动他们,朕要他九族性命。”上官秀放下一枚帝令:“朕记得,元小姐的师父是隐士高人,不想朕的御林军去打扰吧!你不想你师父晚节不保,你就尽管来。”
上官秀说完就走出了正厅,元清欢她还没有放在眼里,玩威胁,自己最擅长了。
司墨清挥挥手,让几人出去,元清欢气愤的离开了。
司墨清有些不懂上官秀为何护着这母女三,难道是要谋划什么吗?
历王回朝,大臣们各有猜疑,沈园本来被女帝下了命令在家呆着的,不过过了几天,就许他入朝议事。上官秀还许在京的被封的公侯伯子男都入朝议事,说是择优赋予官职,这让贵族们兴致高了起来。大臣倒是没有多少情绪,女帝总归没有直接给他们实职。
“上朝。”小李子挥了一下标志性的拂尘。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官秀坐在纯金打造的龙座上,看着朝里多了四分之一的人,心里还是满意的。她需要的是人才,贵族里总会有些人才的。而且自己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识时务的站在自己这边,这对自己以后要施行的政策有利。
“让新入朝的郡王国公们出来说说话吧!”上官秀还没有找好借口如何说种植土豆一事,要是三哥回宫了,自己也可以问他拿拿主意的。
“臣有事要禀。”一个脸色绯红的五旬男人站了出来。
玉扇及时小声的说:“平康郡王。”
上官秀想着这老头原来是平康世子的老爹,看样子似乎喜欢喝酒呀,和他那个对诗词喜爱的儿子有些不像啊。
“说说。”上官秀温和的说,仿佛这不是朝堂,只是在叙家常。
“臣要禀丞相窝藏海国女子。”
“丞相,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朝臣们开始小声的叨叨,上官秀每次都郁闷这些大臣,喊他们出来说,屁都不敢放一个,一在下面聊,就很起劲。平时也就那几个重臣还有一个四品的何考来响应自己。
“各位以为如何?”
平时一声不响的大学士站了出来,上官秀见这个三朝元老站出来倒是小小的诧异一下,这大学士徐金明可是专门管科举这方面的,京城第一学院也是他当的院长,上官秀也看过他的诗词,有点看不懂。
“臣以为丞相这是罔顾国法,置先帝的遗旨于不顾。丞相贵为丞相,不知以身作则,将此等妖女交至刑部,简直愧对先帝的期望。臣以为,司墨清不配做这丞相。”徐金明说的心情有些激动,这件事几乎是要把司墨清定个死罪了。他本就不甘一个少年郎做丞相,这次,就算他师父来了,也没有人救得了他。
现在只等陛下问原因了,就算翻出旧事,他也要把司墨清拉下台。
“徐大人说得对,丞相也真的太不像话了。各位大臣以为谁最适合来当这个丞相呢?”上官秀一脸笑意,仿佛谈论的不是一件大事。
刑部尚书程不严第一个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啊!丞相,一定有难言之隐。”
何考也有些拿不定女帝的心思,但是女帝会问他怎么想,他只得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查明真相是为要紧之事。”
平康郡王立刻反驳道:“陛下,程不严一直想把自家女儿许给丞相,自是不想自己的希望落空。”
上官秀偏头问司墨清:“这可是真的?”
司墨清无奈的说:“确有此事。”
徐金明有些不耐烦平康郡王的多言,他自有帮手来帮他。
“臣以为,徐大学士能当此重任。”一个老臣说。
其余老臣都跪下说:“陛下,徐大学士能当此重任。”
上官秀瞧着跪了一般的大臣,其中不乏有朝中新臣,估计是把徐金明当做恩师,自然站到了那一边。部分观望的大臣都迟疑的瞟了一眼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