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如何敛财
任微言2019-07-11 17:462,756

  就像被吹散的乌云,敦煌人难以置信地看着本来聚在一起的羌人慢慢散开,变成地平线边一个个看不清的小黑点。

  大门再一次敞开,人们涌了出来,对王允投以最热烈的欢呼和感谢。

  王允一个人,居然消弭了一场兵灾,拯救了敦煌!

  仓慈和张就冲在最前面,貂蝉眼睛红红地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担忧。

  一看到仓慈,王允立即说道:“谈妥了,羌人会帮咱们把所有丝绸都运到鄯善去。税金应该没问题了。”

  仓慈用力点了点头,张就却说道:“你要是杀了那四个首领,岂不是更好?能杀掉羌酋,还要什么税金啊?”

  王允还没来得及解释,仓慈就说道:“不,是我把问题想简单了,司徒先生这样的做法才是最正确的,也是最有利于敦煌的。”说着,对着王允就是深深一躬,“司徒先生,请受老夫一拜,之前多有不敬,请您见谅,你于敦煌有恩,于大汉有恩,今天,你救了敦煌啊!”

  王允刚忙将仓慈扶了起来,道:“到底是某孟浪了,将敦煌陷入险境。只能奋力一搏,好在老天保佑,总算是逢凶化吉,不辱使命!”

  马超这是冲了过来,说道:“以后有这样的事情,记得带上我!英雄都让你一个人当了!”

  马超这么说着,瞅了瞅站在城墙上的杨婉,心想如果刚才生擒四酋的人是他,那该多好。

  张就这时说道:“对了,司徒先生,我有一个问题,不问实在睡不着觉。”

  王允做了个请的手势。

  “如果那些人就是不和你做生意,就是不和你谈条件,你该怎么办呢?真的一把火烧掉那么多丝绸么?”

  王允和蔡卫对视了一眼,随后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你闻闻这个。”蔡卫从丝绸堆中抽出一匹丝绸,递到张就面前。

  “水?”

  王允道:“可不是水么?给丝绸堆上面浇的是水,只有蔡卫面前的桶里才是火油。”

  张就道:“你的意思?”

  王允道:“我的意思是,如果他们不愿意做生意,那我只好跪下来,求他们把丝绸拿走,不要攻城了。”

  王允的脸上挂着苦笑,但众人知道,他所言不虚。如果羌人强硬到底,恐怕这也是他和敦煌唯一的选择了。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爆发出一阵大笑。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三大部落的人就带着钱来到了敦煌府。十几年前,羌人带着兵器,在城墙下扔下了数千具尸体,也没有能够走入这扇大门。而今天,他们身上装着钱,一路上却畅通无阻,趾高气扬。

  细节上的事情有张就,还有蔡卫等人,王允不愿掺和,乐呵呵地躲在一旁瞧热闹。看得出来,羌人和汉人很少做生意,双方也谈不上信任。简单的交易翻来覆去,整整折腾了一上午,才终于大功告成。

  交易耗时这么多的另一个原因是,鄯善和大汉的货币并不统一。虽然从汉武帝开始,历朝皇帝都会想从货币上薅羊毛,通过发行低价值货币,借由“铸币税”来从民间抽取超额财富。整个货币市场被他们搞得一团混乱,但市场的韧性也很强,最终在大汉通行的依然是“五铢钱”。大汉一直坚持着“铜”本位的货币制度。

  而鄯善和其他西域诸国则更喜欢用银来进行结算,这中间就有一个换算问题。而且同时,西域诸国还喜欢特立独行,铸造自己的货币,这就让整个西域的货币市场变成了一团乱麻,交易的效率大大降低。好在敦煌是一座商业城市,这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并不少,张就可以一点点教他们。

  第一次来和汉人交易的羌人十有八九是他们族中最聪明的,而且十分年轻,看得出来,烧何等人是真的想培养自己的商人。

  敦煌城中的其他商人都聚在门口瞧热闹。王允昨日生擒四酋的手段让他们震惊,之后羌人退兵,众人也以为是王允和羌酋谈妥了条件,用他们四人的生命换来了退兵。

  这已经足够让人震惊。

  可是王允却说,羌人居然同意和他们做生意,而且还愿意保护汉族商人去鄯善贸易,利润对半分。这就不禁让人震惊,而且让人觉得离谱了。

  是个汉人都知道,羌人和汉人的仇恨不共戴天,戈壁上遇上,那是不死不休,没有妥协的空间。

  于是一边挖苦王允吹牛,一边心里惴惴,一大早就跑到了敦煌府门口观望。

  日上三竿,那些羌人还真地出来了,火车上塞满了丝绸。因为昨晚大家都不相信,因此这次去鄯善,并没有商人随性。

  “天啊,快看,不可能吧?”

  “他们真地出来了?”

  “还带着丝绸?!”

  “没动手?也没杀人,这是羌族么?”

  “以前羌人看到汉人,就像猫看见耗子一样,这次怎么不一样了?”

  “这个,难道是真的?”

  “那个姓司徒的人说的是真的?”

  众人齐齐望向敦煌府,破烂的府门和低矮的院墙这个时候,突然高耸了起来。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敦煌府”三个字也突然变得金金闪闪。

  没错,敦煌府现在闪着金光,照耀着整个敦煌。

  “你猜这意味着什么?”一名商人问他身旁的朋友。

  那人仰头看着那块牌匾,眼睛里放着光,说道:“商路重开了。”

  “没错,商路开了!”

  于是,商人们疯狂了。他们成群结队地涌入了敦煌府,想要见王允一面。

  可王允只是伸了一个懒腰,说自己累了,就遁走了。将商人留给了仓慈。

  许久以来,仓慈再一次感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快感。在商人眼中,现在的仓慈真正成了“父母官”,能给他们不少压岁钱。之前仓慈去要税金的时候,他们百般推辞,避不相见,甚至爱答不理,而现在,他们一个个阿谀逢迎,恨不得认仓慈当爹。

  王允之前算过一笔账,就算是将全部的丝绸都卖掉,也只有五万万钱,算上之前征缴的,还差三万万。

  于是仓慈又发愁起来。

  王允却一点也不担心,说道:“仓太守放心吧,这三万万不成问题,至于怎么弄,太守明日就明白了。”

  看到这些如饥似渴的商人,仓慈如果还不明白,那就白当了十几年敦煌太守了,更没有颜面称自己熟知西域事了。

  仓慈躺在木椅上,一抬手,就有人将酒杯递了上来。

  仓慈小啜一口,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将银杯放下。

  于是那名递酒的商人立即紧张地问道:“太守,怎么?这酒不和你的口味?”

  “我早就说过了,你的酒不合太守的口味,你非要站在这里丢人现眼,快滚开,仓太守,来,尝尝我的。”

  这两人是敦煌的酒商,以前西域的葡萄酒味美甘甜,鲜艳如血,在中原,深的中原贵族的喜爱。而中原酿造的黄酒则因为浓烈醇厚,回味悠长而在西域大受欢迎。在敦煌做酒商是幸福的,一进一出,都能赚钱。可是,商路堵塞后,面对广阔的西域市场,他们无能为力。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西域诸国一定囤积了不少葡萄酒,而他们也渴望能够再次品尝中原美酒。

  现在,仓慈在他们眼里,比爹还好,比娘还亲。

  羌人之和王允做生意,王允把生意交给了仓慈。谁能获得仓慈的青睐,谁就能称雄西域酒市。实际上,不仅仅是酒市。所有商人在这一天,都拿出了最好的礼物。

  仓慈悠悠说道:“唉,酒是好酒,只是,我好久都没有尝到了,我还以为这样的美酒已经在敦煌绝迹了。薛公,我记得你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对么?”

继续阅读:第163章 孤儿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女神征服系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