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林炎和胡雪岩的生意总算是谈完了,林炎也从胡雪岩这里成功的赚到了10万两银子!
对于此刻的林炎实在是太需要这10万两银子了!
虽然这10万两银子对于现在的林炎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但也是聊胜于无!
在之前和胡雪岩聊天和沟通的时候,当对方说道:要是朝廷大军哪天打过来……这种话题的时候,林炎虽然表面上淡定的不行,其实内心里是想骂娘的!
别人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他由于之前知道距离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的时间日益临近,等京城被洋人一攻陷,咸丰皇帝就会逃跑,而且大概是1年时间咸丰就会嗝屁!
但由于这个平行空间已经有很多地方被自己改变了,所以林炎并不能完全确定咸丰皇帝的嗝屁时间和究竟会不会嗝屁,但不管他嗝屁不嗝屁有一样是大体不会改变的!
就是等那些洋人把条约一签完,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后就会撤军,当然这些在清朝人眼里是匪夷所思的,说实话在那时的甚至是皇帝眼里,连京城都被人家占了,那就是基本要灭国了的意思,就像当年他们清军入关赶跑了京城的李自成一样!
那顺理成章的占领京城后就要开启一个新帝国了,甚至在当时的清廷内部已经有些人做好了打包回关内老家的准备了!
可是他们却不料这些洋人的脑回路和他们完全不同,这些洋人似乎对占领大清国并不是很热衷,也并没有想取而代之的打算,来到京城打过来烧一通抢一通,还提出一些条件后好像就有要走的意思了……
这顿时让整个大清朝都看到了曙光!
而实际也是如此,实质上这场战争不仅没有摧毁了清朝,从某种意义上还打醒了清朝,让这个腐朽堕落的晚清政府实打实的中兴了一把!
在很多后世人眼里好像晚清都是一个样子的,其实这个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基本就是结果论,单单看结果的话好像晚清一直在打败仗,到最后连小曰本都打不过,是彻头彻尾的一直走下坡路,而实际则不然,真实的晚清的确到道光和咸丰时期已经走到了王朝末期,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王朝将要覆灭的预兆!
就像席卷了半个王朝的太平天国,要知道在历史上只要有这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那王朝基本都是覆灭这一条路,没有其他道路可选,更不要说太平天国占据的可都是大清朝的钱粮重地,都是南方物产丰饶之地,也是大清财税半数来源的地方!
甚至咸丰皇帝有一段时间由于失去了南方的控制,连铸造铜钱的铜矿都不够,逼不得已要在各地铸钱局铸造当五、当十、当五十的大钱,都后期更是尝到甜头的清政府更肆意的开始铸造当百、当五百、当千的大钱!
这些大钱所需要的铜原料往往只是小平铜钱的几倍或者十几倍,可上面的币值却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这种做法在很多王朝也都有过,就像三国时期的蜀汉刘备政权发型的直百五铢一样,明明只有普通五铢钱一样的大小,却偏偏要当做100个五铢钱的币值强逼着老百姓接受!
还有当时孙吴政权的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也都是一样,明明只有普通五铢钱一两倍的大小,却偏偏要让老百姓用500枚来换一枚大泉五百,后来更是让老百姓用1000枚普通的五铢钱去花1枚只相当于几枚五铢钱重量的大泉当千铜钱!
说到这里,恐怕你也知道为什么最后胜利的会是曹操的魏国了吧,这在金融上政府就不规矩,一般这种政权都是在临死前拼命的在收割一波老百姓,像那位篡汉的新朝王莽,可算是此道间的高手了,发行了各种类似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这样的大面额铜钱,前者形状为布币,后者则是像一把钥匙,又似一把金错刀!
从而后世得名金错刀币,看外形到时极其漂亮,但搜刮起百姓却是一点不含糊,那一枚大布黄千就要兑换1000枚铜钱,而一刀平五千呢,单从名字也能听出来,这一枚就要换老百姓手中的五千枚铜钱,你不换还不行,不换政府就强逼着你换!
而民国时候的蒋光头则是更绝,人家好歹还都是用贵金属兑换贵金属,蒋光头直接用纸印了一些金圆券就要强行兑换民众手中的黄金和美元,敢不换?
敢不换就干死你!
而给政府公务人员和军人发工资的时候呢?蒋光头当然用的也是这种金圆券,但是政府收税的时候却不接受这种金圆券,只要银元,这几乎就是实打实的明抢!
不过好在一点,凡是这么玩的政府,不管是一战战败后的德国马克,还是民国时期滥发金圆券的民国政府,一般都是扑腾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政府取代,历史上也几乎都是如此,但你如果说全部都是如此也不对!
有一个就是例外,那就是晚清政府,晚清政府在滥发了很多当百、当千大钱后,在加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加上外国联军把首都都占领了,怎么看都该灭国的情况下却是奇迹般的中兴了~!
而且还是在慈禧这个老娘们手里中兴的,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个中兴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点单从GDP和税收就能看得出来!
一般人一提华夏都是先说汉唐,汉唐也的确是足够强,但主要都体现在武力上,但现在的华夏人严格来说祖先应该是从宋朝开始,因为后来的华夏一直以来都是不尚武,而尚文的,以文驭武几乎是后来的标配了!
而宋朝即便是到了被打到只剩一半领土的时候也有七八千万两银子一年的岁入,仍然是占了当时全世界90%的份额!
可明朝呢,一年岁入全盛时期也就只有几百万两,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而清朝要好得多,但也只是在康乾盛世的时候岁入会比较多,但也没到宋朝的岁入,但到了晚清同治阶段,岁入是实打实的步入了一亿两银子的大关,远超了康乾盛世的时期!
虽然是占了对外贸易和工业化的光,但说是中兴也一点不为过!